葛祿璐 王赫鑫 王錦浩



摘? 要:快遞末端物流資源共享給快遞網點帶來了降本增效的希望,助力快遞業朝著高效集約化方向發展。但目前共同配送模式尚未成熟,實施效果也并不清晰。因此文章構建快遞網點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問卷調查獲取共配網點的實際經營數據,在此基礎上,運用熵權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并進行綜合打分。結果表明:網點處理速度和勞動生產率對效率影響較大;共配前網點平均分數為23.9,共配后為29.5,提升了23.4%,實施共同配送模式后網點整體運營效率水平有一定的提升。
關鍵詞:共同配送;效率評價;熵權法
中圖分類號:F618?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sharing of express terminal logistics resources has brought the hope of cost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increase to express outlets, and helped the express industry to develop in an efficient and intensive direction. However, the joint distribution mode is not mature ye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is not clear. Therefor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xpress outlets, carry ou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obtain the actual operation data of joint distribution outlets. On this basis,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and give a comprehensive sco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cessing speed and labor productivity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efficiency.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outlets before joint distribution is 23.9, and after joint distribution is 29.5, an increase of 23.4%. The overall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outlets has been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joint distribution mode.
Key words: joint distributi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ehtropy weight method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推動快遞物流行業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期,但其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巨大的包裹量和消費者對快遞服務質量、時效性與個性化的高需求大大增加了快遞行業的作業壓力,尤其是對末端配送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此外,快遞行業競爭也愈發激烈,末端網點普遍面臨生存難題,出現增收不增利甚至利潤負增長的現象,同時也影響了末端配送的服務質量。在此背景下,共同配送模式成為解決末端配送問題的重要手段和不可阻擋的趨勢。共同配送模式通過對末端人、車、設備、場地、信息等物流資源的整合利用,能夠有效地提高網點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但末端共配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涉及多個主體,組織協調難度較大,利潤分配過程存在沖突,實施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構建快遞網點的效率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打分評價有助于分析驗證資源共享對網點效率的影響,為快遞企業和末端網點的相關決策提供參考。
1? 文獻綜述
共同配送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日本,隨后在發達國家得到較為廣泛的推廣應用。我國的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18354-2006)將共同配送的概念描述為:為實現合理化的配送,由若干企業集合起來進行統一配送的一種組織活動[1]。蔡穩[2](2015)在對比論證當前各種末端配送模式利弊的基礎上,通過對共同配送模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指出共同配送模式的實施是解決末端配送問題的有效方案之一。孫虎和閆超[3](2019)基于AP算法與改進引力模型等方法對城市配送區域進行劃分,并在各劃分區域內確定快遞末端共同配送中心的位置;運用Voronoi圖對各末端網點的服務范圍進行了劃分。也有學者對共同配送模式的競爭與合作博弈和成本分攤進行研究。Hong S等[4](2018)利用Shapley值法建立了快遞企業末端共同配送的成本分擔模型。案例分析結果表明,末端網點聯合配送可以降低工資成本、交通成本等成本,降低配送車輛成本和配送車輛數量,縮短配送總路程和所需時間。譚怡喬和張楊[5](2018)建立了快遞企業共同配送競爭與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模型中探討了需求量、投入成本、機會收益等因素對演進過程的影響。結果表明:中小型企業更易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
也有不少學者對快遞行業的效率評價投入研究。Kozlowska[6](2014)通過研究波蘭快遞業的相關情況,運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數評估了波蘭快遞的效率狀況。Chodakowska E和Nazarko J[7](2016)研究了單個快遞公司的效率情況,認為傳統DEA模型忽視了服務和內部產品的鏈接過程,進而介紹了處理多階段過程中的效率評估的網絡DEA方法。徐楊楊等[8](2014)研究了單個快遞企業的效率,通過搜集安徽省部分城市中10家快遞企業的投入和產出相關指標數據,使用DEA方法進行投入產出分析,發現大多數快遞企業都存在著運營規模小以及投入冗余的現象。呂冬梅[9](2019)提出以熵權法為基礎建設快遞企業物流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并應用SERVQUAL模型使服務質量研究評價維度更全面、更精確。根據案例分析的結果建議快遞企業應調整經營管理模式,提升對分公司網點運行狀況的全面管理與控制。
從國內外研究現狀來看,在共同配送方面,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研究和實踐起步較早,建立了成熟的共同配送研究體系。但是國外學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城市配送方面,對快遞末端共同配送的研究還不充分。而我國的研究起步較晚,仍處于探索階段,當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模式分析、利潤分配等方面,均沒有聚焦在快遞網點的聯盟合作。在對快遞業的效率評價方面,主要使用DEA方法且研究對象大多集中在快遞行業或單個快遞企業的整體效率、網點網絡布局等方面的效率。熵權法作為一種賦權方法,基于信息熵所計算得出的權重能夠較為精確地反應不同指標間的差別,具有客觀性強的優點。因此,本文針對快遞末端網點選取效率評價指標,應用熵權法賦權打分,探究快遞網點的效率影響因素和共同配送模式的實施效果。
2? 評價指標的選擇
末端網點是快遞配送環節最后一個端口,負責一定區域的收派、分揀、建包、暫存和集中運輸等工作,保障快件在末端正常流轉。快遞行業的蓬勃發展帶來的快件量激增對網點的勞動生產率和快件處理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末端配送作為快遞配送中的最后一個環節,直接與消費者相連,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時效性、個性化需求使網點的服務質量面臨著更高的挑戰;此外,目前大部分網點快件處理還是需要大量人力,業務員在快遞配送環節中更是不可或缺,但是司機、裝卸工、業務員等一線工作人員供不應求,所以網點也需要關注員工的工作滿意度以避免人員的過度流失。派費下降、成本升高導致網點的利潤空間被急劇壓縮,同時還要面臨來自消費者端和員工端的運營考驗,在多重壓力下,末端網點迫切需要轉型升級以實現降本增效。共同配送通過整合末端網點的物流資源,有效幫助網點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服務質量。但由于共同配送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利潤分配、不同品牌快遞企業考核標準不同等問題,缺乏經驗和相關體系的支撐,所以共同配送的實施效果也不盡相同??梢詫W點的效率進行評價以考察應用共同配送的末端網點的經營狀況是否得到改善。
考慮到末端網點擁有人員、車輛、設備等物流資源,主要工作就是快件的處理和收派,以及希望能實現成本下降的同時保障服務質量和員工的滿意度,所以快遞網點效率評價指標如表1所示。
(1)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指單位勞動消耗量完成的工作量,即每日每個員工完成的業務量,這里的業務量包括了派件量和收件量。實施共同配送,可以進行快件的統一處理,統一配送,能夠有效地提升勞動生產率。
(2)快件處理速度??旒幚硭俣仁侵竼挝粫r間內處理的快件業務量。派送件到達末端網點需要進行下車掃描、分揀、業務員二次分揀等一系列操作,攬收件也需要在網點內進行細分掃描、建包等操作。為了保證業務員能夠準時出門送件和快件被按時送達轉運中心,網點在業務量增加時要及時調整人力和工作時間。進行共同配送時,如果統一場地,不同品牌的快遞就可以在一起處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人力和時間成本。
(3)服務質量。服務質量指的是末端配送的服務水平是否獲得了客戶的滿意。末端需求激增,考驗了網點的處理能力和服務能力。末端服務水平是快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客戶的投訴不僅會影響快遞企業總部對網點的績效考核,也會對快遞品牌產生負面影響。
(4)員工滿意度。員工滿意度是指員工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一般態度。員工滿意度是員工積極工作狀態的晴雨表,也是對網點管理工作、經營狀態的一種真實評價。而員工滿意是客戶滿意的基礎,只有員工滿意了才能為工作投入更大的熱情,從而創造出更大顧客滿意,最終實現網點效益的增加。末端網點的員工滿意度可以從員工的月收入、日均工作時長和員工辭職率三個維度測度。
3? 快遞網點的效率評價
3.1? 熵權法的計算步驟
(1)數據標準化
假設給定k個指標,X,X,…,X,其中X=x,x,…,x。假設對各指標數據標準化的值Y,Y,…,Y,那么:
Y=? ? i=1,2,…,k; j=1,2,…,n
(2)求各指標信息熵
根據信息論中信息熵的定義,一組數據的信息熵為:
E=-lnnplnp
p=
其中:p為第j個評價因子在第i項評價指標中的比重,如果p=0,則lnp毫無意義,故需要對p加以修正,修正后的公式為:
p=
(3)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
根據信息熵的計算公式,計算出各個指標的信息熵為E,E,…,E。通過信息熵計算各指標的權重為:
w=
3.2? 數據來源和說明
本文研究的相關數據來自對各城市實施共同配送模式的快遞網點的問卷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發放線上問卷134份,回收問卷70份,有效問卷58份,并針對這58份問卷進行電話回訪進一步了解詳細信息,最終獲得有效問卷37份。
3.3? 評價結果與分析
根據收集到的37個共配網點物流資源共享前后的74個經營數據,按照熵權法的計算步驟先計算出員工月平均收入、日均工作時長和辭職率在員工滿意度指標中的權重,結果分別為0.237、0.690和0.073,進而通過同向歸一化得到各個網點四個指標所對應的分值(百分制),最后再通過熵權法計算出不同指標所占權重,以及網點的綜合分數,最終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知:(1)網點效率綜合分數均值為26.7,最大值為78.1,最小值為6.2,表明所選樣本網點效率存在較大的差異,高效率的網點遠超行業平均水平,而低效率的網點與行業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2)快件處理速度所占權重最高,標準偏差最大,勞動生產率權重值與快件處理速度的權重值僅相差0.006,因此二者均是影響網點效率的主要指標。(3)服務質量所占權重最低,且遠小于網點處理速度、勞動生產率、員工幸福度權重值,而且服務質量平均值遠大于其余三個一級指標,接近100。說明各網點服務質量離散程度較小,服務質量對于網點效率的影響非常小。對于低效率的網點,在網點處理速度、勞動生產率以及員工幸福度沒有得到足夠改進的前提下,如果過于追求高服務質量,無法有效提高網點的運營效率,或者說在服務質量方面進行投入引起的效率提升遠遠低于在其它指標投入帶來的效率提升。
此外,將各個網點實施共同配送模式后的效率綜合分數從高到低排序并與實施共同配送前的分數進行比較,結果如圖1所示。實施共同配送模式后,有29個網點的效率均有提升,其余8個網點的效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說明共同配送模式的應用效果是不盡相同的。共配前平均分數為23.9,共配后為29.5,提升了23.4%;共配前最高分為48.7,共配后最高分為78.1,提升60.4%,表明實施共同配送模式后所選樣本的效率水平和所能達到的最高效率均有比較顯著的提升。
4? 結? 論
實施共同配送模式是面臨著利潤降低和成本升高的雙重壓力的快遞網點突破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但這一模式還處于初期探索階段,應用較少且未被市場廣泛的接受。本文選擇快遞網點效率評價指標,并對實施共同配送模式前后的效率進行測度,發現不同的網點由于所處城市、經營規模等不同,存在較大的效率差異,且實施共同配送模式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來看,共同配送模式通過整合利用末端物流資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網點效率,為網點帶來降本增收的希望。網點處理速度和勞動生產率是影響網點效率的主要因素,網點可通過加強員工培訓、流程優化、設備改進等方法減少作業時間或者員工數量,從而提高整體效率。后期研究可以對快遞網點效率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細化,在獲得更多數據的基礎上測度共同配送模式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18354-200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2] 蔡穩. 電子商務物流末端共同配送的利益分配問題研究[D]. 杭州:浙江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3] 孫虎,閆超. 共同配送下城市快遞末端網點布局研究[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9,41(2):186-190,196.
[4]? Hong S, Lv R, Hong P. Cost Sharing of Terminal Joint Distribution of Express Industry[J]. IET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2018,12(7):730-734.
[5] 譚怡喬,張楊. 快遞企業共同配送收益分配研究[J]. 物流技術,2018,37(4):16-22.
[6]? Kozlowska J.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Polish Companies Operating in the Couriers and Messengers Sector-The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J].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Economics, 2014(2):339-348.
[7]? Chodakowka E, Nazarko J. Network DEA Models for Evaluating Couriers and Messengers[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7(182):106-111.
[8] 徐楊楊,桂云苗,姜梅,等. 網購快遞最后一公里配送績效評價——以安徽省為例[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36(10):87-89.
[9] 呂冬梅. 基于熵權法的快遞企業物流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優化研究[J]. 中國市場,2019(27):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