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 陳英



摘? 要:為進一步探究電子商務時代下農產品物流團隊的團隊創新意識,提高團隊創新績效。文章應用理論分析與實例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基于協同發展的理念,探究了農產品物流團隊的人際信任與團隊創新管理的關系與作用。研究針對相關物流團隊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團隊屬于中小型團隊,人際關系與組織結構相對簡單。在對協同發展的中介效用檢測中,Sobel test值為5.879,大于1.96,表示協同發展在團隊信任與團隊績效中具有中介作用。協同發展對于創新績效存在顯著的直接影響,在不同項目形態中均產生了較好的調節效果。研究表明在農產品物流團隊中人際信任關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夠有效提高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度,有效提高團隊的創新績效。
關鍵詞:協同發展;物流團隊;團隊信任;人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F252?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team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team in the era of e-commerce and improve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the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and role between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team innovatio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team by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case study. The stud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related logistics team,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teams belong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ams, an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re relatively simple. In the mediating utility test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Sobel test value is 5.879, greater than 1.96, indicating that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has a mediating role in team trust and team performanc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significantly and directly impacts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has a good regulatory effect in different project forms. The study shows that interpersonal tru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team,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ust between team members and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team.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logistics team; team trus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0? 引? 言
現階段,線上銷售已經成為了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此背景下,與線上銷售密切相關的物流行業直接關系著農產品的運輸效率情況,對農產品的銷售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農產品物流行業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社會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團隊作為物流系統的基本單元,正在逐漸成為技術創新和知識創造的關鍵力量[1]。加之物流行業競爭壓力日益增加,若企業或項目團隊想要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就需要考慮如何提高團隊的創新績效,如何有效的激發團隊成員的創造性等問題。
在物流系統創新這一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團隊工作中的基本導向,團隊成員的合作共享、協同工作是主要的任務,同時每個團隊成員都應對團隊整體以及新產品的開發具有一定的責任意識[2]。關于創新性物流體系的研究也一直是研究者關注的重點問題。楊守德(2019)表明,我國物流行業即將步入蓄力轉型期,物流行業應提高倉儲智能化管理水平,物流業運營模式以為更好的應對市場變化[3]。劉杰(2020)則表明在電子商務的新環境下,提高團隊建設速度以及人才能力是實現物流創新管理的重要組成之一[4]。李蕊(2021)則說明了在農業物流中強化人才隊伍素質、創新管理模式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5]。綜合上述研究表明,加強物流團隊的建設在物流領域創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相關研究指出,當前物流系統創新團隊中的信任問題,是阻礙我國物流系統創新和研發效率動力不足的重要因素[6]。因此,進一步研究團隊信任與物流創新管理之間的關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協同發展理論的基礎上,本文采用了理論分析與實例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農產品物流團隊人際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數據收集與整理,并對協同論在團隊信任和團隊創新績效中的中介作用和其分別在職能制、項目制和矩陣制的項目形態中的調節作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旨在探究協同發展理論在物流創新團隊的成員信任關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明確其在農產品物流團隊中的重要作用,為后續研究提供科學的參考資料。
1? 文獻回顧與研究設計
1.1? 協同學的理論基礎與實際應用意義
在協同學中,協同主要是指系統各個組成部分,把系統變成一個團結的整體,個體層次中沒有新的特征出現。協同學理論是重點探究,不在平衡狀態的開放系統在與外界交換能力或物質時,系統如何利用其內在協同作用,自發地在空間、功能和時間進行有序的結構演化。協同在企業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協同也是公司重要戰略要素。公司以業務部門為最小單元來進行彼此之間的合作,從而達到公司總體效益大于各部門單獨效益總和的目的。大量研究表明,開放性的系統是有序結構的重要組成,也是有序性實現的前提條件。而在系統中非線性的特征是實現有序結構的關鍵基礎。由于系統中的各個子系統之間具有一定關系,因此,當子系統之間產生協同相關作用時,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可以使系統呈現相應的結構特征,而這種結構特征則可以被稱之為有序特征[7]。研究表明,當系統與外界相互作用時,系統快變量會由穩定狀態到不穩定狀態轉變,系統快變量會產生劇烈的變化,呈現出衰減速度較快等特點[8]。但是相反的是,系統慢變量具有衰減速度慢的特點,因此慢變量可以對系統的演變方向既有一定的影響。系統慢變量可以對系統的有序情況進行預測,同時也反映了子系統的結構性能以及狀態,在一定情況下,快變量與慢變量也可以發生轉化[9]。而自組織現象就是系統快變量與慢變量的相對關系,主要發生在系統變化時,是對協同運動現狀的反映。
基于協同學的理論以及有序系統的產生及相關現象,研究分析了如何將其應用到物流團隊管理的結構框架,并將其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1.2? 農產品物流團隊人際信任關系研究設計
本文主要采用了理論分析與實例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實例分析主要以問卷調查的方法來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問卷調查的具體內容是參考國內外物流團隊中人際關系研究的相關文獻來設計各個變量的測量問卷。問卷由變量測量題項和基本信息兩個方面的內容組成。其中,基本信息維度主要包括了物流企業的架構、工作項目名稱、物流團隊規模、本人在團隊中擔任的角色等維度,每個維度共設8個題項,分別為工作目標、信任感、學習力、任務性、權責性、支持度、創新績效以及人員流動,對團隊信任對團隊創新績效的影響進行研究,本研究將物流系統創新團隊作為研究的對象,綜合考慮可行性與方便性,在相關企業與相關團隊發放了研究調查問卷。
1.3? 農產品物流團隊人際信任關系結構模型確定及評估
本文基于搜集到的數據,建立了基于農產品物流團隊人際信任關系結構模型,并對其進行了評估分析。所設計的模型是基于結構方程模型(SEM)進行的。SEM是社會科學領域中相當盛行的統計方法,分為共變量形式結構方程模型和主成分形式結構方程模型。其中,共變量形式結構方程模型主要是指以變量的共變量結構進行分析,借由定義一個因素結構來解釋變量的共變關系[10]。研究主要使用了最小平方法(PLS),其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根據變量整合定義確定出主成分機構,隨后再檢驗主成分之間的對應關系[11]。當前,在計量分析領域中,PLS路徑模式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足夠的重視,并且在管理領域成為了主流的研究手段之一。
本文主要使用了Smart-PLS軟件對收集的問卷數據進行了分析。進行數據分析首先需要確定結構模型,結構模型定義了通過理論、邏輯或實際見解所支持的結構之間的關系。本文一共設計了5個結構變量,分別為目標明確性(GS)、任務依存性(TI)、協同發展(CD)、團隊信任(TR)和團隊創新績效(IP),具體的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
本文對模型評估步驟主要分為兩個步驟,分別是測評結構模型的顯著性和相關性以及測評中介作用的顯著性。首先使用Smartpls軟件檢驗整體效果,再利用Sobel test檢驗顯著性。計算公式如式(1)、式(2)所示:
z-value=a·b/SQRTb·s+as? ? ? ? ? ? ? ? ? ? ? ? ? ? ? ? ? ? ? (1)
z-value=a·b/SQRTb·s+a·s+s·s? ? ? ? ? ? ? ? ? ? ? ? ? ? ? ? ? ?(2)
上述公式中,a、b、c為路徑系數;S、S為路徑系數的標準差;SQRT為平方根函數。
研究設定自變量為X,因變量為Y,兩者之前的關系受到調節變量M的影響,調節變量M的形態主要分為連續型和類別型兩種。本文采用的調節變量的形態是組織結構形態,有項目制、職能制和矩陣制三類,可利用Smartpls軟件進行多群組的比較分析。第一步,使用Smartpls軟件對項目制、職能制和矩陣制三個類別分別進行建模,第二步,使用簡單t比較三個類別SEM模式結果。
簡單t公式如式(3)所示:
t=? ? ? ? ? ? ? ? ? ? ? ? ? ? ? ? ? ? ? ? ? (3)
其中:Path為路徑系數;S.E.為標準差;m和n分別為Sample_1和Sample_2的樣本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問卷調查結果
本研究于2020年6月12日開始發放問卷,至2020年7月1日,歷時19天,一共收回紙質問卷365份,有效問卷289份,回收的問卷有效率為79.19%。整理的問卷調查信息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得出本調查的物流團隊的基本情況,其中被調查的高層管理人員、項目經理、部門主管與骨干成員中分別為6、28、25和65人,被調查者基本涵蓋了物流團隊的各級管理者和團隊成員。針對團隊成員數量的調查數據可知,團隊成員分別為3~5人、6~10人、11~20人和21~30人的數目分別為34、71、24和31,研究結果表明被調查對象中中小型團隊較多,團隊人數較少,人際關系相對簡單。團隊組織結構形態主要可以分為職能制、項目制和矩陣制,在被調查的物流團隊中,被調查者屬于3種類型的團隊的人數分別為49、78和65人。綜合調查結果可知,本文所調查的物流團隊大部分屬于中小型物流團隊,項目制的團隊占比較多,職能型團隊占比較少。
2.2? 結構模型各潛在變量顯著性與相關性評估結果
在本文中各潛在變量間之因果關系是否顯著是使用t值作來判斷的。t值主要是基于Smartpls分析軟件中的Bootstrap模塊實現的,根據上述檢測方法,研究得出了各個變量之間的路徑系數,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各潛在變量之間關系的t值分別為3.453、6.068、12.254和16.453,表明各潛在變量之間具有顯著的因果相關關系。團隊信任與目標明確性、任務依存性之間的估計值分別為0.249和0.533,表明其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2.3? 協同發展的中介作用分析結果
本文驗證了協同發展(CD)在創新績效(IP)和團隊信任(TR)之間所產生的中介作用。通過Smartpls軟件進行協同發展(CD)的作用驗證,在軟件中運行Bootstrap功能,所得的模型總體效果如圖3所示。
從圖3中數據可得,團隊信任對創新績效沒有顯著影響,而團隊信任對協同發展具有顯著影響,協同發展對創新績效也有顯著影響。將圖中Sample Mean(M)和Standard Error(STERR)的數值帶入Sobel test公式,Sobel test為5.879,大于1.96。則表示協同發展是具有中介作用的。由于團隊信任TR對于績效IP沒有明顯的直接影響,所以協同發展(CD)在團隊信任(TR)和團隊績效(IP)之間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2.4? 調節作用分析結果
研究同時分析了各個因素之間的調節作用,具體比較結果如表3所示。
表3中數據顯示,協同發展(CD)到團隊創新績效(IP)的路徑中的t值分別為-2.03,2.76以及5.32,t值顯著。研究結果在項目制、職能制和矩陣制三種組織形態中都具有較好的調節效果。因此研究可以證明協同發展能夠在不同組織結構中取得一定的調節效果。
3? 討論與結論
本文使用理論結合實踐的研究方法對農產品物流團隊人際關系進行了深入分析,對相關企業的物流團隊進行了問卷調查,結合調查數據對團隊信任和團隊創新績效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結果:(1)本研究所調查的物流團隊中大部分為中小型團隊,項目制的團隊占較多。(2)在農產品物流團隊中,團隊信任和團隊創新績效有密切的關系,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程度越高,團隊的整體績效越好,在團隊信任與團隊績效之間,協同發展起到了中介的作用。(3)協同發展分別在職能制、項目制和矩陣制的項目形態中存在一定的調節作用,在協同發展到團隊創新績效的路徑中t值顯著,說明協同發展對于創新績效有顯著影響,并且在不同項目組織形態中,都可以產生較好的調節效果。綜合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協同發展理論能夠有效提高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程度,進而提高團隊績效。但是由于時間原因的限制,本文由于研究樣本數量較小而存在一定的研究局限性,在后續的研究中,可以增加問卷的發放量以進行更加細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楊景祥,王曉巍. 基于系統優化的京津冀農產品物流協同發展研究[J]. 河北農業科學,2018,22(1):93-95.
[2] 盧風祿. 打造專業團隊,構建智慧物流[J]. 起重運輸機械,2019(2):28.
[3] 楊守德. 技術創新驅動中國物流業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研究[J]. 中國流通經濟,2019,33(3):62-70.
[4] 劉杰.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探討[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5):234-235.
[5] 李蕊. 電子商務環境下飼料業物流管理與優化策略[J]. 中國飼料,2021(4):84-87.
[6] 馬倩,潘征. 物流專業技術人員的勝任力模型研究[J]. 物流技術,2014(5):267-269.
[7] 王有遠,袁越,王博. 汽車制造產業集群與區域物流協同度測度及影響因素研究——以江西省為例[J]. 科技和產業,2020(4):9-13.
[8] 吳金玉,胡斌,楊坤. 技術創新網絡的一個知識協同模型:共生理論與協同學的融合視角[J]. 科技管理研究,2019,39(4):85
-91.
[9]? Kim J W, Edemacu K, Jang B. MPPDS: Multilevel Privacy-Preserving Data Sharing in a Collaborative eHealth System[J]. IEEE Access, 2019,99:1-2.
[10]? Zamfirescu C B, Neghin M.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a CPS-based production system-ScienceDirect[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9,162:579-586.
[11]? Domenichelli D E, Traversaro S, Muratore L, et al. A Build System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in Robotic Academic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mantic Computing, 2019,13(2):18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