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鄉村振興,物流先行。文章立足于鄉村振興戰略,對長株潭地區生鮮農產品冷鏈上行物流組織模式進行研究,構建了“縣—鄉—村”三級冷鏈物流組織模式,通過整合純農戶、種植基地、農產品個體戶、專業合作社等生鮮農產品,利用村級公益組織如村委會、村級辦事處等、完善的村郵工程、可以輻射到村的小賣部(便利店)、村級加工型企業定時定點進行村級農產品集聚,鄉鎮運輸服務站、客運站、郵政、電商服務網店進一步在鄉鎮集散,最后配送至城市的千家萬戶,此模式旨在探討長株潭地區生鮮農產品進城組織模式,打通進城第一公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更好地帶動長株潭農村經濟以及區域經濟更快的發展。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縣鄉村”冷鏈物流;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04.3?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logistics first. Based o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cold chain upstream logistics organization model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areas, and builds a“county-township-village”three-level cold chain logistics organization model, which integrates pure farmers, planting bas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Self-employed,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nd other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use village-leve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uch as village committees, village-level offices, etc., complete village post projects, small shops(convenience stores)that can be radiated to the village, and village-level processing enterprises. Village-level agricultural products gather, and township transportation service stations, passenger stations, postal services, and e-commerce service online stores are further distributed in towns and towns, and finally distributed to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in the city. This model aims to explore the organization mode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entering the city in Changzhutan, to open up the first kilometer into the city, promote farmer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income, and better promote the greater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of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and the regional economy.
Key words: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county-township-village”cold chain logistics; rural revitalization
0? 引? 言
“政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食品衛生、質量及安全問題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當前,城市大眾消費理念由“吃的飽”轉向“吃的好”、“吃的安全”,綠色、安全、有機食品需求劇增。另一方面,農民豐產不豐收,“水蜜桃滯銷”、“火龍果滯銷”等農產品滯銷現象頻現,鄉村冷鏈上行物流已成為制約鄉村產業振興的瓶頸。《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絡,鼓勵商貿、郵政、快遞、供銷、運輸等企業加大在農村地區的設施網絡布局。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統籌規劃、分級布局和標準制定,支持建設一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作為農業大市的長株潭地區,鄉村振興同樣面臨農村冷鏈物流的第一公里難題。跟智慧物流發展迅速、冷鏈水平較高的北上廣城市相比,長株潭地區冷鏈物流發展還存在發展缺乏系統規劃,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匱乏,冷鏈物流容量不足,資源整合不充分,部分冷鏈物流網點存在同質化競爭、低水平重復建設、冷鏈物流標準落后等諸多不足。本文立足于鄉村振興戰略,對長株潭地區生鮮農產品冷鏈上行物流組織模式進行研究,旨在探討長株潭地區生鮮農產品“進城”組織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以期為加快生鮮農產品進城,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更好地帶動長株潭農村經濟以及區域經濟更大的發展。
1? 文獻簡述
2012年《經濟觀察》欄目連續深度報道“聚焦農產品物流”,引發了對農產品物流問題的探討。當前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17年聚焦三農,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要“加大重要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力度”和“加快構建跨區域冷鏈物流體系”,對促進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發揮政策引領與戰略指導作用。鄉村振興,物流先行[1](張曉林,2018)。當前,國內外學者針對生鮮農產品進行了諸多研究,且成果豐富。
1.1?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和對策研究。如J. F. Growell(1901)在美國政府《農產品流通產業委員會報告》中第一次論述了影響農產品配送成本的各種因素,催生了物流概念,開啟了農產品物流的研究[2]。趙梅(2020)總結生鮮冷鏈物流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對生鮮冷鏈物流中存在的高成本、低體系化建設以及較低技術水平等問題存在的原因進行剖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積極推進冷鏈技術提升、加強產業標準化建設、提高倉儲管理水平等優化策略[3];李小玲(2020)研究了海南省東方市生鮮食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研究[4];李鴻冠(2020)基于中央一號文件的視角,研究了農村冷鏈物流所面臨的困境及其對策探析[5]。
1.2? 生鮮農產品物流與流通方式研究。Weld(1916)在其著作《農產品營銷》中,對農產品營銷的集中、運輸、儲存、融資、風險、標準化等職能進行了研究。Geoffrey和Shepheld(1942)提出了農產品物流渠道節點由地方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向中央級批發市場逐漸過渡、中央級批發市場向農產品期貨交易所逐漸過渡的物流模式[6]。由于生鮮農產品具有需求個性化和易腐性等特性,使得生鮮農產品的物流成本和服務品質成為阻礙其上行的主要瓶頸[7](楊雯婷等,2020)。當前,新零售的發展給傳統電商與線下零售都帶來了新的挑戰,生鮮農產品必須要改革傳統物流運輸配送模式,才能滿足新零售對運輸效率、消費者體驗升級的需求,要構建新型生鮮農產品物流運輸配送模式,需要從多環節出發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提升服務效率與質量[8](姚行洲、趙紅梅等,2020)。
1.3? 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研究。如馮穎、王遠芳(2020)等研究了隨機產出下商務模式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運作的影響[9];劉陽陽(2020)從傳統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中存在的信息不暢、環節復雜、物流不穩、管控不強的問題出發,基于大數據視角,提出了要創新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模式,以大數據平臺為核心挖掘客戶需求,對接生產端與零售端優化資源配置與物流流程[10]。黃傳強(2020)研究了生鮮農產品物流與供應鏈發展策略[11],余云龍(2020)基于單物流服務商、單供應商和單零售商構成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構建了3種冷鏈服務模式:承諾模式、提前要求模式與延后要求模式,探討不同冷鏈服務模式對定價與冷鏈服務水平、企業績效的影響[12]。
1.4? 生鮮農產品服務效率與評價研究。唐秀英(2020)對云南生鮮農產品流通效率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得出流通主體和物流特征對流通效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流通風險對流通效率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市場結構的影響不顯著[13];山紅梅(2020)構建了基于云模型—IAHP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水平評估方法[14];楊建強(2020)構建了基于熵權—灰色關聯度分析的生鮮農產品物流風險安全評價指標體系[15]。
綜上所述,國內外相關研究已有很長的歷史,成果非常豐富,呈現出重點突出、多元視角、跨學科協同和系統創新的研究特點,但尚存在以下不足:(1)當前研究主要關注宏觀層面,對具體操作層面農村冷鏈物流如何組織研究尚不足;(2)結合鄉村產業振興大背景來研究生鮮冷鏈上行物流的具體組織模式的文獻尚不多,故這一問題有待深入探討。
2? 長株潭市生鮮農產品發展及環境分析
2.1? 長株潭市農產品發展現狀
湖南省農產品資源豐富,畜牧業、水果產量居全國前列,是有名的農業大省。2018年湖南省出臺了《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計劃將雨湖區、湘潭縣、雁峰區等17個縣市區打造成都市蔬菜產業片區,在望城區、湘陰區等縣區重點發展小龍蝦。長株潭地區作為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近年來,水產品、果蔬、肉禽類對物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2019年,湘潭市蔬菜產量增長6.7%,豬、牛、羊肉類產量下降18.0%,水產品產量增長2.3%[16];株洲市蔬菜產量321.5萬噸,增產3.8%;水產品產量9.7萬噸,增產3.8%;水果產量39.1萬噸,增產18.9%。豬、牛、羊肉總產量23.2萬噸,減產16.4%[17]。長沙市蔬菜播種面積15.14萬公頃,增長3.5%;油料種植面積5.63萬公頃,增長2.1%;出欄肉豬349.5萬頭,下降20.3%[18]。長株潭地區的“寧鄉花豬”享譽中外,2008年榮耀登上中國釣魚臺國賓館的餐桌,被指定為全國定向運動錦標賽專用肉食品,2010年代表湖南特色產業展銷上海世博會;瀏陽豆豉、瀏陽黑山羊、湘潭沙子嶺豬、湘蓮、炎陵縣白鵝、攸縣麻鴨在省內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2.2? 發展機遇
2.2.1? 切合國家大政策
國家對冷鏈物流大力支持和重視,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法規來保障物流行業的迅速發展;在地方政策上,湖南省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支持物流業的發展,先后在《湖南省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7-2020年)》、《湖南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動物流業智慧化發展,鼓勵企業開展探索智能配送、無人配送等新的服務業態,完善智能倉儲配送設施網絡,提升智慧物流配送水平。2017~2020年國家對物流業發展相關政策如表1所示。
2.2.2? 促進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戰
2020年是脫貧攻艱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經過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中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
9 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7年每年減貧1 000萬人以上,貧困群眾吃、穿“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當前,農產品電商成為2020年“六穩”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及商務部4部門發布了《關于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指導意見》,規劃在2年時間,開展100個試點縣,“十四五”期間,完成農業縣全覆蓋。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當前,農產品上行成本高,物流成為影響農村電商發展的關鍵因素,生鮮農產品上行所需要的冷鏈物流缺位,特別是鎮到村一級的物流還沒有打通。生鮮農產品“縣鄉村”冷鏈上行物流的有效組織可以促進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戰。
2.2.3? 符合消費觀念轉型升級需求
城鄉消費水平穩步提升,城市大眾消費理念由“吃的飽”轉向“吃的好”、“吃的安全”,綠色、安全、有機食品需求劇增。2019年,湘潭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分經營地看,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602.3億元,增長9.5%;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35.0億元,增長14.4%;分消費類型看,商品零售額605.8億元,增長10.3%;餐飲消費額131.6億元,增長11.0%。其中,糧油、食品類銷售額61.3億元,較去年增長16.9%。城鄉消費水平的提升、消費觀念的轉型升級給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帶來了巨大的需求。2013~2018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速如圖1所示、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速如圖2所示。
3? 長株潭生鮮農產品“縣鄉村”冷鏈上行物流組織模式研究
3.1? 生鮮農產品“縣鄉村”三級冷鏈物流組織要求
長株潭生鮮農產品中,因禽蛋可以常溫保存、流通,牛奶產量較低,主要由生產商和供應商自行進行配送,故長株潭生鮮農產品“縣鄉村”三級冷鏈物流組織模式主要考慮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四大類。各種農產品對冷鏈配送的要求不同,時效性也不相同。
3.1.1? 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是鮮活食品,采收后易腐爛,在冷藏運輸中要保持相對濕度和貨物四周氣流通風,果蔬保鮮冷庫管理是否規范也直接影響果蔬在果蔬保鮮冷庫里的保鮮時間。首先,入庫前的果蔬要分類預冷入庫,一是采摘的干凈果蔬要提前預冷,否則降溫慢延長制冷機組工作時間,影響庫內已有果蔬的保鮮;二是要挑選品質優良的果蔬保鮮預冷儲藏,以免即將腐敗的果蔬帶細菌入庫,污染優質果蔬。其次,出入庫時應遵循快進快出的原則,減少溫度波動。再次,在長期存放果蔬的果蔬保鮮冷庫中,冷庫管理人員要定期抽查果蔬質量,遇到已經有腐敗跡象的果蔬要盡快處理,避免污染新鮮果蔬。最后,若長期存放,如冷庫溫濕度太低,可在地面灑水或噴水,適當增加濕度,以免果蔬干耗損害品質。
3.1.2? 肉? 類
長株潭區域擁有湖南十大農業品牌之一的“寧鄉花豬”,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之一的“沙子嶺豬”。生鮮農產品冷鏈是寧鄉花豬和沙子嶺豬出省、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重要途徑。肉類產品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冷鏈環節。冷鏈肉克服了熱鮮肉、冷凍肉在品質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始終處于低溫狀態,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被抑制,肉毒梭菌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分泌毒素的速度大大的降低。另外,冷鮮肉經歷了較為充分的成熟過程,質地柔軟有彈性,汁液流失少,口感好,滋味鮮美。在冷鏈的環節上,需運用氣調設備或冷鏈設施進行肉類產品的運輸、儲存,在保持肉類新鮮度的同時還可以減少由于肉類腐敗變質等帶來的損耗,減低經營成本。
3.1.3? 水產品
長株潭城市群降水豐富,境內擁有瀏陽河、撈刀河、溈水、漣水等湘江水系,淡水豐富。據調查統計,湘江流域范圍內,有魚、蝦、蟹、龜、貝等品種達267種,高等水生植物111種。居民生活中消費量最大的是魚類,蝦蟹類、貝類依次隨后。湖南統計年鑒顯示,2018年湖南省魚類捕撈量達76 768噸,蝦蟹類捕撈量達7 732噸,貝類捕撈量達3 709噸,其他捕撈量達
1 050噸[19]。水產品物流配送與其他食品配送明顯的特點就是鮮活、冷藏、易腐,對質量安全要求很高。
水產品整體運輸過程應保持在全程冷鏈進行,溫度控制在各鮮活水產品保活運輸溫度要求,水產品在運輸前均需在各產品相適宜的淡水下進行暫養。水產品分揀必須嚴格按照分揀標準操作,標準內容包含規格、產品活度等。水產品放置包裝容器內,加入淡水并且進行充氧或冷空氣。運輸途中在包裝箱內加入冰袋或碎冰。
3.2? 長株潭生鮮農產品“縣鄉村”三級冷鏈物流組織模式
經過走訪企業實地調研得到,生鮮農產品配送距離不超過40公里為最佳。為保持生鮮產品的時效性和質量,使客戶獲得最優體驗感,故設計“縣(市)鄉(區)村(社區)”三級冷鏈物流組織模式,具體如圖3所示。
3.2.1? 生鮮農產品村級冷鏈配送組織
與電商產品下鄉不同,生鮮農產品配送可以看做是“上行物流”,物流的起點從農村出發,即農產品從農村運送至城鎮,然后再配送至消費者。根據生鮮農產品易爛、易腐、時效性要求高的技性,如何讓生鮮農產品在采摘或收獲后能夠及時進行清洗、整理、預冷、集聚成為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的關鍵點,防止出現農產品長時間沒有處理,導致質量、口感受到影響。在村級集散階段,可以利用村級公益組織如村委會、村級辦事處、完善的村郵工程、可以輻射到村的小賣部(便利店)、村級加工型企業定時定點進行農產品集聚。純農戶、種植基地、農產品個體戶、專業合作社等可以將生產的生鮮農產品匯集于村級生鮮農產品集散點,村級集散點利用冰箱、冰柜等冷鏈冷藏設備進行臨時預冷、簡單加工、包裝,通過多溫差冷鏈車運往鄉鎮進行集散。
3.2.2? 生鮮農產品鄉鎮冷鏈配送組織
在生鮮農產品鄉鎮物流配送組織中,城鎮既是生鮮農產品的消費地,也是生鮮農產品流向城市的中轉地。已經集聚的村級生鮮農產品除了直接流通至城鎮的消費者手中外,剩余部分通過鄉鎮運輸服務站、客運站、郵政、電商服務網店進一步在鄉鎮集散,通過生鮮農產品鄉鎮集散中轉站直接流動至縣級生鮮農產品集散中心。
3.2.3? 生鮮農產品縣(市)級冷鏈物流組織
城市的千家萬戶是生鮮農產品的終點。在此階段,一部分農產品通過鄉鎮集散的生鮮農產品在冷鏈的環境下進入縣(市)生鮮農產品集散中心,直接通過農貿市場購買進入消費者家中,或者通過美家買菜、興盛優選、十薈團等時下流行的線上團購軟件下單,然后配送至千家萬戶。
同時,另一部分生鮮農產品直接對接超市,通過商貿連鎖企業采購渠道進入連鎖商貿企業。生鮮農產品縣(市)級冷鏈物流組織對接超市可以采用兩種模式:一是“農超對接”組織模式,農產品生產地直接與超市對接,進行采摘、初加工、分揀、冷鏈配送做到超市需要銷售什么農民就生產什么,避免生產的盲目性、穩定農產品銷售渠道和價格,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檢控;二是農產品生產地通過“縣—鄉—村”三級冷鏈配送物流渠道,通過村級集散、鄉鎮集散、縣級集散,最后直接配送至相應超市。具體如圖4所示。
4? 結束語
農民問題是三農問題的根本,當前盡管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但是我國脫貧工作仍然面臨十分艱巨的任務。長株潭地區應當利用當前冷鏈物流發展的大好機遇,優化冷鏈物流組織模式,改善冷鏈物流渠道,推進市場和政府同時發揮作用的雙向機制,通過物流擴大農產品流通范圍和效率,改善農產品滯銷問題,讓農企更好地融入互聯網,結合當地本土特色,深挖農產品品牌,通過“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新三品”,實現“鄉村富裕、農民增收、企業發展”,促進“質量興農”、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張曉林.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物流發展路徑研究[J]. 當代經濟管理,2019(4):46-51.
[2] J. F. Crowell. Distribution of Farm Products. Report of US Industrial Commission[Z]. 1901.
[3] 趙梅. 電子商務環境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分析及優化研究[J]. 現代農業研究,2020,26(7):1-2.
[4] 李小玲,聞銘,王水清. 海南省東方市生鮮食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研究[J]. 中國儲運,2020(7):151-152.
[5] 李鴻冠. 農村冷鏈物流所面臨的困境及其對策探析——基于中央一號文件的視角[J]. 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75-78.
[6]? Geoffrey Shepheld. Decentralization in Agricultural Marketing-Causes and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42,4(1):341-348.
[7] 楊雯婷,李濤,黃搏,等. 基于O2O和眾包模式的生鮮農產品上行物流模型優化[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8):6-9.
[8] 姚行洲,趙紅梅,閃茜. 基于“新零售”的新型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 商業經濟研究,2020(15):125-127.
[9] 馮穎,王遠芳,張炎治,等. 隨機產出下商務模式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運作的影響[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0,40(10):2631-2647.
[10] 劉陽陽. 大數據驅動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創新與運作優化[J]. 商業經濟研究,2020(16):150-152.
[11] 黃傳強,張婧琪,邢娜. 生鮮農產品物流與供應鏈發展策略研究[J]. 中國儲運,2020(8):122-123.
[12] 余云龍,馮穎. 不同冷鏈服務模式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決策[EB/OL]. (2020-10-27)[2020-12-05]. https://doi.org/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0577.
[13] 唐秀英,崔光迪,冷雪梅,等. 云南生鮮農產品流通效率影響因素分析[J]. 物流技術,2020,39(7):64-67,96.
[14] 山紅梅,楊雪靜. 基于云模型—IAHP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水平評估[J]. 公路交通科技,2020,37(10):142-150.
[15] 楊建強,顧鑫,何強. 基于熵權—灰色關聯度分析的生鮮農產品物流風險安全評價[J]. 廣西農學報,2020,35(3):55-61,71.
[16] 湘潭市統計局. 湘潭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2019.
[17] 株洲市統計局. 株洲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2019.
[18] 長沙市統計局. 長沙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 2019.
[19] 湖南省統計局. 湖南省統計年鑒[Z]. 2013~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