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
摘要:成都市在2018年1月召開的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大會上提出:到2022年,要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城市,生活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生活性服務業領域寬、覆蓋面積廣,與人民關系最為緊密,但目前面臨著有效供給不足、質量水平不高、消費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大量涌現也帶來諸多挑戰。成都要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就要解決這些問題、應對這些挑戰,就要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積極發揮消費的引領作用。完善質量標準體系,可以為生活性服務業相關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提供依據,更好適應新時代人民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只有不斷完善質量標準體系,才能有效調整生產性服務業的供給,向國際水平看齊,甚至超越國際水平,以助推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成都加快建設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關鍵詞:成都;生活性服務業;標準化;消費
一、生活性服務業標準化對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性分析
(一)生活性服務業標準化是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路徑
我國經濟經歷幾十年的高速增長,從站起來走向了富起來,服務業快速發展起來,經濟結構愈發呈現出消費引領、服務驅動的新特征。生活性服務業領域寬、覆蓋面積廣,與人民關系最為緊密,但面臨著有效供給不足、質量水平不高、消費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為改善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促進消費結構升級,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 2016年12月,為落實這份文件的要求,充分發揮標準對生活性服務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推動生活性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生活性服務業持續規范發展,國家標準委和國家發改委共同編制了《生活性服務業標準化發展“十三五”規劃》,對十三五期間生活性服務業標準化工作作出了詳細布署。
(二)生活性服務業標準化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必然要求
1.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2019年初,商務部提出要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試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提出,既與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關,也與保障和改善民生、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意義日益形成普遍共識密切相關,同時也是我國應對外部復雜嚴峻環境及不確定性、優化生產和消費等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構建符合我國長遠戰略利益的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大戰略手段,為我國經濟從工業制造業轉向文化服務業、我國城市從生產型城市轉向消費型城市、促進消費市場從國內走向世界發出了更為明確的信號,傳遞出更加豐富的信息。
2.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成都的重要發展機遇,也是發展中的必然要求。成都市在2018年1月召開的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大會上提出:到2022年,要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城市。培育一批國家級示范商圈和老字號特色街區,形成商貿、旅游、文化、餐飲、康養5個千億級消費市場,生活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既是成都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人民需求轉變的切實需要。十九大報告開篇就指出:中國社會以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實質上也是供和需之間的矛盾。中國經濟經歷幾十年的高速增長,取很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提升。在物質文化相對豐富的今天,人民的需求變化是必然的,也符合經濟發展的歷史規律。相對于以往簡單的物質文化量上的需求而言,在新時代人民的需求主要有兩個方面的重要變化特征:一是需求的內容更豐富了,不僅僅是物質文化需求,還包括良好的醫療、優質的教育、干凈的空氣、美好的環境等等;二是需求由量向質發展,以前只是簡單地從量上得到滿足就可以了,但現在要求更高質量的供給。
3. 通過標準化建設改善生活性服務業突出的供需矛盾,將促進成都加快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我國的生活性服務業是改革開放后很短的時間內快速發展起來的,這主要是源于老百姓對于生活性服務業的需求的不斷增長,主要因為:首先,需求的內容擴大,關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起來越多,例如美容美甲美發等需求迅速上升;其次,需求的量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節奏加快以及生活壓力增大導致外出就餐、娛樂的頻次增加。而最重要的是,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服務的質量。但生活性服務業這個領域里,亂象叢生,商品質量良莠不齊,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對于商品的質量幾乎沒有途徑進行了解,讓這個領域的放心、舒心消費困難重重。嚴格制定生活性服務業的標準,打造消費者放心、舒心消費的環境,既有利于消費潛力的釋放,也對旅游業的發展和轉型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且對成都順利地向消費型社會轉型和優化經濟結構有著重要作用。
二、成都生活性服務業標準化存在的問題
(一)生活性服務業發展變化迅速,標準制定相對滯后
在信息技術的強力推動下,生活性服務業的供給模式和組織方式在變化和改進,是走在時代最前沿也是受新技術影響最早、新模式和新業態快速涌現并不斷迭代的產業部門。因此,生活性服務業的分類方式也在不斷地進行調整,2017年6月30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試行)正式頒布。2019年,為科學界定生活性服務業范圍,建立生活性服務業統計調查監測體系,國家統計局對2017版分類又進行了修訂。這樣頻繁的修訂意在適應生活性服務業正在呈現出的快速更迭的特征。而在這樣的形勢下,原本就并不完善的標準體系更難適應。成都以發展新經濟為培育新動能的重要路徑,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位居前列,新興行業的標準制定與執行既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也是成都以標準引領服務業發展的機遇。而在成都市地方標準管理信息系統中可以查詢到的地方標準僅85條,其中雖然有接近五十條與生活性服務業相關,但涵蓋范圍廣度仍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