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
繼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后,近來,主打沉浸式學習氛圍的付費共享自習室在全國各大城市異常火爆,受到學生、上班族、備考族的青睞。近日,《法人》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多家付費共享自習室,發現自8月以來,自習室生意持續升溫,部分自習室甚至出現周末“一座難求”的火爆場面。
美團平臺大數據預測,到2021年年底,中國將有1萬家付費自習室。不過,付費共享自習室畢竟是一個新興行業,目前發展良莠不齊,不少自習室仍處于“燒錢”階段,難以做到自負盈虧。
學習氛圍好、效率高是首要因素
相較五六月份自習室的門可羅雀,8月間不少付費共享自習室上座率高達80%以上。此時,恰逢備考旺季和暑期,自習室迎來高峰期,生意隨之好轉起來。
8月28日,記者走進北京豐臺區一家付費共享自習室。該自習室24小時營業,周一到周五上座率50%到60%,晚間上座率略高,周六、日最為火爆,上座率達到100%。
記者進入該自習室內,看到前臺旁的餐桌墻上布滿“心愿貼”,各色貼紙承載著諸多學子的心聲:“考研一定會上岸!”“一起進步,為了更好的生活,加油!”“心中有風,夢里有帆”等。餐桌旁的儲物架上,工作人員精心準備了各種充電線、筆、膠帶、鼠標、訂書機、便貼紙等。自習室內,同時配備了廚房,各種茶飲,飲水機、咖啡機、微波爐應有盡有。
該自習室一位“資深學員”張磊告訴記者,他是一名金融從業者,因為正在準備CPA考試,所以工作閑暇時需要到自習室學習。他辦了一張月卡,發現學習效率特別高,就一直把卡延續到8月份,總共花費兩千多元。
準備考研的張華也是該自習室的常客。他告訴記者,工作人員很熱情,自習室里的各種服務細節,都可以感受到商家的用心,這樣的學習環境讓人很舒心;另一位準備考研的河北大學大二學生黃明華告訴記者,8月的自習室,預約座位一定要提前一天,當天約很容易約不到。”
8月7日,記者點開某自習室小程序預約平臺,發現均為滿座。連續幾個周六、日,自習室預約平臺頁面均顯示座位已滿。可以說,周末“一座難求”。
為何自習室生意如此火爆?用戶群體以學生為主嗎?相關研究報告顯示,付費自習室用戶近7成為非學生用戶群體,且48.6%的用戶到付費自習室進行求職準備,付費自習室的用戶結構已由原來單一的白領、學生逐步演變成各種用途、各種需求的用戶群體。
據艾媒咨詢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選擇付費自習室的主要考量因素分別為氛圍、環境、交通。其中,學習氛圍好、學習效率高是中國消費者選擇付費自習室的首要考量因素。

數據還顯示,2012年-2019年是中國共享經濟的高速發展期。2019年,曾被稱作中國付費自習室“元年”,2020年全年新增數量超8000家,市場規模達167.47億元。
艾媒咨詢分析報告認為,付費自習室作為共享經濟業態的一種,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但隨著防疫措施穩步推進,在2020年下半年逐步恢復發展,有望在2021年伴隨共享經濟的復蘇而恢復正常增長勢頭。
終身學習需求推動付費自習室發展
付費自習室,此種文化與商業模式源于日韓。 20世紀70年代,在韓國羅馬尼埃公園附近,開始出現以“考試院”命名、用于考生應考準備及寄宿的房屋,此類“考試院”一直存留至今。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僅首爾地區“考試院”人口共有13.8805萬,其中包括62%的無業游民,學生數量非常龐大。
近年來,隨著民眾對學習需求的提升,中國逐漸暴露出城市公共文化場所的稀缺問題。據了解,2019年中國共有3196座公共圖書館,平均每43.8萬人共用一座圖書館,低于美國、瑞士等歐美國家。公共圖書館一般不提供24小時開放服務,且通常不對校外人員開放。已就業群體因自我提升需要,對沉浸式學習空間需求日益增加,上述因素導致圖書館、自習室等頻現“一座難求”現象。
記者了解到,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全國公共圖書館采取限流等防控措施,導致原本稀缺的教室和圖書館等公共資源變得更加緊張,這就使得部分需求外溢到付費自習室等場所。
為何付費自習室受青睞?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超9成受訪者具有終身學習意愿,其中40.2%傾向于線下學習,47.0%表示會將付費自習室作為終身學習的場所。對此,分析人士認為,消費者終身學習的需求,將推動付費自習室市場的發展。相對于教室和圖書館等場所,付費自習室在門店密度和經營成本方面具有更高靈活性和可控性。雖然付費自習室當前滲透率較低,但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市場尚未成熟,商家還在“燒錢”
近年來,隨著共享經濟的迅猛發展,行業流傳著一種聲音:付費自習室行業或將成為共享經濟的一個新風口。那么,這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采訪期間,某付費自習室老板張麗告訴記者,就目前來看,這還是一個較為新興的行業,正處在發展初期,未來將會出現大規模的縮減整合。在張麗看來,從商家思維轉換到用戶思維至關重要,只有做好用戶體驗,生意才能長久發展,走向一個正循環。
就商業模式而言,張麗坦言,目前就是直營開分店的模式,還難以做到自負盈虧,更別提收回成本了。對于資本介入方面,她認為,如果長遠發展,還需引入一些戰略投資。
記者通過與多位付費自習室從業人員交談了解到,現階段大部分自習室仍處在“燒錢”階段,盈利方式以預收會費為主,盈利趨勢尚不明朗。雖然不少創業者正在探索其他盈利模式,但并沒有成熟范本。
關于收費標準,各運營單位不盡相同。北京某付費自習室工作人員張曉明告訴記者,他們主要分為次卡、月卡、季卡、半年卡幾種。其中, 20日暢讀次卡需付898元,月卡則需付1198元,季卡需付2699元,半年卡需付4499元。消費者在網絡平臺下單,再去自習室小程序兌換驗證,隨后就可以到自習室享受沉浸式學習。

付費自習室創業者呂小布告訴記者,“只有把成本控制住,自習室才有可能活下來。”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付費自習室,啟動資金至少需要30萬元以上。以租用低檔寫字樓為例,成本包括家具5000元至1萬元,設計費用5000元以內,裝修1萬元以內,設備1萬元至1.5萬元,租金每月1萬元至1.5萬元。高檔寫字樓成本更高,創業者一般不考慮。他認為,國內付費自習室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消費者尚未養成為學習空間付費的消費觀念。
數據顯示,在沒有體驗過付費自習室的用戶中,過半認為付費自習室沒有必要,38.6%表示有其他更好的自習場所選擇,34.2%認為付費自習室價格高。對此,分析人士認為,與國外成熟的付費自習室模式相比,中國的付費自習室市場尚未成熟,缺乏行業標準。同時,自習室消費仍處于市場形成早期階段,消費者雖然對付費自習模式認可,但未來嘗試態度仍十分曖昧。
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付費自習室行業發展現狀與消費趨勢調查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付費自習室用戶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用戶規模將超過500萬人。
上述報告還指出,未來付費自習室將根據消費者不同需求,細分出不同消費水平和消費場景的產品,以滿足人們更多消費需求。盈利模式方面,在提供基本自習服務基礎上,探索與餐飲品牌、文創品牌等的跨界合作,實現盈利模式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