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詠梅 劉瑞娥
摘要:“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實施,需要語言保障和服務,國家推廣使用普通話促進了內蒙古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普通話教學的普及更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本文從內蒙古西北地區文化傳承的語言教學現狀角度出發,分析地區文化傳承的語言教學策略,以求培養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有理想信念、有德道修養的人才。
關鍵詞:“一帶一路”;文化傳承;語言教學策略
“一帶一路”為內蒙古西北地區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而“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實施,最基礎的需要語言保障和服務,所以語言文化發展是這一大背景下地區發展的基礎條件,其中,語言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因此,本文以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明確認知本地區的語言教學,并且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阿拉善盟文化傳承的語言教學現狀
內蒙古阿拉善盟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主要生活著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語言交流以漢語和蒙古語為主。蒙古語授課學生從小學階段至高中階段都專門開設有普通話教學的《語文》課程,所以漢語教育實現了普及。可以說,阿拉善盟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通過語言學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基本沒有障礙,但根據筆者從事公共基礎課近12年的一線教學發現,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部分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涵欠缺系統而深入的了解和領悟。
二、語言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一個對傳統文化知識缺乏、對傳統道德精神淡薄的學生,很難會對祖國和民族的命運有深切的情感共鳴,其人格修養、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就易于浮于表層。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為新時代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和方式指明了具體路徑。職教20條提出目標要求: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因此,在我們的語言教學中要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要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掌握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從而潛移默化的滋養學生的精神和思想。通過文化理念的牽引和調節,構建知識、能力、素質的三維空間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人才能力內涵的整合。[1]
三、文化傳承的語言教學策略
(一)加強對文化傳承必要性的宣傳
現如今,部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缺乏系統而深入的了解和領悟,甚至個別學生對傳統文化了解匱乏。所以,教師在語言教學工作中應該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作用,強化學生對文化傳承必要性的認識,同時,通過校園廣播、網站資料推送等宣傳方式,使學生通過多渠道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解,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促進學生傳承傳統文化。[2]
(二)普通話教學要靈活運用各種方式
為了做好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的語言教學工作,普通話授課教師應當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確保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教學時,根據阿拉善盟通常存在的前后鼻韻不分、平翹舌音混讀、調值偏低等的發言錯誤和缺陷,用精準的普通話對學生進行及時的發音和糾錯等,教師應當先從理論層面向學生解釋發音錯誤的原因,然后進行正確的發音演示。學生可以先進行聆聽,再進行模仿,最后請老師進行具體指正,從而掌握正確發音;教師還可以采取實景模擬教學的方法,如模擬實際的學生未來職業的場景,設計與課堂內容相一致的普通話練習內容,讓學生充當不同的角色,并且進行角色的輪換,這樣不僅可以練習學生的普通話教學內容,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普通話表達能力,也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普通話發音中的錯誤與缺陷。同時,學生積極的融入角色,也能夠提升職業能力[3],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將普通話語言的學習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之中。
(三)實行文化傳承的語言實踐教學活動
基于阿拉善盟的語言教學現狀,要想做好語言教學工作,就需要實行文化傳承的語言教學實踐活動[4]。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能單純的講述文字、語音,這樣的課堂必定失去靈魂,因此,要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表現出來。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將古詩詞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讓學生們感受到語言教學的魅力與文化底蘊。向他們普及傳統文化的語言文化歷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追求精神、先輩們的奮斗意志、中國脊梁的感人故事和中國傳統的文化節目等等,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成果、培養愛國情操和家國情懷,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文化責任感和使命感等。通過這樣的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進而幫助學生提高人格修養,提升道德情操,增強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關心民族命運、社會發展,能夠將個人理想信念、個人職業發展與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聯系起來,以此培養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有理想信念、有德道修養的人才。
(四)優化教學內容,做好語言教學規劃和設計
對學生而言,要想保證他們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就要優化教學內容,做好語言教學規劃和設計。教師要對語言教學進行合理科學的教學規劃,明確對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范圍,積極的為學生準備各種閱讀材料和圖書等,最大限度的拓展學生學習語言的范圍和內容。即要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從教學資源、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考核等方面采取具有實效性的措施。 [5]例如課前準備階段可以讓學生在上課前進行口語分享活動,分享的內容包括名人小故事、勵志故事、新聞事件、成語故事等;課堂教學階段在教學內容中融入傳統文化,如從抗議故事中體會各行業人員的頑強拼搏精神與奉獻精神;課后作業可以布置一些思考、分享類的作業;考核階段可以融入趣味性的活動,如猜燈謎、成語接龍等。這些都蘊含了中國語言特有的文化。久而久之,必定會令學生感受到語言教學的魅力所在。
當下,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改變教育教學模式,我們的語言教學應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吸收和借鑒MOOC、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等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結合當下教育背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于課堂教學。[6]讓學生能夠學會以積極的學習態度進行學習,從而深入研究有效的語言教學策略。
結束語
根據對阿拉善盟地區文化傳承的語言教學的具體分析,在進行語言教學的語言文化傳承時,要實施具體可行的教學策略,如加強對文化傳承必要性的宣傳,普通話教學要靈活運用各種方式,實行文化傳承的語言實踐教學活動,優化教學內容做好語言教學規劃和設計,從而真正使普通話的語言魅力和文化內涵得以傳承,進而培養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有理想信念、有德道修養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玫諭.構建高職特色的文化傳承教學模式.高教發展與評估2021,37(4):100-105
[2]許國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傳承.文體世界.2021.07:65-66
[3]徐慧. 少數民族地區普通話教學探索與實踐[J]. 中外交流,2019,26(49):114.
[4]武昱彤,胡江燕. 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言教學現狀調查及策略分析——以新疆阿拉爾市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0(11):315-316.
[5][6]李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課程的探索.文學教育.2021.05[037]:084-085
【課題】“一帶一路”發展區域框架內阿拉善盟職業教育體系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課題批準號:NZJGH2019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