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振彬 熊曉輝
摘要:森林防火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基礎保障,是有效預防和遏制森林火災的發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在長期的森林火災防范以及撲救工作中,存在著各種制度性的缺陷以及各種問題。為了維護自然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我們需要對森林防火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同生態文明的正常發展保持協調、和諧,突出防火工作在生態文明的發展與建設過程中的重大意義與現實作用,切實保護好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
關鍵詞:森林防火;生態文明建設;意義
前言:森林是“地球之肺”,有固碳釋氧、凈化空氣、殺菌降噪、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等多種生態功能,建設生態文明,首先必須保護好森林生態。森林的養護和其他管理類工作至關重要,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舉措加強對森林火災的防范和控制力度,就會釀成更多的安全風險和隱患。本文將重點對防火工作的具體作用和意義做出明確詳細的分析論述。
1.森林防火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1.1森林火災對自然生態系統有著直接的影響
所有的森林火災都被認為是屬于災害的范圍中,是一種最為容易導致出現社會反映的災害,并且還會對自然生態系統產生最為猛烈和直接的災害。在當今社會,人們已將絕大部分林火定義為災害范疇,而僅對極少部分對自然生態演替有直接作用的自然林火不采取人為干預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森林火災的危害程度以及發生的次數會對生態文明的建設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
1.2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有力措施
火災對于森林資源的破壞可以說是毀滅性的,對生存在森林生態環境中的各種生物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森林火災首當其沖的是林木,特別是對針葉純林的危害更為嚴重,一旦遇火幾乎全軍覆沒,直接造成大部分林木及林下雜灌木死亡。如果防火措施不當,執行不及時,林區的生態系統和環境也會變得急劇惡化,更為脆弱。會損害珍貴的森林資源,不利于生存其中的各類物種安全的繁衍和成長。所以防火工作不僅僅在于保護森林,更重要的是在于維持和保護其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國家寶貴自然資源,保護好動物的棲息地,維持整個林區生態圈的平衡性和良性發展。
1.3維護生命與財產安全的必然要求
火具有兩面性,火雖然能夠給人類帶來便利,但是火災的產生會給人類帶來重大的生命財產威脅。據統計,全世界的森林火災每年會造成千余人死亡,對沿途的房屋、橋梁、輸電線路等也會造成很大威脅,難以避免會造成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防火工作提出了更多的關注和要求。
2.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2.1火災隱患復雜,森林防火意識不足
許多林區都處于封育的狀況,存在大量的枯枝落葉與干草腐殖質,長期積累之下,林區內部存在大量的可燃物,火源難以管控。無論是山地林區還是平原荒漠林區,都存在森林火源難以管理的問題。即使作為旅游區的林區,其旅游旺季與防火緊要期重合,由于旅游人數增加,防火形勢也變得十分嚴峻。冬季干旱少雨,風干物燥,容易造成森林火災頻發。從森林林相結構來看,森林以針葉樹中幼齡林為主,結構較單一,火災自控能力低,易燃性極強。林區一旦遇上大風惡劣天氣,就容易造成大規模的森林火災。部分干部對森林防火缺乏足夠認識,危機意識不強,抓森林防火工作不到位,對森林防火形勢估計不足,不能積極主動地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一些地方火災發生后,當地群眾防范意識不強,撲火積極性不高,造成火災不能得到及時撲救。必將導致小火釀成大火甚至成大災,將多年的生態建設所取得的成果毀于一旦。
2.2防火宣傳有待加強
長期以來,在諸多危害森林的因子中,森林火災居破壞性之首,是一種最為容易導致出現社會反映的災害,并且還會對自然生態系統產生最為猛烈和直接的災害,會對生態文明的建設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在目前農村人員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植被繁茂,形勢更加嚴峻。極易發生森林火災,并蔓延成重、特大森林火災。然而,群眾意識不高,宣傳工作有待于加強。如在在林區與牧區的交錯地帶,極易因牧民生活用火所導致的火源引發森林火災。農村群眾生產用火習慣根深蒂固,燒荒、燒田埂、燒灰積肥等農事用火屢禁不止,部分群眾甚至錯誤地認為“火不燒山地不肥”。由于有些鄉鎮防火工作意識還不夠強,沒有將森林防火工作列入鄉鎮包片領導和駐村干部的年度考核范圍,更存在生產用火管理不規范,非生產用火管理不嚴格,入山進林人員教育不到位等問題。
2.3資金緊張與防火設施更新緩慢
森林防火設施的建設依賴于大量的經費投入,而各地森林防火經費普遍較少,甚至僅限于基本的火災撲救設施。有些部門和鄉鎮在實際工作中認識不夠,導致資金投入不足、防火機構不健全、檢查監督不力、責任追究不到位。使得防火阻隔體系建設滯后,大量的森林防火站點處于年久失修的狀態,而用于運送防火人員和設備的防火道路也處于缺乏維護甚至毀壞狀態,不能滿足預防和撲救較大森林火災的需要。撲救設備方面,必要的通訊設備和撲救手段缺乏,撲火裝備和物資儲備滯后,導致對重大火災的反應能力較差,對森林火災的應急處置極為不利。瞭望監控設備缺乏、林區便道不暢,難以滿足森林防火的需求。森林防火工作的科技含量也有待提高,防火設施更新緩慢,會影響防火宣傳、火情信息采集與火場監測,急需引進先進的科技設備。
3.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措施
3.1強化宣傳,切實提高全民防火意識
抓住新農村建設,把森林防火工作不斷推向深入,把當前新農村建設和“三送”等農村重點工作與森林防火工作有效結合。防火宣傳工作,在充分利用廣播、標語、有線電視、宣傳車宣傳的同時,要進村入戶,做好特定人群的宣傳,真正使防火宣傳“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屋場”。要加強對重點部位、重點時段的宣傳教育,不斷消除盲區死角。采用各種宣傳手段,不斷豐富宣傳內容,大力開展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大眾的森林防火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做到防火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3.2完善森林火災的整體部署與群防組織
森林防火的工作需要各個部門按照整體和統一性的部署來協調進行和開展。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群眾聯防聯保責任制,鞏固成果,擴大范圍,建立起長效機制。繼續落實好防火責任制,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看、責有人負,這樣才能從組織和管理的角度來強化防火工作的力度和強度。要加緊完善和健全總體的防火工作規劃和整體布局,重視宣傳和教育相關工作要求和具體進展情況。需要強有力的群防性組織來確保各項舉措和策略得以切實執行,積極、廣泛的推進各個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防火工作當中。
3.3構建和完善森林應急機制與防火遠程監控系統
提高森林防火設施與裝備水平,可以大幅度改善落后的森林防火條件。雖然當前各級政府與林業主管部門都建立了一定的火情預警與響應機制,但其針對復雜的火情狀況仍然缺乏指導性。因此需要對現有的森林火災應急機制進行進一步的修訂完善。同時應積極引進針對森林火災的電子監控與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加強使林火預報與監測力度。要在林區推行森林防火責任機制,并對指揮人員和撲救人員的科技手段應用能力進行培訓,使其充分掌握現代化的森林火災撲救方法與設備,提高林火的綜合防控能力。
3.結語:森林資源是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森林防火工作對于生態文明有著巨大促進性和積極性作用。森林火災的防范以及嚴密管控成為當今林業部門和整個社會事業建設期間極為重要的一項工作。所以我們要加大對防火工作的管控力度,要嚴格貫徹落實上級領導的指示和文件精神,狠抓各項防撲火措施的落實,科學處置工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和不足,及時采取合理的防控舉措和工作策略來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同時促進和推動我國生態文明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阿勇嘎.淺談森林防火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J].森林防火,2013(03):22-23.
[2]孔祥河.森林防火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J].中外企業家,2018(0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