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慧云
【摘? 要】為了盡可能提升農(nóng)村幼兒園幼兒教育的全面性,教師應當依據(jù)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幼兒戶外活動,讓幼兒在豐富的戶外活動中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獲取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因此,本文基于當前農(nóng)村幼兒園教育實情,從借助自然資源、借用民間游戲、聯(lián)合家長力量三方面探討了幼兒戶外活動的開展,助力提高幼兒戶外活動的有效性。
【關鍵詞】農(nóng)村幼兒園;戶外活動;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2-0180-02
Talking about How to Develop Outdoor Activities in Rural Kindergartens
(Linfang Central Kindergarten, Lianche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China) GUAN Huiyun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rural kindergartens as much as possible, teachers should organize outdoor activities for childr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kindergartens, so that children can get close to nature, feel the charm of nature in the rich outdoor activities, and obtain the natural life respect to cultivate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outdoor activ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use of folk games, and the cooperation of parents' strength to help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ldren's outdoor activities.
【Keywords】Rural kindergartens; Outdoor activities; Games
隨著近幾年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多數(shù)農(nóng)村地區(qū)已經(jīng)配備自己區(qū)域內(nèi)的幼兒園,助力幼兒在適齡階段接受早教,使幼兒在該階段能接受智力、情感的開發(fā)教育,鍛煉肢體的協(xié)調(diào)性等方面的發(fā)展。農(nóng)村資源豐富,地域文化濃厚,戶外場地充足、類型多樣。因此,農(nóng)村幼兒園可秉承“生態(tài)、適宜、多元”的課程理念,開展戶外活動,以更好地幫助幼兒肢體協(xié)調(diào)性的培養(yǎng),使幼兒的身體素質(zhì)增強,并鍛煉幼兒的毅力。
一、借助自然資源,增加幼兒游戲材料
在進行幼兒教育時,教師應當根據(jù)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為幼兒園創(chuàng)建戶外游戲活動。這樣既可以讓幼兒的生活內(nèi)容在游戲活動中呈現(xiàn),也可以有效地創(chuàng)設出新的游戲活動方案。因此,農(nóng)村教師在進行幼兒創(chuàng)建游戲活動的時候,可以著重考慮自然材料,并且自然材料也是幼兒最為熟悉的游戲道具。這樣既可以幫助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力,又可以激發(fā)幼兒對區(qū)域活動的好奇心,并且還能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完成游戲任務,助力教學目標的完成,提高了戶外活動的有效性。
例如,農(nóng)村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帶領幼兒走出園區(qū),來到校外的田野上,以拉近幼兒與大自然的距離,讓幼兒主動走進自然,探索自然。而幼兒在田野上探索著自己的“珍寶”,當他們看到泥巴時,他們可以對其敲、捏、拍,使用泥巴捏造一個自己喜歡的事物。比如,男孩子使用泥巴捏出坦克、汽車、飛機……女孩子用泥巴捏出小城堡、花兒、娃娃……或者,教師可以在秋季的時候帶領幼兒到樹林,幼兒將掉落在地上的樹葉拾起來,回到教室中,使用采集到的樹葉制作一件衣服或者裙子等,并用彩筆在作品上涂色,從而鍛煉幼兒的基本審美能力;或者,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撿拾石子,并讓幼兒通過借助大小各異、形狀不同的石子來擺放出自己喜歡的模型,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的情況下,完成了任務。借助自然資源的活動過程中,教師不要忘記適當給予幼兒鼓勵,從而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增加幼兒的自信心。
二、借用民間游戲,提升綜合素質(zhì)能力
在我國的民間有很多傳統(tǒng)游戲,并且它們中有的帶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有的記錄著時間的流轉(zhuǎn)。然而,它們都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游戲所具備的趣味性。很多傳統(tǒng)游戲的規(guī)則極其簡單,操作起來也十分方便,在游戲中每個幼兒都有可能被選中,這種隨機性恰恰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這些傳統(tǒng)游戲影響著祖祖輩輩的生活,它們就是人們青春與童年的象征。民間傳統(tǒng)游戲沒有時間限制,不要求場地規(guī)模,更沒有人數(shù)的限定,并且游戲所用的材料大多是自然資源,也有少部分需要購買道具的傳統(tǒng)游戲,其道具材料較為經(jīng)濟實惠。因此,在農(nóng)村幼兒園進行戶外活動時,教師可以從傳統(tǒng)的民間兒童游戲中挑選幾種。
例如,在中國傳統(tǒng)民間兒童游戲中,“跳房子”游戲一直受到幼兒的歡迎。教師只需要在戶外的空地上用石子畫出游戲模塊,然后每個幼兒手中都要有一個小石子作為自己的道具。進行游戲時,需要將手里的道具扔到制定的模塊格內(nèi),然后依照模塊的形狀完成跳格,且需要將自己的道具順利從模塊格中撿起。整個游戲過程需要注意不可以踩到繪制的模塊線上。幼兒在進行此游戲時,身體的平衡力得到鍛煉,并且從中收獲了游戲活動帶來的喜悅。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依照規(guī)則完成跳格任務,明白了自己既是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者,也是游戲規(guī)則的守護者,這樣才能讓游戲進行得更加長久。而主要利用自然資源進行的傳統(tǒng)“跳房子”游戲,不但增添了幼兒戶外活動的樂趣,豐富了游戲種類,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且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也會由此獲得提升。
三、聯(lián)合家長力量,完成家園共育目的
在對幼兒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應當及時與每個幼兒家長保持溝通,讓家長參與幼兒的日常活動,從而發(fā)揮家長的力量,讓幼兒教育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配合下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幼兒園教師在為幼兒設計戶外活動內(nèi)容的時候,可以為幼兒家長安排活動角色,使幼兒家長參與到活動中,陪同孩子一起完成活動任務。這種做法不但達成了家園共育的教育目的,而且促使幼兒同家長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親密,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十分有幫助。另外,在活動的設計上要根據(jù)農(nóng)村軟硬環(huán)境的現(xiàn)實狀況,設置符合農(nóng)村幼兒發(fā)展的活動。因此,幼兒教師在活動設置前需要考慮農(nóng)村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和了解幼兒家長的情況。雖然農(nóng)村幼兒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但是卻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活技巧,值得幼兒去學習。因此,幼兒教師在為幼兒設計生活常識或生活技巧類的戶外活動時,可以邀請幼兒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參加活動,從而以聯(lián)合家長力量,促使家園共育的教育目標得以實現(xiàn)。
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年3月份植樹節(jié)時,邀請幼兒家長陪同孩子一同到植樹場地集合,然后教師應當先安排幾項親子熱身運動,讓幼兒同家長一起完成。比如,幼兒同家長一起進行跳繩比賽,累積跳繩數(shù)量最多的一組獲勝;或組織兩人三足游戲由爸爸帶領孩子一起與其他小朋友比賽等。獲勝的小組可以獲得幼兒教師準備的精美紀念品一份。因為植樹活動前的戶外活動比賽能增加幼兒同父母之間的凝聚力,讓幼兒和家長建立初步的默契,拉近幼兒和父母之間的距離。接著,教師向家長分發(fā)需要栽種的小樹和植樹工具,依照教師事先標記的植樹位置由幼兒和家長一起完成栽種任務。家長和幼兒可以在植樹時做出詳細的分工,彼此配合完成植樹任務;也可以先由家長做示范,幼兒在一旁觀看學習,隨后幼兒模仿家長的行為進行植樹,而家長則在一旁做指導。最后,幼兒教師檢查每一個幼兒同家長合作完成的植樹成果,并讓幼兒給自己栽種的每一棵樹澆水,增加幼兒的愛心,從而激發(fā)幼兒對生命的認識和尊重。
四、結(jié)語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的基礎教育教學原則是將游戲作為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方式,通過游戲來完成對幼兒實施綜合發(fā)展教育的目標。而戶外活動能彰顯幼兒天性,發(fā)揮幼兒探究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為幼兒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農(nóng)村幼兒園戶外活動的開展,可以結(jié)合當?shù)刈匀毁Y源,巧妙運用民間游戲,聯(lián)合家長力量等形式,助力幼兒天性發(fā)展,讓幼兒在玩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小林.農(nóng)村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研究——以大同市為例[D].山西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官慧云(1972.04-),女,漢族,福建連城人,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園社會領域科學領域。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