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深
廣東省云浮市中醫院檢驗科,廣東云浮 527300
尿路感染疾病患者群具有差異性,就診患者以女性居多,感染原因可由安置導尿管、腎結石、婦科疾病、腸道疾病、尿道瘺等因素影響引起發病,存一定的復發概率,因此,患者于患病后需及時進行就診并實施有效檢測,促進患者疾病康復同時,增進疾病診療有效性[1]。尿細菌培養檢測于臨床泌尿系統疾病檢測中應用效率較高,經有效檢測,能夠對患者疾病成因做到有效判定,但尿細菌培養檢測于實施期間需較長時間對患者所提供樣本進行細菌培養檢測,因此檢測時效性尚不理想。采用尿白細胞檢查方式對疑似尿路感染患者進行臨床檢測,能夠于短時間內獲取檢測結果,明確患者泌尿系統有無感染情況發生,檢測準確率較高[2]。該文就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該院收治疑似尿路感染患者200 例進行尿白細胞檢查和尿路感染診斷與尿細菌培養的符合率開展研究,現報道如下。
簡單隨機選取在該院診治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共200 例,組間包含男性患者78 例,女性患者122 例;患者年齡14~92 歲,平均年齡(47.97±5.03)歲;其癥狀主要表現為尿頻、尿痛、排尿燒灼感等,或以其中某項癥狀為主。該次研究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已對研究內容做充分了解,自愿加入該次研究。
給予患者無菌尿液杯,采集兩份晨尿排出的中段尿液10~20 mL,作為檢測樣本,送至檢驗科室進行臨床檢測,詳細方法如下。
①尿細菌培養:采用尿定量培養平板接種法,用3 mm直徑的定量接種環取10 μl 尿液樣本,劃線于血平板培養基上,放置于恒溫箱中進行細菌培養,溫度設定35℃,培養24 h 后,計數其生長菌落數乘以稀釋系數,即可得出每毫升尿液菌落數。尿路感染的診斷標準:革蘭陰性桿菌菌落計數≥105/mL,革蘭陽性球菌菌落計數≥104/mL。
②尿白細胞檢查:取得患者尿液樣本后,采用尿液沉渣分析儀對患者尿液樣本進行檢測,以干化學檢測結果及尿沉渣鏡檢測結果對患者患病情況進行臨床診斷。
統計組間患者尿白細胞檢查及尿細菌培養臨床檢測結果,計算陽性檢出率的組間比值,觀察檢測結果有無差異性。以尿細菌培養結果為金標準(取晨尿中段尿,隨機留存,保持尿液新鮮狀態下,進行尿細菌培養檢測。)匯總組間患者尿白細胞檢查檢測符合率,參照尿細菌培養結果,計算患者尿路感染陰性、陽性檢測符合率,靈敏度、特異性,符合率=(真陽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真陽性+假陽性);靈敏度=真陰性/(真陽性+假陽性)×100.00%;特異性=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00%,計算分析尿白細胞檢查臨床應用價值。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數據統計比較可見,尿白細胞檢查尿路感染陽性檢出與尿細菌培養陽性檢出相比較,尿路感染檢出率以尿白細胞檢查檢出更高,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尿路感染患者尿白細胞檢查和尿細菌培養檢測結果比較(n)
經以比較尿細菌培養比較可見,尿白細胞檢查尿路感染陽性檢出66 例,陰性檢出例38 例,符合率86.66%;靈敏度89.18%,特異性82.60%,具有臨床檢測應用價值,見表2。

表2 尿路感染患者尿白細胞檢查檢出符合率比較[n(%)]
尿路感染于臨床中屬泌尿系統感染性疾病,以致病菌侵入人體泌尿組織當中所引發感染所致,于發病后可導致患者出現尿急、尿頻、尿痛等疾病癥狀反應,促使患者出現排尿困難情況,嚴重影響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3]。尿路感染就發病部位而言,可分為上尿路感染及下尿路感染,臨床常見大腸埃希桿菌為致病菌所致患者發病,如不及時加以有效治療,致病菌可逆行至患者上尿路位置,造成上尿路感染[4-5]。尿路感染發生后,可對患者膀胱造成嚴重刺激,因泌尿系統中存炎癥反應,促使患者機體中白細胞數量激增,從而使患者所排尿液呈渾濁樣,病情持續進展可誘發尿血或尿液中含血塊,嚴重者可出現全身性感染、腎衰竭、尿膿毒癥等疾病,促使患者出現持續性高熱、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情況,降低患者機體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存較高疾病危害性。
臨床上對尿路感染患者普遍采用尿細菌培養方式對患者進行臨床檢測,以采集患者尿液為檢測樣本,通過對檢測樣本中細菌加以培養,再進行菌種鑒定和藥敏試驗,能夠有效明確患者致病病原菌類型,并為臨床抗菌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于臨床檢測中可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等致病菌做出準確檢測及區分,臨床上常采用尿細菌培養檢測方式,對尿道、膀胱、前列腺、腎盂等泌尿系統器官感染性疾病進行臨床檢測,從而為患者臨床疾病診療提供科學論據,提升患者臨床診療有效率[6]。雖然尿細菌培養檢測存較高檢測實施價值,但于檢測過程中,尿細菌培養需較長時間對樣本進行細菌培植,因此檢測結果等候時間較長,無法使患者疾病癥狀反應及時得到有效救治,加重患者痛苦感受,因此臨床應用效果并不理想[7]。
白細胞屬人體中所存細胞組織之一,分布于人體血液及臟腑器官當中,當人體出現細菌或創傷性損傷后,白細胞數量會不同程度增加,以此抵御病原微生物對人體組織侵蝕性,促進人體機能狀態恢復,因此,白細胞在人體中具有疾病防御作用,是人體有無炎癥反應或疾病判定的重要診斷依據之一[8]。人體循環代謝中,少量白細胞會隨著循環至患者泌尿系統當中,隨尿液排出體外,因此在臨床疾病尿常規檢測中,可見少量白細胞檢出。健康人體尿液中所含白細胞數量較少,尿液清透,呈淡黃色,而患有泌尿系統疾病患者于發病期間,尿液較為渾濁,呈淡乳白色,臨床稱之為膿尿,以患有腎盂腎炎、尿道炎、間質性腎炎患者常見此類型尿樣[9]。對疑似尿路感染患者采取尿白細胞檢查方式對患者有無患病情況進行臨床診斷,是以檢測患者尿液中所含白細胞檢測指標數據作為有無患病的診斷參照依據,以此分析患者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疾病發生,從而使患者及時得到臨床有效診療,增進患者診療有效性及臨床診斷準確性,間接促進患者疾病康復,對臨床診療的有效實施具有較高檢查實施意義[10]。
將尿白細胞檢查方式與尿細菌培養檢測方式對尿路感染患者檢測實施意義進行比較,經臨床研究后得出:尿白細胞檢查陽性檢出率比尿細菌培養陽性檢出率更高,具有一定檢出準確率及診斷有效性。尿細菌培養于臨床實施中檢測時間較長,檢測費用較高,對患者而言存較大經濟壓力,無法于短時間內使患者得到臨床檢測結果,影響患者疾病診療有效性,干擾患者臨床治療效果[11]。而尿白細胞檢查方式于檢測中診斷較為快速,可以為患者提供診斷準確性較高檢驗結果,同時費用相比尿細菌培養檢測較為低廉,綜合分析,尿白細胞檢查方式具有較高檢測實施意義臨床應用價值。
翟易等[12]學者在臨床研究中得出,尿白細胞檢查對尿路感染患者臨床診斷具有較高開展意義,采用尿白細胞檢測方式對547 例尿路感染患者進行檢測,其中有238 例檢測結果為陽性,組間占比43.51%,尿細菌培養檢測陽性檢出率為156 例,組間占比28.52%,以尿白細胞檢測方式檢測檢出率較為良好;該次研究中,200例疑似尿感染患者經檢測,尿白細胞檢查方式陽性檢出146 例,尿細菌培養檢測陽性檢出82 例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結果與翟易等學者研究結果具有較高相似性;以尿細菌培養檢測結果為參照,尿白細胞檢查尿路感染陽性陽性檢出66 例,陰性檢出例38 例,尿白細胞符合率為86.66%,存較高檢測靈敏度及特異性,檢測效果良好,在臨床尿路感染疾病診斷中具有較高實施意義。
綜上所述,白細胞檢查對尿路感染患者疾病診斷具有較高檢測有效性,相比尿細菌培養檢測結果,白細胞檢查檢測符合率較高,因此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值得在臨床上使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