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琰,周月霞,李國倉
1.菏澤醫學專科學校附屬醫院檢驗科,山東菏澤 274000;2.菏澤醫學專科學校檢驗教研室,山東菏澤 274000
在醫療衛生水平的發展下,微生物檢驗成為十分常用的檢驗技術,其可以指導臨床診斷與治療,促進醫療衛生事業進步。流行病學研究對于微生物檢驗至關重要,可發現感染性疾病的一般規律,進而制定合理化治療與預防方案。微生物檢驗能夠為病原學診斷提供依據,提高病原微生物的具體檢測技能,使陽性檢出率提高[1]。因此,需要高度重視微生物檢驗工作,注重提升其檢驗陽性率。但在微生物檢驗的操作流程中,普遍存在標本采集不夠規范、送檢操作不當等問題,使得不同標本接受微生物檢驗后出現差異化的陽性率,假陽性情況較常見,降低檢驗準確率。為此,臨床建議對不同標本的檢驗陽性率進行對照分析,并評價不同病房的陽性率,以發現問題并予以針對性解決,進而提升檢驗正確性。該研究選取2018 年5 月—2020 年6 月間院內收集的臨床標本900 份,分析不同標本類型和不同病房的陽性率。現報道如下。
收集臨床標本900 份。標本類型中:糞便標本統計為155 份,呼吸道標本統計為348 份,血液標本統計為271 份,尿液標本統計為126 份。病房分布中:呼吸病房統計為377 份,心內病房統計為160 份,普外病房統計為108 份,消化病房統計為255 份。
整理多個病房的微生物檢驗標本,標本不同類型的收集和檢驗方法為:①糞便標本。告知患者自然排便,收集在無菌容器(3 g)中,取糞便中的膿血組織,將標本接種在平板上。②呼吸道標本。采集晨痰,使患者將痰液吐在無菌帶蓋器皿中,容量超1 mL,而后編號登記,適量加入生理鹽水。使用無菌棉簽取少量的痰標本,將其涂在血瓊脂與巧克力瓊脂平板上,再使用接種環進行第一、第二等區域劃分。③血液標本。在空腹狀態下采集患者8~10 mL 靜脈血,并核對編號與登記標本,預留聯系電話和姓名等個人信息。將血培養瓶放置在全自動培養儀中,而后進行微生物檢驗。④尿液標本。采集患者的中段尿,并編號與登記,混勻尿標本后經定量接種環(10 μl)將標本接種在血瓊脂與平麥康凱平板上,再分離菌落。所有微生物檢驗均使用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儀進行檢測,在標本采集2 h 內完成檢驗,相關操作按照說明書進行。
觀察不同臨床標本與病房的微生物陽性率。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尿液標本的陽性率最高,其高于糞便與血液標本的陽性率,且呼吸道陽性率高于糞便與血液標本,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標本的陽性率對比
呼吸病房的陽性率最高,其高于心內、普外、消化病房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微生物被認為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見致病菌,在抗生素的廣泛性使用下,多種病菌有所變異,其耐藥性明顯增強[2]。這就需要準確診斷各種微生物,根據診斷結果合理化選擇治療措施。微生物檢驗是臨床醫學極為普遍的檢驗技術,其標本種類多,檢驗方法多樣,可以收集多個科室的多種標本,檢驗實用性較強[3]。該研究納入4 種常用臨床標本,標本收集于4 個科室,以全面分析標本的陽性率差異和病房分布情況。結果中,呼吸病房的陽性率記錄為33.95%,心內病房記錄為12.50%,普外病房記錄為6.48%,消化病房記錄為12.16%。說明呼吸病房的微生物檢驗陽性率更高,原因是呼吸病房關注對于血液以及痰液等標本的質量把控,可以提高標本質量,進而提升陽性率。尤其是差錯概率較高的痰液標本,采集標本時要求操作人員面對面采集,通過拍背、指導深呼吸和用力咳出等護理措施保證痰液有效咳出,并直接收集到無菌容器中,防止唾液等物質摻入標本中[4]。糞便標本的陽性率最低為7.10%,其次為血液標本,陽性率為9.96%,再次為呼吸道標本,陽性率為34.20%,最高為尿液標本,陽性率為38.10%。結果與李靜[5]等研究[呼吸道標本陽性率計為34.22%,血液標本陽性率計為10.22%,糞便標本陽性率計為6.67%,尿液標本陽性率計為38.22%]基本一致。說明該研究的信度偏高,可以指導臨床檢驗工作。
該研究發現,陽性率誤差主要為以下原因:①檢驗操作流程欠規范。采集標本后,若檢驗人員并未合理保存標本則會破壞其質量[6-7]。且采集量與時間均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正確率,特別是血液標本,如果采集量過少或是采血時間錯誤則會影響最終陽性率。②標本送檢操作欠規范。部分檢驗人員并未按照操作流程進行及時送檢[8-9]。或者未對厭氧菌進行封閉處理,使其接觸空氣后內部菌落被污染。③檢驗人員能力不足。微生物檢驗的每個環節均有明確標準,若檢驗人員的能力有限,缺少臨床經驗則可能在某個環節出現操作失誤,進而破壞標本完整性[10]。對此,筆者建議進行全方位管理,具體為:①提高檢驗重視度。定期組織檢驗人員學習微生物檢驗知識,培養其責任意識,并明確檢驗環節的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把握流行病學趨勢[11]。掌握新型設備的操作流程、標本送檢要求,定期考核操作技能,并與獎金掛鉤。②完善檢驗制度。明確檢驗人員的工作職責,嚴格把控檢驗各環節,系統化管理標本的采集、保存于檢驗操作[12]。③保證標本存活率。針對不同標本采取差異化保存方式,防止其污染。將檢驗標準制定成冊,列舉不同標本的送檢時間、保存方法、檢驗操作要點等內容,確保標本能夠有效存活[13]。
綜上所述,臨床標本不同其微生物檢驗的實際陽性率也有所差異,影響陽性率較低的原因偏多,可以針對標本特點進行規范采集與送檢等操作,嚴格把控標本質量,保證臨床診斷的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