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培模

聚力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先進制造高地和科技創新高地,在高質量發展中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十四五”開局之年,湖南國資國企踏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今年6月,湖南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湖南省國資國企“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力爭到“十四五”末,省國資國企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資產收入實現翻番,總資產達2.6萬億元,營業收入1萬億元,凈資產收益率超過5%,培育世界500強企業1至2家,中國500強企業7家。
突出規劃戰略引領,強化創新驅動發展,聚焦“三高四新”戰略,湖南省國資國企正奮力走向現代化新湖南建設最前列。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規劃》明確指出:湖南省國資國企要爭當建設“三個高地”的主力軍、力當推動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勤當服務社會民生保障的先鋒隊和善當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創造者,為“十四五”時期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提供堅實支撐。
對此,湖南省國資委認真做好組織實施,確保規劃落地落實。
一是強化規劃的銜接協調。力求“三規合一”,確保《湖南省國資國企“十四五”發展規劃》《省屬監管企業發展戰略暨“十四五”規劃》與《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有機銜接。
二是強化規劃的共同實現。堅持“三方發力”,從企業的角度,通過在深化改革、管理提升、科技創新等方面自我加壓,保障規劃的實現;從出資人的角度,國資委作為省政府出資人代表,做好資源和資本的優化配置,并協調相關部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從戰略重組的角度,更加聚焦主業,加大引進優質戰投力度,積極穩妥推進混改,加快資產證券化,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三是強化規劃的應用執行。指導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實施工作;推動國資國企全面深化改革;將“十四五”有關指標分解到年度指標當中,并納入對企業負責人的績效考核;與國資國企日常經濟運行分析調度相結合。
四是強化規劃的考核監督。立足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合理確定業績目標,提高主業盈利水平和價值創造能力。立足功能定位,在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方面更好發揮主力軍、排頭兵作用。持續優化考核指標,不斷健全完善指標體系,同時抓好全員績效考核,確保形成“工作有目標、管理全覆蓋、考核無盲區、獎懲有依據”的良性管理局面。
打造先進制造業新高地
近年來,政策環境不斷優化,湖南省屬監管企業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創新投入持續加強,創新產出質量穩步提升,創新活力進一步激發,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核心技術攻關多點突破。湘投金天科技集團攻克鈦精深加工核心技術難關,打破了被少數國家長期壟斷的局面;華菱集團成功開發出耐腐蝕鋼、4毫米極限薄規格耐磨鋼、1100MP級超高強度鋼等系列產品,成功實現進口替代;海利集團攻關的“高品質水楊腈”“高品質丁硫克百威”項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中創空天、楚微半導體、中聯重科3個項目列入今年省政府十大技術攻關項目。
人才隊伍建設切實加強。湖南省國資系統以壯大產業、做強企業、打造平臺吸引人才,建立高端科技人才孵化、培養、成長機制,形成高層次人才隊伍培養庫;加強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建立常態化人才雙向交流、雙向培養機制,積極推行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新型管理模式。
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湖南省國資系統以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動企業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加快工業智能體創新研究院建設,打造“2+4+N”個省級示范智慧場景,重點企業建成工業智能體,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其他企業實現數據打通,達到流程級水平。
打造科技發展新高地
湖南省屬監管企業充分認識到把創新擺在核心地位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企業的創新主體意識“對標一流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助力全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湖南省國資系統通過實施創新主體增量提質計劃,加快培育一批“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推動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設技術研發和轉移轉化機構,打造由行業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種子企業等組成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強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有機結合,探索聯合攻關、利益共享、知識產權運營的有效模式。目前,已有29戶企業將科技創新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核心內容,其中17戶進行了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編制;通過與多所高校開展深度合作,湖南省共引進9個院士團隊或優秀科技人才團隊,組建中國商飛大飛機創新谷、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風電裝備與電能變換協同創新中心等重要產業技術聯盟,有序推進一大批央地協同創新項目。
不斷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引導省屬國有企業積極探索構建收益分配機制,鼓勵可計量的工藝革新、技術發明和其他類型創新實施有期限(一般不超過三年)的凈增值分成制度;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實質性推進發明人按一定比例(最高不超過30%)與產權單位分享職務發明成果權益;鼓勵支持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有效參與分配,形成多元化的激勵體系;企業為引進行業領軍人才及優秀骨干人才而購置必需的工作、生活設施或設備(含住房)可視同企業主業投資。
切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對科技創新取得重大成果的省屬監管企業,在年度考核中給予加分獎勵;優化科研資源配置,支持產業共性基礎技術研發;組建更多的國家級、省級研發創新平臺和各類創新聯合體,積極參與國家級、省級“揭榜掛帥”項目,承擔攻關任務,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2020年,省屬監管企業投入研發費用127億元,同比增長52.1%;目前,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37個、省級創新平臺117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7家,有25戶企業納入今年首批申報名單。
編輯/任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