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當前高中英語校本課程開發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設計多模態校本課程的整體架構、開發多模態英語校本教材和多模態英語校本課程實施路徑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多模態;校本課程開發;課程實施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of development English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senior high school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designing multimoda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he exploration of multimodal English school-based textbook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modal English school-based curriculum.
【Key words】multimodality; school-based curriculum explor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s
【作者簡介】翟媛媛(1984.11)女,安徽合肥人,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中學一級,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市骨干教師,全國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曾發表論文多篇。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專項課題“指向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教為不教英語閱讀教學研究”(批準號:YZ-c/2018/54)和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多模態英語校本課程構建研究”(批準號:L/2018/2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學校應鼓勵本校英語教師,結合課程標準建議的選修課程,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然而,筆者研究發現,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局限于文本類校本課程開發,偏向于英語閱讀和寫作等應試課程,課程模態單一,缺少涉及電影、戲劇、演講等聽覺、視覺、動覺等感官刺激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此外,一些教師對于開發什么課程、如何開發、如何實施感到茫然;一些教師只是為了開發校本課程而開發,未能從學生需求和個性發展出發,未能顧及課程開發的實效性。因此,探索校本課程開發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理論依據
“模態”,是指人類通過感官(如視覺、聽覺等)跟外部環境(如人、機器、物件、動物等)之間的互動方式。用多個感官進行互動的方式稱為多模態(multimodality)。張德祿認為,“多模態話語”是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利用多模態呈現文本內容能營造出有利于理解、掌握和運用英語的真實語境,這種真實的語言環境能促進學生調動感覺器官及大腦對信息做出綜合反應并自然地吸納語言。開發多模態校本教材有助于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本研究將多模態校本課程界定為包含英語演講、戲劇、電影、歌曲、文學等多種模態的校本課程,旨在豐富課程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發展需求,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三、多模態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對開發多模態校本課程進行了研究,擬從構建整體框架、開發校本課程、探索實施路徑三個維度,探索開發多模態校本課程的策略。
1.設計多模態英語校本課程整體架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其中,選修課程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包括國家設置的提高類、基礎類、實用類、拓展類和學校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
開設校本課程的目的是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供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和不同需求的學生任意選修,教師可以依據《課標》,根據學校自己的條件和可利用的當地資源,探索運用多種模態構建英語校本課程的整體架構。
高中階段,英語教師可以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中心,開發拓展類校本課程,例如,“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英國文學大師”“美國文學大師”“英語影視欣賞”“英語戲劇與表演”“英語演講”等涉及文字、音頻、視頻、動作、表演等多模態校本課程,促使學生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學習英語,為有意愿拓展興趣、發展潛能和特長的學生創造條件。
每個學??梢愿鶕约簩W校的管理機制,遵循校本課程的開發流程。一般而言,開發校本課程的教師,首先向學校教科室或教研室申請,由學校相關科室組織專家評估指導,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整體設計課程框架并確定課程和教材名稱,然后確定教材內容框架,并征求學生意見,兼顧學習興趣,教師查閱資料開始編寫,初步成型后,由學校組織專家論證、指導、修改,由印刷機構印制,確定格式、字體、封面設計,再交由編者校對、修改,反復校對幾次后,印刷成冊。
2.開發多模態英語校本教材。校本課程架構以后,英語教師可以依據《課標》,開發編寫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戲劇、電影、演講、文學、跨文化交際等視、聽、說等多模態英語校本教材。例如,《英語戲劇創作與表演》《英語電影賞析》《美國文學大師》《英語演講》等校本教材。
筆者以《英語電影欣賞》為例,根據學校培養目標,通過集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時尚型為一體的英語原版電影教學,創設英語學習情境,優化英語學習方式,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力。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經歷歐美文化之旅,了解英美人的文化、思維方式和生活習俗,訓練和提高英語聽、說、讀、看、寫綜合運用能力,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根據高中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英語電影賞析》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背景介紹、經典對白、重點詞匯、反思與創造、文化鏈接、主題音樂和知識拓展七個部分。
課程中每個單元設計一部電影,包括七個部分,其中前六個部分結構相同:背景介紹、經典對白、重點詞匯、反思與創造、文化鏈接、主題音樂。每個單元的第七個部分知識拓展各有不同,依次為:電影歷史、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節、奧斯卡金像獎和電影種類。
選擇的電影應該注重思想性、適切性、趣味性、時尚型。“背景介紹”部分一般摘自外國著名雜志媒體,具有較高的詞匯量要求和句子理解能力要求,有一定的難度,主要針對優秀學生,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經典對白”的內容重點圍繞勵志、仁愛、豁達、明理、哲理等旨在“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品格;“重點詞匯”部分基本是高考范圍的高頻詞;“反思與創造”主要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角色表演、分享觀點等互動性“任務型學習”以及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影評等任務。任務設計具有層次性和多樣性,兼顧不同層次和不同個性學生的需要。
3.探索多模態英語校本課程實施路徑。根據教學實踐,我校探究總結了多模態英語校本課程的實施辦法、操作流程和保障機制,以保證校本課程的順利實施。
(1)實施辦法:校本課程可以在高一兩個學期實施。每學期按10課時安排教學內容,每周一個課時,正式列入學校課表,開設在每周五下午最后一節課。授課教師的勞動納入課時津貼,按月發放。
(2)操作流程:教務處布置選修課通知——教師報名并確定選修課名稱——展板向學生展示介紹課程名稱及授課教師——教務處設置網上選課系統——通知學生網上選課時間與方法——學生網上選課報名——教務處確定學生名單——教務處確定各學科授課地點——教務處通知授課教師地點附學生名單——教務處統計課時量——教務處檢查教師教案——教務處報財務室計算教師津貼。
(3)保障機制:學校成立有校長室、教務處、總務處組成的選修課程領導小組,由教務處牽頭負責安排授課教室,設置選課報名系統,通知教師、學生,總務處負責教室門、電等的開關以及安全管理、衛生管理。
以電影選修學科為例。筆者編寫了五部電影,計劃在兩個學期內完成。第一學期三部,第二學期兩部。每學期按10課時安排教學內容,每周一個課時,開設在每周五下午最后一節課。
在學生選課以后,筆者制定的具體教學進度和內容如下:第一次課主要介紹課程目的和要求、學生英文自我介紹、分組、建立社團組織、推選社團團長等;以后每兩課時一部電影;根據教材,第一課時一般為“背景介紹”“精彩對白”(結合電影片段欣賞)、“詞匯拓展”“文化鏈接”;第二課時一般為“電影片段欣賞”“互動交流”“創造性表演”“深層理解”(含影評)以及電影歷史等。最后2-3個課時均為電影宣傳海報、影評、觀后感等學生作品展示與介紹,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等。然后將學生分組,合力創作英語電影劇本,并反復討論。剩下課時為學生進行電影表演排練階段,錄制視頻,創作具有學校特色、青春氣息、健康向上的微電影,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4.開展多模態校本課程的社團活動。在英語校本課程的基礎上,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征求學生意見,創建多種學生社團。利用每周放學時間和每周六開展社團活動,促進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實踐中學習和提高。例如,結合校本課程可以成立英語社團:英語演講社團、英語戲劇社團、英語電影欣賞社團、英美文學欣賞社團、英語歌曲欣賞社團等等,鼓勵學生開展繪制海報、創造劇本、勇于表演、影視評論等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應關注英語學習活動觀,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有層次地進行。教師要為學生開展活動進行指導,并提供財力、人力、物力支持,確保學生開展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勇于將社團活動成果參加各級評比,也可以在學校文藝活動中展示。
四、結語
本文針對英語校本課程開發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校本課程的整體架構、校本教材的開發、校本課程的實施路徑以及開展社團活動等實踐經驗。教師在開發多模態校本教材過程中,應注重從學生實際需求和水平出發,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為一體,促進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發展,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看、寫,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升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策略。
參考文獻:
[1]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4):3-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李杰.基于英語語言技能的多模態學習能力調查研究[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7(19):18-21.
[4]張德祿.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探索[J].中國外語,2009 (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