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是學校教育中重要一環,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在學校教育的“五育”中,勞動教育一直是短板,研究者對勞動教育的概念界定以及實施方法等一直都是眾說紛紜。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勞動教育應該怎樣實施,才切合我們低年級小學生的勞動學習實際呢?如何才能構建具有內在生命力的低年級勞動小作業模式呢?
東莞市虎門鎮龍眼小學開展“基于兒童生活的小學低年級勞動小作業模式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于2020年開題,我們課題組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課題的提出
小學生的勞動機會整體缺乏,且手工勞動機會嚴重缺乏。家庭為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的同時,忽視了對孩子的勞動教育,有意或無意地剝奪了孩子們自理勞動及參與家務勞動的機會。學生對勞動的理解和認識最終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小學生不僅沒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還阻礙了他們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也阻礙了他們的全面發展。
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中,勞動教育只是教育目標中的一個符號,缺乏必要的制度跟進。教育內部的評價體系中,也缺少了或者淡化了對勞動教育的評價、督導,對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能力沒有一個評價體系或者培養措施。因此,勞動教育自然就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二、課題研究方向
勞動教育作為國家建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研究的角度頗多,我們抓取基于兒童生活的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勞動教育作為研究范圍,探索如何開展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勞動小作業的模式和方法,如何讓孩子通過課題設置的勞動小怍業獲得勞動直接經驗,從而擴大視野、拓寬知識、訓練技能和發展各種能力,健全自己的人格。
三、課題探索方案
(一)問卷調研想對策
課題開展前,我們設計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根據反饋做出相應的實踐探索。分析數據可知,學生在家勞動的機會比較少,打著“學習第一”的旗號,大部分家務勞動都是長輩或者父母代勞,勞動時間嚴重不足。勞動實踐的樣式單一,無非就是掃地、拖地或者擦桌子,家長沒有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學習生活勞動技能,甚至認為孩子做家務反而是“添亂”。在學校勞動實踐不足,家庭勞動時間不保障的情況下,我們怎樣做才能使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習得生活勞動技能呢?我們決定從學校思想導向,家庭實踐操作兩手并行的方法開展勞動課題實踐。
(二)校內勞動正思想
學校從思想層面上重視勞動教育,制定本校的學生勞動培養目標,制定勞動實施方案。但勞動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太多的勞動理論講解不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勞動技能學習。因此,在日常的學校勞動教育中,我們更多偏向于勞動實踐學技能的方式。
學校定期舉行勞動教育主題班會,讓學生參加勞動畫作、勞動作文比賽等,增強學生勞動意識;不定時組織校園公共衛生清掃活動,班級每天衛生保潔評比,讓校內勞動實踐有保障;每周布置不同內容的家務勞動作業,比如擦桌、掃地、拖地、疊被子、和家長去市場買菜、挑選雞蛋、洗碗、摘菜、洗襪子等,通過家務勞動實踐的分享,讓學生更喜歡參與家務勞動。
(三)家庭勞動學技能
家務勞動是家庭勞動教育的切入點,家長對孩子的勞動教育實踐負有引導責任。學校重視勞動教育,提出勞動培養目標和實施方案,家長非常配合學校的工作,也意識到孩子的勞動教育不可或缺,家校合作共促孩子勞動技能的養成。根據學校每周布置的家庭勞動小作業,家長在周末有針對性地指導孩子學習生活勞動技能,端正孩子的勞動態度。家長教,孩子學,家長與孩子合作增進親自感情,形成輕松、有趣、和諧的家庭勞動氛圍。
(四)規范要求促開展
在課題實踐過程中,我們根據勞動培養目標,靈活選擇勞動實踐項目,適當放寬要求,以達到促使學生學有所得。為了確保課題研究和實踐順利開展,我們堅持檢查督促與階段評價相結合,對組織好,勞動活動開展好的班級,對老師和學生給予適當的表揚和評獎。
四、課題研究初步收益
通過課題的實踐,建立了一支教育思想端正,職業道德水平較高,具有較強教學科研能力,素質全面的教師隊伍。學生通過參加各項活動,開闊了視野,培養了生活勞動技能,提高了勞動素養,動手動腦能力及創新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勞動就是一種生活教育,而且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教育,當廣大青少年在勞動實踐中獲得新的生活體驗,以及從勞動中獲得生活的樂趣,培養一種現代的、符合公民新生活的態度與方式,既是今后生活的需要,也是未來生存的需要,更是讓其生命更好地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