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銀鳳
小學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一直以來,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象卻普遍存在。學生提起寫作文,便覺無話可說、無事可敘,或三兩句草草了事,甚至只好拼湊或抄襲。作文難——“難教”“難學”,究竟難在哪里?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了:外因要通過內因才起作用,只要學生對寫日記的價值有了正確的認識,便會萌生出自愿寫作的動力。在學生習作起步階段,教師堅持指導學生寫日記,以日記的寫作帶動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一、明確日記價值,激發內在需要
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寫日記的價值,決不是一件易事。必須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尋求他們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告訴他們勤記日記對習作的幫助。勤記日記不僅培養我們的觀察能力,而且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更是我們練筆的好機會。為了讓學生更明白這個道理,也為了激發他們積累的興趣,我在教學中見縫插針地給學生講名人從生活中發掘素材,寫出名篇的事例。為了加強說服力,還把老舍搬出來。跟學生講老舍先生曾說過“日記要天天記,要養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記下來。因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這樣日積月累,你肚子里的東西就多起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對作家如此,對我們學生更是如此。寫作素材就在我們所見所聞之中,在我們平凡生活之中。
二、厚積薄發,寫好日記的前提
習作素材來源于生活,寫作的基礎是閱讀。所以在教學生堅持寫日記的過程中,在檢查學生日記的過程中要注重啟發學生認識生活,分析生活,表現生活,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感受,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積累獨特感受。對于這種人文性的東西,閱讀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特別是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閱讀來彌補學生直接經驗的不足。俗話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只有通過閱讀,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素材,才會表達。
(一)走進文本,汲取精華
新課標提出“重視文本”。小學語文課本課后的思考練習經常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而且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作品文質兼美,作品中所表現的豐富內涵、巧妙構思、精彩語言為學生積累知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課文中大量的詞匯,優美的文句,特別是名篇、名段,以及“日積月累”中的古典詩詞、名言警句,我們教學時應引起重視,引導學生摘抄好詞好句,歸類整理。
(二)走進名著,博采眾長
一篇篇經典的文章,一部部經典的書籍,一首首古詩詞,蘊涵的思想、胸襟、情致、風骨,永遠魅力四射……這些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前人智慧與創造的積淀,閱讀它們可以了解作家們是怎樣認識生活,表現生活的,閱讀它們能建構自己的語言世界和精神家園。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好書,讀經典,以獲取間接經驗,積累語言,我還注重引導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智者談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走進社會,收獲精彩
“溝通從心開始”“可以為你遮風擋雨的只有它!”“奧柯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些詞匯意境優美的廣告詞在大街小巷、廣播電視、報紙雜志鋪天蓋來;“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胸中重千斤”“陽光總在風雨后”。這些歌唱響大江南北,對這些含義深刻的歌詞、廣告、需要時點綴作文中,將別有一番風味。所以我提倡學生去積累這些語言。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的年齡,喜歡新事物,語言接受能力快,精彩的廣告詞,流行的歌詞,他們都樂意接受。
三、親切評價,以生為本
作文,是運用語言的一種練習,更是學會做人的一份記錄。記得一位教育家講過,最好的教育,就是你在教育時,學生感覺不到你是在教育。為此我選取學生的習作,師生當面互相討論、修改,對于習作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和學生互相討論,耐心啟發,接受不同的意見。在這里起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既教作文,又再一次教做人!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學生的每一篇日記,每一篇作文都是他們心血的結晶。寫好作文的秘訣是多練,而日記在這方面為作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它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從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寫作欲望。只要學生有作文的興趣,能堅持主動地寫,養成用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習慣,總有一天會寫出高水平的文章。盡管這一天也許出現在小學階段,也許出現在中學階段、大學階段,或更遠的人生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