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偉
“核心素養”它是近幾年中國基礎教育最火爆的熱詞之一, 被稱為“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源頭”、“中高考評價的‘風向標”。
什么是核心素養?它指的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個人發展和終身學習,強調從知識和技能到獲取知識的能力;而學科核心素養是指由學科課程到主題課程,由學科中心到學生中心,由單向學習到多元學習。具體到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導歷史學科育人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主要包括: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高考命題專家們提出新課程新高考的“一核四層四翼”;一核是指是高考評價體系的考查目標。包括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這告訴我們高考為什么考;四層是指是高考評價體系的考查內容。包括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這告訴我們高考到底要考什么;四翼是指是高考評價體系的考查要求。包括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這告訴我們高考到底怎么考。在理解核心素養前提下,應深入挖掘高考歷史學科考查的能力。
從中學歷史教學的角度來理解,它所強調的是:①歷史閱讀能力,即讀懂歷史材料,正確理解題意,并從歷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②知識遷移能力,即運用已有知識,認識和理解新的歷史事物和歷史現象,并分析和說明問題;③文字表達能力,即準確描述歷史事物,概述歷史事實,闡釋歷史觀點;④歷史思維能力,即運用史學思想和方法思考、探討和論證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學科核心素養和高考歷史學科考查能力的理解,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備考,以下方法可以嘗試:
一、研究高考試題
高考試題是教育部組織命制的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試題,是中學考試評價的最高體現,是高三備考的指向標,是高中教學的指揮棒。首先應認真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試卷,特別是今年的高考試卷與往年比“穩”了哪些,“變”了哪些,特別是“變”(所做的調整)對我們的復習有關鍵的指導意義;高考試題隱藏著很多的高考信息,研究高考試題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高考試題從來都具有導向、引領、指揮棒的作用;高考試題和命題人員具有相對穩定性和繼承性;國家以高考試題推動課程改革的意圖十分明顯,且比較認可目前的命題趨勢。
二、研究考試方法
借鑒高考命題思路,進一步細化對能力的培養;梳理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之外,設置好的問題是關鍵,高考題設問和答案設置的思路和角度值得我們去借鑒、學習;借助高考命題思路和學術思維進行教學。在日常教學中,高中歷史老師們應以教材主干知識點為基點,選取典型史料拓展教材邊界,以問題探究的形式,培養學生推理、論證以及準確的表述等多層次、全方位的歷史思維能力,這是快速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的必要途徑。
以高考選擇題為例:
現在全國卷選擇題都是小切口大歷史,以新情境新材料表象為載體,考查以下四方面內容:
(1)考查歷史表象對應的歷史史實,這是難度最小的基礎題。
(2)考查歷史表象對應的原因、背景、條件、目的。
(3)考查歷史表象產生的結果、影響、意義、評價。
(4)考查歷史表象的本質或實質,這是難度最大的區分題。
高考選擇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嚴密的審題能力、扎實的知識功底、材料的解讀能力和靈活的思維能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授予學生以“漁”從而讓學生自己獲得“魚”。解答歷史選擇題,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兩串鑰匙。第一串鑰匙:先解讀題干,了解判斷試題類型,抓住試題中時間、語氣、符號等關鍵詞;再解讀選項,判斷史實是否正確、概念是否準確、程度是否合適以及對應是否最佳。第二串鑰匙:掌握選擇題解題的原則,具體包括:是否體現主體一致原則,是否滿足全面性原則,是否符合化簡原則,是否滿足就近原則;是否符合趨勢性原則以及是否過于絕對化原則。
三、研究課堂教學
學科素養下的新高考要求老師們學會轉變教學觀念,調整備考策略。轉變觀念是改變備考復習“高耗低效”局面的首要前提。
(1)由“全面覆蓋”轉向“精簡內容”。高考命題深化考試內容改革,由考查“基礎知識、基本能力”轉向考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要求備考復習必須徹底摒棄“全面覆蓋、面面俱到、盲目備考”的一貫做法,采取“精簡內容、高效復習、精準備考”的策略,通過“減耗增效”,實現由“高耗低效”向“高效低耗”的轉變。
(2)由“簡單重復”轉向“溫故知新”。復習的核心功能是什么?“溫故而知新”。高效率的復習是以新帶舊,即利用新知識引領舊知識的復習,利用新問題深化舊知識的理解。這就需要高三老師認真備課,我所理解的“新”應該包括以下三個層次:拓展知識、深化理解、提升能力。拓展知識是深化理解的鋪墊;深化理解是提升能力的前提;提升能力是備考復習的升華。
(3)由“拘泥教材”轉向“整合教材”。備考復習的基本依據是考試大綱,而不是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按照專題史呈現教學內容,有違于歷史學習的認知規律,給教與學帶來不少困難和障礙。考試大綱對課程標準和教材所展現的知識體系做出調整和重構。歷史大綱明確將初中內容納入考查范圍;歷史高考試卷中的試題排列規則反映了命題對通史體系的考查要求。學什么比怎么學更重要。在復習過程中,需要根據高考命題實際,打破現行教材體系,整合教材內容,重構通史體系。
(4)由“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學習說到底都是自學。歷史幾乎可以完全自學。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主復習與合作探究,實現導、學、用合一。樹立教師導學導思,根據高考要求和學生基礎確定復習目標和內容要求,精心設計問題,通過導學提綱和閱讀材料,使學生明確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生根據導學提綱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深化理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提出問題,探討交流;歷史學科應該大膽推行異步學習,不必限定學生的學習進度。
總之,對于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應及早重視、認真研究、積極付諸于行動中,才能在課標全國卷高考歷史備考中收獲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