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修維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如何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呢?我認為關鍵在于轉變陳舊的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從高中化學教學的內涵及其發展的趨向著眼,在教學內容上創新,在課堂實踐中務實,在教學方法上求活,努力挖掘、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志趣,切實提高中學化學課的教學質量。
一、教學理念的反思
教學方法改革的核心是教學思想的改革。在高中化學中,其內容有了更加繁多的知識需要學生記憶,并且,化學知識的深度也在不斷提升,在化學實驗的教學中,不僅僅需要引導學生記憶化學知識,還需要試驗配合與課后練習等學習方式的輔助。對同一教學內容,可以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講解、分析、練習,效果往往大不一樣。在教學活動中做到常教常新,同中求異,教中務實,練中求新,就能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習情緒倍增。比如講授“物質的量濃度”概念時,教師一般只是給出反應條件讓學生根據公式求得物質的量濃度,但從另外一種角度設置問題考究時,要提出已知一定溫度下某飽和溶液,應知哪些條件才能求出該溶液物質的量濃度?這樣的提問構成懸念,常使學生的 思維處于“欲罷而不能”的狀態,去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加深學生對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開拓學生思路,提高發現問 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否足夠新穎將會直接決定課程改革的成敗。所以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創新,絕對不能因循守舊。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就教學方法來看,教師有必要擺脫傳統的"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錯誤教學模式。實驗不僅是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模塊,同時也能夠成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其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對化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動手操作能力,這對于其今后的學習成長而言,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推進作用。必須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效,改變陳舊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實施符 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啟發式”、“導學式”方法和手段,科學地安排教學程序、課堂講解量、練習量、媒體使用量和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量、教學的深難力度。還要借助直觀教具示范,著力營造一個化學氣氛,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加深領悟。例如,“硫酸的性質”一課,教師結合教材補充了濃硫酸使蔗糖脫水形成“黑面包”的演示實驗,學生目睹了生動的實驗后,求知欲十分活躍,不但能回答蔗糖變黑的原理,而且還能觀察“膨脹”、“冒煙”等自然現象,為后邊學好濃硫酸與碳的反應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的整合教學方式,尋找適合學生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們能在極大學習興趣保障下進行學習知識,讓學習成為一種興趣,而不是任務,積極地引導學生們主動學習,擴展學生們的思維模式,增加知識面。為學生們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老師要積極主動地幫助學生強化學習興趣,進而更好地學習化學知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難度大,需要老師不斷深化研究,制定出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課件,進而給學生更加直觀知識講解。把化學課堂當做興趣課堂學習知識。進而滿足學生的課堂需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重學生的核心能力培育,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發展。
三、教學過程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要有選擇性,深入淺出,常變求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贏得學生對自己的信賴,從而能“親其師,信其道”,樂于參與教學活動。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注意在“少而精”的原則下盡量做到給學生導以思維、導以方法、導以系統、導以規律。對重難點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適當的舉例、類比來啟發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理解難點、記憶重點,進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鹵代烴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水解,這是一個典型的取代反應,其實質是帶負電的原子團OH-取代了Br。另外高中化學課堂中的實驗內容占比較高,其具體教學流程并不需要按部就班完成,教師可以針對于實驗內容來作出相應的改進,用以保障實驗內容更為符合學生群體的基本需要。例如,在完成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實驗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做如下改進,在兩個試管里邊分別放入相同體積的稀HCl以及濃HCl,而后在其中放入相同體積的Zn粒,而后迅速利用帶有玻璃管的橡皮塞來塞住試管口,玻璃管的另一端連接一個內部沒有空氣的氣球,在實驗進行兩分鐘后觀察氣球的變化情況。通過對實驗做改進處理,實驗的可見度進一步增加,具有良好的對比性,能夠更為清晰地說明當前教師需要講解的內容。改進優化實驗,將驗證結果的實驗形式轉變為自主探究結果的形式,這樣必然能夠極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迅速推進的背景下,如何全面推進農村地區高中化學課程建設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通過創新、務實、求活可有效地啟發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樂其練,進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有關教師需要在大量實踐過程中積累經驗,進行多次反思總結,只有這樣才能尋找到更為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成長提供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