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玖東
英國杰出的戲劇家、詩人、著名作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最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多處強調,語文教學要使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根據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揚起學習語文自信的風帆。
一、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使學生感到“我也行”
現在部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體裁多樣,內容豐富,選取了不少經典文章,其中也有不少培養學生自信心的課文,如近現代故事中的主人公和古今中外名人名家、少年兒童經過多次挫折和失敗后,依靠自信心和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最終獲得成功的事例。教學時,可抓住相關的教育結合點,使學生從他們自信、奮斗的事例中明白成功源于自信,源于堅持不懈,失敗起于自卑,從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不斷建立自信心。 如部編版課文《體育課》講述了涅利不怕失敗,堅持不懈,最后獲得成功的故事。在教學過程時,我注重朗讀訓練,讓學生把寫上體育課的段落找出來多讀幾遍,引導學生抓住涅利的語言、神態、動作,自主感悟,使學生認識到:瘦弱的涅利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離不開他的自強和自信。學生們從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們認識到有了自信心,別人能學好自己經過努力同樣能學好,別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經過努力同樣能做到,別人能克服的困難自己經過努力同樣能克服,使學生感到“我也行”。
二、結合課堂表現適時滲透,使學生感到“我能行”
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要多傾注人文關懷,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自己,敢于相信自己,發掘自身的潛質,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相信自己能行,堅信自己能取得成功。上學期,我在教學《新型玻璃》一課時,紅紅同學連續四次沒有把“一個劃破玻璃企圖盜竊展品的罪犯被抓住了”一句讀正確,紅紅非常著急,失去了自信。我走過去安慰她,用手撫摸著她的頭說:“沒關系。你先深呼吸,然后慢慢放松,再一字一字地在心里把這句話默讀一遍,一定能把漏掉的字讀出來。溫老師相信你。”果然,紅紅同學在第五次讀得又正確又通順。全班學生一起為她喝彩,使她激動得流下了眼淚。最后,我作總結性發言:“同學們,自信對一個人很重要,我們不要害怕失敗和挫折,因為失敗乃成功之母。請相信自己,經常對自己說,我能行,我一定行!繼續努力吧!”
三、結合作業情況積極評價,使學生感到“我真行”
在日常教學的作業批改中,教師們往往只看學生做題的對與錯,對的打“√”錯的打“×”。這個“×”往往使學生受到暗示而產生負反應刺激,使他們的心理受到壓抑,自信受到傷害,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甚至產生畏難情緒而自暴自棄。因此,評價學生作業,應研究學生的作業心理,關注學生的作業興趣,將情感因素浸潤其中,實行積極評價,使學生不斷地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斷給予他們成功的反饋,使他們通過作業評價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進而不斷取得成功。為了讓學生喜歡做作業,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在作業批改中我們可運用圖示符號加鼓勵性評語的方式進行。如對書寫認真,做得好、有創意的作業,可蓋上小紅旗、小五角星等小圖案,或畫上快樂的笑臉、盛開的花朵、翹起的大拇指等學生們喜歡的簡筆畫,并寫上“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會動腦筋”等激勵性批語。而對學生作業中出錯的地方,可在旁邊打個小問號、劃上短橫線,或畫個哭泣的小臉、失意的小兔、斗敗的公雞等,并針對不同情況,可在旁邊寫上諸如“你要加油哦”“好好想一想”“再檢查一遍”“看清要求了嗎”等溫馨的提示語,示意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去改正,學生改正后老師再進行評價、反饋,及時進行表揚、鼓勵。這樣評價作業,融入了老師的關愛和期待,可喚起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進取心。久而久之,學生們養成了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學會了自愛,擁有了自信,體驗著成功的喜悅,學生們逐漸感到“我真行”。
責任編輯? ?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