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崟
由于我國傳統觀念中對女性勞動力的高度歧視,我國女性人才就業長期以來一直面臨著家庭生活的負累,所以企業用人單位會更多的傾向于雇傭男性職工,以減少雇傭女性職工生育所可能帶來的企業經濟成本。本文通過案例分析全面實行放開單獨二孩生育政策對我國女性人才就業的影響,提出了有效改善我國女性人才就業發展困境的具體對策。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二孩政策能否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給女性就業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成為人們必然思考的問題。例如,一些私營公司或企業只招聘男性員工,為了減少成本、追逐利潤,解雇或降職懷孕的女性員工。另外,我國并沒有關于歧視性別的法律,生育保險制度也較完善。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我國婦女就業的現狀,然后分析了婦女就業受到歧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如何解決該問題的建議。
一、關于保護婦女權益保障法律的實施
目前在就業方面,我國只有《勞動法》、《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法》、《促進就業法》等相關法律,并沒有成文的反性別歧視法。而那些法律看似規定了婦女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和與生育有關的權利義務,但實際上過于原則化,既沒有一定的執行力和可操作性,也沒有實質性規定和懲罰性措施。因此,許多孕婦的權益無法得到實質性保障。許多用人單位還是歧視,甚至在招聘條件中明確提出不招女性的要求,這是不合法的。但是卻沒有相關法律對這些不法單位進行懲處,女性合法權利得不到保護。針對這種情況,政府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措施,加強對企業的管理,使婦女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減輕婦女的就業壓力,使她們能安心工作,不受歧視。
以《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法》為例,該法缺乏一定的強制性,導致相當一部分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企業、城鎮自由職業者和個體戶不能參加生育保險。甚至有的企業規定女職工在勞動合同期內不得生育,嚴重侵犯了婦女的生育權。可見,我國生育保險覆蓋面窄、覆蓋率低,并不能解決企業和公司歧視婦女的問題。因此,我國生育保險制度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間。國家相關部門要積極推進生育保險制度的完善,讓非國有企業員工以及城鎮自由自業者和個體戶都能加入到生育保險中,讓她們在生育的時候能得到保障,減輕她們的生育負擔。讓婦女能順利的從生育期過渡到就業期。同時,公司和企業應該給與孕婦相對長時間的產假,讓孕婦能恢復身體,這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雖然國家相關規定指出:孕婦產假可以有六個月。但是,很多企事業單位都沒能嚴格執行此項規定,大多數產假都只有三個月左右。很多公司企業更是縮減孕婦產假,產婦的合法權益根本未得到保障,這是需要改變的地方,公司和企業要切實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
二、女性勞動力就業現狀
勞動部對部分欠發達地區婦女就業的專項調查結果表明,2006年年底前在全國100萬下崗職工當中女性就業占59.%。可見在目前我國一胎一育優惠政策還在繼續實施期間,女性的城鎮職工勞動下崗率和失業率很高,性別歧視很明顯。為什么會出現女性失業率和下崗率高這一現象,主要原因還是公司和企業沒能嚴格按照相關法法規規定保障婦女權利,而是隨意開除懷孕婦女,歧視婦女性別,沒能給她們公平的工作機會。
目前,女性在高級技術人員中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但女性的就業率仍然遠低于男性,這樣的現象,明顯是性別歧視,女性不能獲得同男性一樣的工作機會,是不公平的,有的公司和企業對女性的要求太過嚴苛,以增加公司成本為由,拒絕招聘女性。“玻璃天花板”效應用來是指:雖然對某個群體來說,公司高層的職位并不是遙不可及,卻始終無法真正接近。即女性在未進入企業高層前所面臨的各種無形障礙。調查人員于2018年采用系統抽樣的方法,對深滬兩市A股上市公司的女性從業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560名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中,女性僅占12.74%,10.3%的公司沒有女性高管。上海、深圳這種發達地區都嚴重存在女性遭歧視的現象,其他欠發達地區這種現象只會更明顯,女性的權益更不能得到保障。而且,這種職業性別歧視會隨著女性年齡的上升而加劇,這嚴重打擊了女性勞動參與率,直接影響女性的經濟地位,女性勞動參與率降低,自然就業率就會下降,企業性別歧視打擊對女性來說上海是巨大的。公司高層女管的比例上升并不意味著女性就業歧視不存在。女性就業歧視仍舊存在,即便女性在能力上超過男性,但在競爭同一晉升崗位時,男性成功的幾率卻遠遠大于女性,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長期如此,勢必會對整個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由于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仍然根深蒂固,婦女在就業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都可能受到歧視。“完全二胎”政策將使婦女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困難,因為“完全二胎”政策增加了婦女的時間成本,讓他們無法分身融入工作,而是被二胎困于家中。
三、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對欠發達地區女性就業的影響
根據2018年人力資源市場500名女性的問卷調查,23%的受訪者認為女性就業形勢嚴峻,近47%的受訪者認為女性就業形勢相當嚴峻。至于為何女性找工作難的原因,超過一半的人認為老板歧視女性,這是嚴峻的社會問題,亟需解決,探究其背后原因,找到解決措施,才不至于造成嚴重社會問題,影響社會進步與發展。
具體來看,影響就業形勢惡化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就業形勢的惡化會影響女性的心理自信,這是極有可能的。就業歧視導致就業困難的女性自我評價偏低,導致其價值觀和人生觀還要世界觀不正確,女性不相信自己,覺得自己被社會拋棄,被拋棄的原因是自己不夠優秀,甚至對自己進行自我否定,長期如此不利于女性心理健康發展。這樣的情況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很可能導致女性產生孤獨癥、抑郁癥等精神疾病,甚至走向極端,使女性身心健康都受到威脅,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女性這樣不良情緒的衍生,自然也會影響到她們的工作,造成女性就業形式惡化。
第二,就業市場形勢的惡化將加大我國婦女計劃生育的壓力。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嚴重降低女性的計劃生育意愿。二胎政策的初衷是減緩全國人口老齡化趨勢,進而提高勞動力。性別歧視降低了婦女生育第二胎的意愿,而且還反映出許多社會問題。例如,婦女生育服務政策保障不足、育兒服務質量不高等,婦女生育服務保障不足,主要是指婦女在懷孕期,以及產期保障不到位,很多企業或者公司會借著婦女懷孕在孕期解聘婦女。即便沒有解聘,也未減輕孕婦的工作負擔,甚至家中工作負擔,很多孕婦在生產前夕仍舊在工作。育兒服務質量不高是指,婦女在生產之后要么作為全職太太在家養育孩子,要么邊工作邊養育孩子,這兩種方式都降低了婦女的工作積極性。這也會給很多女性家庭增加沉重的負擔,未來幾年,女性生孩子的意愿會越來越低,我國生育率會持續偏低,因為女性在生育上未能得到很好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