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提出了信息化水平改善出口產品結構的直接和間接影響路徑。直接影響路徑是指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促進貿易便利化,進而有效節約貿易成本。間接影響路徑則體現在信息化水平通過降低中間品成本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形成正外部性。貿易成本的節約以及正外部性的溢出效應有利于擴大現有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加進入國際市場產品的種類。針對上述結論,本文就改善我國出口產品結構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出口結構;貿易成本;正外部性
本文索引:莫微.<變量 1>[J].中國商論,2021(18):-003.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9(b)--03
1 引言
信息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正引領著人類社會的深刻變革,重塑全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新格局。作為一個動態演進的過程,信息化不僅會引起技術變革、產業升級和發展,還會在整個經濟領域甚至社會范圍內引發結構變化,影響范圍的廣度和深度用信息化水平來衡量。以我國為例,《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20年6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已達67%,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為7.49億,網絡扶貧成效顯著。
同時,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對全球貿易的促進作用也不容小覷。孫早和徐遠華(2018)認為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利于減少市場摩擦并提高交易效率,還有利于捕捉市場機會。Liu和Nath(2013)也指出,國際貿易通常需要提前計劃以控制不確定性的影響,其中一些不確定性來自于獲取或傳輸信息的延誤,信息通信技術的運用可以減少這種延誤并增加預先規劃的效率,使貿易便利化程度明顯提高。Kellenberg(2015)則通過構造一般均衡模型,證明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會降低國際貿易成本,相比跨國投資付出的沉沒成本,直接進出口顯得有利可圖,因此能夠同時促進本國的進口和出口貿易量。
借助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可以使廣大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出口的產品技術含量提高,進而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李坤望等(2015)基于企業異質性理論,證明了信息化可以構成比較有優勢的新的來源。顧國達等(2017)認為一國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具有信息稟賦效應和技術創新效應,并實證檢驗了“相對于中低技術產業,信息化水平提升對一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出口促進作用更強”這個命題為真。Yanase和Tawada(2017)在他們的研究中將信息基礎設施作為一種免費生產要素(unpaid factors),若在同等條件下增加投入,更有助于培育技術密集型部門的出口比較優勢。以信息化為支點,撬動國際貿易舊格局的改變,讓人充滿期待。
基于此,本文探討了信息化的提高對出口產品結構優化的直接、間接影響機制及其微觀基礎,以期充實信息化水平對出口產品結構優化的證據。結合我國當前的發展階段,試圖提供一些刺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提高創新能力、優化出口產品結構以獲取更大貿易利益的思路。
2 信息化水平對出口產品結構的影響
2.1 信息化水平對出口產品結構的直接影響
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效降低了信息成本。首先反映在供需雙方的談判成本降低而效率提高上;其次信息能夠通過信息化網絡瞬時擴散以增強市場透明度,并使得價格機制能夠發揮更大的調節作用;最后信息資源具有循環積累效應,隨著技術升級,反饋渠道的時效性和質量也成指數地增強。通過提高供需雙方的匹配效率、增強價格機制的作用以及信息的循環積累效應三個途徑,能夠進一步引致貿易成本的節約。
貿易成本的降低,擴大了現有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增加了出口企業的利潤。增加的利潤還可以投入到企業的技術改進和產品創新中,不斷提高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加出口產品的種類。發展中經濟體經歷的從凈進口到貿易均衡再到凈出口的動態過程,也就是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過程(施炳展和李坤望,2009)。
2.2 信息化水平對出口產品結構的間接影響
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可以降低制造業中間投入品成本。制造商借助信息技術開發出各種生產控制系統,更科學地控制中間投入品的使用和消耗。由此產生的后向關聯效應,導致零部件供應部門由于銷售量的減少而主動進行技術改進以適應市場需求的改變。更重要的是,一旦產業內的領先企業憑此提升了企業績效,將會激勵追隨企業紛紛效仿,影響整個產業,由此產生正外部性。
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可以促進全要素生產率。基于信息傳播放大了知識溢出效應,加速高技術產業向中、低技術產業的技術滲透,帶動傳統產業實現升級。學習的機會增加,進一步加劇了同行間的良性競爭,這種氛圍能夠帶動整個產業不斷升級發展。同時,隨著交流渠道的暢通,有助于挖掘創新創業機會,進一步刺激創新創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沖擊可以通過推動產業升級和促進創新創業的活躍度產生正外部性。
這種正外部性,能夠提高傳統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和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帶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結構趨于合理。通過中間品貿易、技術滲透、人才流動等方式,在整個產業鏈中形成溢出效應,進而帶動全產業鏈獲得整體升級。這個過程提升了產品生產工藝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由此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比較優勢也隨之改變,將會擴大國際市場的產品種類。無論從產業內還是產業間來看,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所產生的正外部性都能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實現優化。
本文將信息化水平提升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優化的機制總結如圖1所示。
3 信息化水平影響出口產品結構的微觀基礎
借鑒Lawless(2009)構建的理論模型,假設國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經典的Dixit-Stiglitz式效用函數:
(1)
其中表示各種商品之間的替代彈性。因為消費者總是偏好多樣化的產品,故效用會隨著增加而減少。
商品在國的需求量為:
(2)
此處表示商品在國的價格,為實際收入,表示國的價格指數。
當企業利用具有比較優勢的技術生產商品時,就能夠實現成本最小化,假設此時單位成本為,代表生產率系數,的增加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成本。
當企業向國出口時,根據上一節的分析,還需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出口企業需要付出相應的信息成本,以便迅速在國當地找到合作伙伴,順利進入并維護國市場;同時充分利用價格機制反映的市場信息及時調整出口策略,爭取更多國市場的訂單。二是與國際貿易便利程度有關的冰山成本,具體包括通關成本、運輸成本等。因此,可以得到基于生產率優勢的出口企業在國的最優商品售價:
(3)
由式(2)和式(3)可得企業基于生產率優勢向國市場出口的收入:
(4)
此時出口企業的利潤為:
(5)
結合上一節的分析,考慮當出口國信息化水平提升,使出口企業的信息成本降低,提升貿易便利化使冰山成本降低,通過降低中間品成本使制造成本降低,通過提高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進而提高企業生產率。此時若其他條件不變,企業向國市場出口的利潤將變為:
,,,(6)
、、和分別代表信息化水平對出口企業的信息成本、冰山成本、制造成本以及企業生產率的作用系數。
將式(6)與式(5)相減可得出口企業信息化水平提升前后的利潤差:
(7)
由于且,則有。
即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從微觀上可以使出口企業增加出口利潤,擴大比較優勢。當出口企業將一部分利潤投入研發、創新活動時,還有助于增加出口產品的種類和技術含量。更重要的是,對于那些暫時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來說,當大到足以彌補因選擇出口而付出的沉沒成本時,能夠推動更多的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競爭,從而實現出口國或地區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
4 結語
通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如下主要結論:(1)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對經濟體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具有直接和間接效應。(2)直接效應基于降低信息成本和促進貿易便利化,進而節約貿易成本,來促進貿易產品結構的優化。(3)間接效應通過降低中間品成本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產生正外部性從而改善貿易產品結構。雙重效應作用于企業層面的變革,最終實現出口產品結構優化。
基于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相關政策建議:
第一,繼續提升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收獲信息化發展紅利。信息化水平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可以從直接和間接路徑發揮雙重作用。我國正處于信息化發展的“黃金時期”,應積極配合《中國制造2025》戰略,以信息產業為先導,以重點領域和行業為突破口,提升產業鏈各環節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
第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提升數字技術創新水平。信息化水平通過促進創新可以產生正外部性,進而改善出口產品結構。想要保持高水平的創新活動,關鍵是對創新者有足夠的激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立法和執法就是有效的激勵手段。政府應開展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知識產權保護行動,提升執法服務水平,使企業勇于創新并樂于創新。
第三,完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的傳播與應用。現階段作為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質、高技能的管理、研發、生產等類型的人才。各級政府部門和人才培養機構應著眼于我國產業發展要求,不斷更新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為產業結構升級開發優質的人力資源。
參考文獻
顧國達,李金城,張洪勝.信息化能否增進一國高技術產業的比較優勢?——基于1995—2011年39國信息化和附加值貿易數據的實證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47(3):202-216.
李坤望,邵文波,王永進.信息化密度、信息基礎設施與企業出口績效——基于企業異質性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15(4):52-65.
施炳展,李坤望.中國貿易結構在改善嗎?——基于產品周期理論的分析[J].財貿經濟,2009(2):89-95.
孫早,徐遠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能提高中國高技術產業的創新效率嗎?——基于2002—2013年高技術17個細分行業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8(2):72-92.
KELLENBERG D.Infrastructure,Multinational Affiliate Production,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J].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2015,29(3):475-502.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zation Level on the Optimization of
Export Product Structure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MO Wei
Abstract: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nfluence paths of the informatization level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The direct influence path means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zation level can reduce information costs, promote trade facilitation, and effectively save trade costs. The indirect influence path is reflected in the formation of positive externalities by reducing the cost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 and increasing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erms of the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The savings in trade costs and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positive externalities are conducive to expanding the price advantage of existing export products,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content of export products, and increasing the types of products that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export produc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informatization; export structure; trade cost; positive externa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