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移動終端、虛擬化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演進,金融科技(Fintech)的應用逐漸深入,促進了金融產品、業務流程、經營模式的創新和變革。本文從金融科技出發,對金融科技發展狀況、代表性技術和規范、在商業銀行的應用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發現金融科技在銀行業的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對銀行業的支付結算、信貸、理財業務等有很多應用前景,最后本文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應用前景
本文索引:黃瑋.<變量 1>[J].中國商論,2021(18):-099.
中圖分類號:F8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9(b)--03
1 金融科技的技術發展狀況
互聯網科技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商業社會,微信每天有450億次信息發送,互聯網中心(IDC)預計到2025年全球數據量達到175ZB。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提出金融科技是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可以創造新的模式、業務、流程和產品。安永報告顯示,金融科技是組織結合創新商業活動和技術對金融服務進行創新的業態,中國和印度是Fintech采納度最高的國家。過去人們主要關注金融公司使用技術增強業務能力,如今更關注科技如何創新其業態。金融業與科技行業逐漸融合發展,變成一種以非接觸式技術、物聯網、5G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技術助推金融業發展的態勢;從過去的互聯網金融到如今向著數字貨幣方向發展的技術。也有金融業界人士將金融科技的內涵定義為三大方面: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本文將金融科技技術歸納為ABCD,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lockchain區塊鏈、Cloud云計算和Data大數據。
一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開發用來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一系列技術方法和工具的集合,該領域的技術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等。目前很多金融機構都開始研發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運用,例如高盛和摩根大通集團在研究AI金融分析師對金融市場走勢和股票價格波動的預測作用,目前AI分析師的預測準確率已經超過了人工分析師。清華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研究顯示,針對人工智能中深度學習存在的無法解釋等問題,為了讓技術更加安全、可靠和可解釋,人工智能已經朝著貝葉斯人工智能方向演進。
二是區塊鏈(Blockchain),是中本聰于2008年提出的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巴比特,2008)。市場經濟從誕生那天起就是中心化、中介化、中間化的,市場經濟較計劃經濟的優勢在于配置資源的高效率。不過,市場經濟在運行中由于中心化、中介化企業過多,既降低了效率,又增加了成本。區塊鏈技術實際上是一種分布式共享數據庫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和公開透明的特點,這些特點保證了區塊鏈較強的“信任”功能和加密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市場成本。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包括分布式賬本、非對稱加密、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
三是云計算(Cloud Computing),該技術是一種分布式計算,通過網絡“云”將龐大的計算程序分解成了無數個小程序,通過分布式的處理器處理這些小程序之后返回結果,云計算用于處理龐大復雜的并行計算問題。在金融領域,云計算的運用包括私有云和行業云兩種方式,私有云用于核心業務系統,存儲重要敏感的數據,一般采用購買硬件產品和基礎設施等。公有云是通過金融機構間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平臺,資源等方面的共享,用于對金融機構外部客戶的數據處理、服務,實現海量數據的高速并行處理(趙斌,2019)。
四是大數據(Data),人工智能很多技術的基礎是大數據,通過大數據的智能程序算法。歷史模型等抓取趨勢性數據,從而預測走勢。麥肯錫的研究指出大數據是規模大到超出傳統數據庫軟件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5V特征,分別是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高價值)、Veracity(真實性)。大數據的核心有兩點:一是算法,二是計算能力。大數據與云計算關系緊密,海量數據的處理離不開云計算的分布式處理結構,海量數據處理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算法和分析方法得出對生產經營有指導意義的信息。
2 金融科技的行業技術規范
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對金融科技的發展提出了頂層設計。金融科技的行業技術規范可分為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四類,各類標準相互聯系、約束和補充,隨著金融科技戰略實施的深入不斷細化和完善四方面的內容。
(1)人工智能方面。2020年8月4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加強了人工智能領域標準化頂層設計,指南還指出了兩個重要節點:截至2021年,將對人工智能頂層設計進行標準研制,完成關鍵性技術、關鍵領域技術等重點標準化研制工作;截至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重點沿數據、算法、系統、服務等領域推進。
(2)區塊鏈方面。根據賽迪智庫研究,目前我國已經推出30項區塊鏈相關標準,包括1項國家標準,16項團體標準,13項行業標準。其中,50%屬于業務和應用標準;25%屬于基礎標準,包括ISO的《術語和概念》《參考架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參考架構》等;16%屬于信息安全標準,如《區塊鏈平臺安全技術要求》《區塊鏈數字資產存儲與交互防護技術規范》、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的《區塊鏈隱私保護規范》等。行業標準有2020年10月28日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牽頭發布和實施的《區塊鏈技術架構安全要求》,是我國首個區塊鏈通用的安全技術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有中國人民銀行于2020年7月10日發布的《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為建立健全區塊鏈技術應用風險防控機制,對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應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云計算方面。2020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云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范技術架構》(以下簡稱《架構》)。《架構》規定了金融領域云平臺的技術架構要求,涵蓋云計算的服務類別、部署模式、參與方式等。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云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范安全技術要求》規定了金融領域云計算技術應用的安全技術要求,包括基礎硬件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等內容。《云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范容災》規定了金融領域云計算平臺的容災要求,包括云計算平臺容災能力分級、災難恢復預案與演練、組織管理、監管管理等內容。
(4)大數據方面。截至2020年5月28日我國有12項大數據國家標準正式發布。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工信部印發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推動了大數據產業健康快速發展。2020年9月21日,工信部發布了《大數據標準化白皮書》,梳理國內外主要國家和地區大數據領域的發展戰略,結合大數據的發展熱點和態勢提出了我國大數據發展的建議。
3 未來在商業銀行應用前景
金融科技在商業銀行中的代表應用主要分為在結算支付、信貸、儲蓄和其他業務方面。高盛集團2016年12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在金融行業,“到2025年,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可以通過節省成本,帶來新的盈利機會”,金融科技的應用最核心的優勢在于降低了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性,金融科技在銀行行業的未來應用如下:
(1)結算支付方面。未來將從移動支付過渡到智能支付。商業銀行未來可以進行的嘗試有三方面:一是開放平臺全面連接,以便民服務為目的進行全方位整合。集銀行線上線下全產業鏈、全生態支付工具為一體,形成新的銀行業開放平臺,為合作伙伴提供商戶增值服務、營銷活動執行、合作銀行辦卡、在線銷售等模式。二是統一入口全打通,使用戶在掌心完成所有支付業務的辦理。為用戶提供開戶、支付、二維碼掃碼、刷臉支付等功能,可以利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融入到支付當中,區塊鏈技術由于強大的提升“信用”優勢,在國際匯兌、信用證、股權登記等領域有所應用。將區塊鏈應用于金融行業可以有效減去第三方中介的作用,實現點對點的交易,提升效率,成為未來在金融行業的核心應用。例如商業銀行可以推出基于區塊鏈的國際匯兌平臺,為機構提供一種費用更低、更快速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方式,傳統的全球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聯系需要1~3天才能完成匯款,基于區塊鏈的點對點交易可以極大提高交易效率。三是多元場景全覆蓋,滿足用戶支付需求,可以在鐵路、民航、公交、超市、醫院、高校、菜市場等場景下進行支付活動。
(2)信貸業務方面。金融科技的出現可以在多方面讓業務變得更有效率:一是可以利用大數據來分析企業和個人的交易數據等,通過各種計量模型獲取信用水平信息,從而選擇是否提供貸款,有效減少壞賬風險。銀行可以利用金融科技為小微企業出具征信報告,提升企業信貸業務辦理效率。二是成立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基金,孵化更多對信貸業務有幫助的金融科技項目。三是利用大數據開展交叉銷售業務,通過分析客戶財務狀況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基于技術能力和客戶資源,給百姓提供定制化的貸款產品。還可以分析潛在企業經營情況,對供應鏈上下游的供應商提供信貸業務。四是對貸后管理進行高效的數據分析,通過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報表、企業新聞的系統分析,預測企業今后的經營業績和風險,加強風險防控意識。
(3)其他業務方面。一是投資理財領域可以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來進行量化交易和智能投顧。例如通過大數據分析來預測股價的漲跌開發基金產品;通過分析網絡輿情來制定投資策略等。二是在風險防控方面,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來對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風險進行實時分析預警。三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對客戶身份進行識別,有效提高安全性。四是通過人工智能進行精準營銷,提高業務銷售成功率,優化銀行開放平臺,完善RPA流程機器人。
總的來說,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市場制度的日益完善,將有更多技術應用到金融行業中,包括融資(包括P2P借貸)、眾籌、投資科技(包括智能投顧)、保險科技、支付和結算、數據科學(包括分析、貨幣化和網絡安全);顧客界面(例如智能電話、社交媒體和互聯網程式)、監管科技等都將成為金融科技的重要技術,幫助銀行實現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
4 結語
金融業發展如火如荼,在接下來的光景中,特別是面對受到疫情影響后的實體經濟,商業銀行為應對其帶來的機遇和風險,應該如何呢?
一是商業銀行應該積極與金融科技企業展開合作。很多銀行的商業模式或技術設備受限于已有的產品服務或是營業網點,商業模式無法很好地適應市場客戶群體快節奏、數字化的變化。因此商業銀行需要與那些快速抓住市場機會的企業合作,例如一些支付平臺、眾籌平臺、跨國轉賬服務企業等。通過對銀行已有金融工具的整合與包裝,借助互聯網企業的技術,銀行可以加強自己業務數字化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
二是抓住價值鏈中的特定細分市場深耕。相比大型商業銀行業務的“大而全”,城商行可以專注于特定細分市場,為其提供一站式的高品質服務。例如對特定消費群體指定專業的貸款機構和服務、支付平臺等,提高對該細分行業的市場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在相關領域,做好A(Artificial)、B(Blockchain)、C(Cloud)、D(Data)的核心科技的應用,需要做好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建設,才能更好地挖掘細分市場的價值。
三是加強業務協同和信息資源開放。通過API接口對更多機構和數據源展開合作和共享,銀行不用投入大量的技術和研發費用,就能夠實現金融科技的產品和服務,降低運營成本,獲得更多收入。金融科技的發展已經逐漸推動金融數據的開放,可以進一步討論開放僅限于銀行內部使用的信息,鼓勵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通過數據開放推動創新。通過接納新的數據資源和技術,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升服務,例如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可以用于未來的借貸業務和資產證券化。
四是加強金融科技領域的風險防控。銀行還需要加強針對金融科技的金融監管法規的學習,創建安全,值得信賴的服務。通過利用監管和法律體系強化自身優勢,避免逾越監管體系。加強銀行在科技金融領域的合規性建設。此外,在進入新市場時,要對監管環境進行仔細的調查,以基本服務為出發點,在清楚掌握每個地區針對每種服務的每條監管法令之后,再選擇進入該領域,從而獲得穩定的營收。相比之下,金融科技賦予了商業銀行理財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形態,增加銷售渠道,改善客戶滿意度,但是也為業務帶來更多風險。銀保監會近期發布的2020年第5號風險提示顯示,金融直播營銷存在詐騙風險和夸大產品信息等隱患,根據《關于進一步規范金融營銷宣傳行為的通知》規定,未取得金融業務資質的市場主體不得開展金融營銷活動,金融科技為銀行業務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金融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和風險。因此銀企還需要實時更新學習政策法規和條例,把控政策法律風險。
參考文獻
央行提出金融科技發展三年規劃[EB/OL].新華網.2019-08-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2562189211091233&wfr=spider&for=pc.
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EB/OL].巴比特.2018.https://www.8btc.com/wiki/bitcoin-a-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
趙斌.云計算安全與安全技術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2): 27-28.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mercial Banks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of Bank of Beijing
HUANG We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Internet, mobile terminal, virtualization and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fintech is gradually deepening, which promotes the innovation and changes of financial products, business processes and business models. Focusing on financial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representative technology and norm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mmercial bank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in the bank industry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re are many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the payment and settlement, credit and financial services of the bank industry.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s.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rosp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