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寧寧

摘? 要:《中國航天院士傳記叢書》記載航天歷史、傳承和弘揚航天的精神和文化,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麥肯錫7S模型包括包括戰略、結構、制度、人員、技能、風格和共同價值觀這7大核心要素,將其應用于《叢書》這一大型項目的策劃、出版流程,這種創新管理模式促進了戰略統籌、全員參與、凝結共同價值觀的有機結合,優化了組織結構,提高了出版效率,擴大了航天影響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操作性強。
關鍵詞:麥肯錫? 7S模型? 叢書出版? 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230?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6(a)-0177-03
Innovative Practice of Large Series of Books Publishing Based on McKinsey 7S Model
——Taking Biographies of Chinese Aerospace Academicians as an Example
MOU Ningning
(China Astronautic Publishing House Co., Ltd., Beijing, 100162 China)
Abstract: Biography of Chinese Aerospace Academicians records the history of astronautics, and inherits and promotes the spirit and culture of astronautics, which is a huge systematic project. McKinsey's 7S model includes seven core elements: strategy, structure, systems, staff, skills, style and shared values. It is applied to the planning and publishing process of the Biographies. This innovative management mode promot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trategic planning, full participation and common values, optimiz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mproves the publishing efficiency, and has expanded the influence of spac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has strong operability.
Key Words: McKinsey; 7S model; Series publishing; Innovation practice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取得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輝煌成就,先后有50多位科學家和工程專家當選為兩院院士。他們不僅是航天成就的主要締造者,也是航天精神的重要孕育者和忠實踐行者。為了全面、系統地總結航天院士的成長規律,把航天院士的科學思想和創新方法記錄下來、傳承下去,中國宇航出版社決定策劃出版《中國航天院士傳記叢書》(以下簡稱《叢書》)。
《叢書》的編寫出版意義重大,但周期長、難度高、任務繁重,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通力配合。為了提高組織和出版效率,采用了麥肯錫7S模型對《叢書》的選題策劃、項目實施等關鍵環節進行了系統規劃和協調組織,這種創新管理模式促進了戰略統籌、全員參與、凝結共同價值觀的有機結合,優化了組織結構,提高了出版效率,擴大了航天影響力。
1? 麥肯錫7S模型理論
麥肯錫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簡稱7S模型,是麥肯錫顧問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為解決企業組織創新發展而設計的,因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
7S模型包括7大核心要素:戰略(strategy)、結構(structure)、制度(system)、員工(staff)、技能(skills)、風格(style)和共同價值觀(share values)[1] 。
7S模型中,戰略、結構和制度被認為是“硬件”,風格、員工、技能和共同價值觀被認定為“軟件”。把共同價值觀作為核心要素,各個要素之間相互影響并且協同作用,如圖1所示。
初期7S模型主要在應用在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后經過不斷發展,這個模型具有各領域的普適性特征,逐漸在項目規劃執行的整體系統中展現優勢 。
2? 運用“戰略”思維,根據行業特色和社會熱點做選題
7S模型中,“戰略”是結合內外部環境和資源對項目發展目標、達到的途徑和運用的手段的總體謀劃。中國宇航出版社立足航天,關注到航天院士十分低調,很少有反映其人生歷程的出版物。這些院士絕大多數已年逾古稀,部分院士已經離世。如果不抓緊時間把院士們的科學方法和寶貴精神記錄下來,傳承下去,中國航天事業乃至中華民族將失去一筆寶貴的歷史財富。
在中國航天事業“續航天夢、筑強軍夢、圓中國夢”的新形勢下,出版這套《叢書》,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國宇航出版社運用“戰略”思維,制訂規劃,在2011年就開始策劃出版這套《叢書》,計劃出版3輯,進度安排如下:2012—2016年的5年時間完成第一輯30卷的出版,2016—2019年完成第二輯10卷的出版,后續再完成第三輯的項目。
3? 運用“結構”和“制度”搭建《叢書》硬件框架
這套大型的系列叢書分為40卷,全套約1200萬字。在組織編寫的過程中,幾百人參與搜集整理、撰寫、審讀、統稿。組織編寫大型叢書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許多困難會使項目不能正常推進。
出版社結合“結構”和“制度”要素,搭建《叢書》的硬件框架。《叢書》采用編委會的組織形式,構建結構基礎,制定編寫流程,保障項目的組織戰略和實施順利進行。
3.1 “結構”實施:編委會
由兩大集團共同組建《叢書》編委會,編委會主任由兩位總經理共同擔任。職能是把握《叢書》定位,控制關鍵節點,審定重要事項,為《叢書》編寫出版工作提供組織保障。編委會下設辦公室,負責擬定方案,提出編寫要求,制訂編寫計劃,落實作者。各卷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組建分卷編委會,組織資料的搜集整理,組織對院士本人和相關人員的采訪,審定撰寫提綱和書稿。
3.2 “制度”保障:編寫流程
首先由院士所在單位征求院士本人或家屬對傳記編寫出版工作的意見。然后作者進行初步的資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對院士本人和相關人員進行采訪,擬定撰寫提綱。撰寫提綱首先征求院士本人或家屬的意見,修改完善后提交分卷編委會審定。
提綱確定后,開始書稿撰寫工作,根據撰寫要求,搜集詳細資料或進行細節采訪。初稿完成后,提交分卷編委會審定,同時提交院士本人或家屬審讀。
作者按照分卷編委會、領導或專家以及院士本人或家屬的審定意見進行修改,并經本單位進行保密審查且無涉密問題后,提交出版社,進入編輯出版環節。
4? 對“員工”進行“技能”培訓,確保“風格”一致
在麥肯錫7S模型中,在做好結構和制度的同時,還應配備符合戰略思想需求的人員隊伍,人力配備是項目實施的關鍵因素。在執行項目發展戰略時,需要不斷提高人員的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推進項目實施[2]。
4.1 精選作者隊伍
出版社組織《叢書》各卷選定1~2位作者,負責本卷傳記的采訪、整理和撰寫工作。作者最好從院士所在單位產生,既要對院士的成長過程比較熟悉,又要通曉院士所在領域的科技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寫作水平。必要時配備第二作者,在初稿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以提高作品的文學性和可讀性。
4.2 編寫技能培訓
大型系列叢書的組織編寫難度較大,出版社改變只要求作者提供“齊清定”稿件的傳統出版模式,在項目啟動前期就提供培訓和幫助,包括策劃大綱、制訂計劃、寫作指導等[3]。出版社參與編寫的每個階段,用7S模型的理念給予指導,對整體的編寫工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提高寫作水平,統一寫作風格,出版社組織召開了8次“《叢書》編寫工作研討會”,邀請專業作家舉辦專題講座,邀請院士單位介紹組織經驗。通過研討會的交流,大家相互學習、彼此借鑒,編寫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得到了解答。
4.3 排版設計,統一風格
在版式設計過程中,參考了國內外多種書籍,從字間距、行間距、各級標題、插圖、輔文等均進行了精心設計。因為《叢書》卷數多,各卷的最終頁碼差異比較大,并且章節標題要排版在單數頁上,設計了一種寬版和窄版交錯的形式,根據書稿篇幅靈活排版,保證了整套書的協調統一。這種設計使版面疏朗有序,清爽大氣,讓讀者耳目一新,視覺效果和閱讀體驗更佳[4]。
5? 編輯出版,凝聚共同價值觀
7S模型中,“共同價值觀”具有導向、約束、凝聚、激勵及輻射作用,可激發全體人員的熱情,統一項目成員的意志,齊心協力地為實現項目的戰略目標而努力。
出版社作為航天事業的重要宣傳陣地,擔負著傳承航天精神,弘揚航天文化的重任,每一位參與《叢書》項目的編輯都有著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5]。
因為《叢書》卷數多,編委會綜合考慮,選定專業相近、經驗豐富的編輯為各卷的責編。拿到書稿后,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尤其是保證專業術語準確、體例格式規范并請作者對審稿修改處,尤其是疑問部分進行確認。《叢書》還安排了資深編輯進行通讀,由社外專家進行印前審讀。書稿達到編校質量標準后,才能下廠印刷。《叢書》在各位編輯、專家的反復潤色修改后,受到作者和讀者的一致認可和好評[6]。
6? 結語
麥肯錫7S模型應用于《叢書》這一大型項目的策劃、出版流程,促進了戰略統籌、全員參與、凝結共同價值觀的有機結合,優化了組織結構,提高了出版效率,擴大了航天影響力。
經過廣大作者和各位編輯5年時間的辛勤工作,2016年完成了第一輯30卷的出版任務,2019年6月完成了第二輯10卷的出版工作。
《叢書》出版后,得到了航天業內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和高度贊譽,多家媒體廣泛報道并轉載相關內容,先后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雙百”出版工程,并兩次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麥肯錫7S模型在《叢書》出版中創新性的有效應用,可操作性強,期望為考慮出版大型叢書的編輯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祝楊軍.麥肯錫7S模型與高校創業實驗室管理水平的提升[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4):270-274,298.
[2] 王琪,許小勇,陳艷,等.基于麥肯錫7S模型的醫療耗材供應商綜合評價體系研究與應用[J].中國醫學裝備,2020,17(11):133-138.
[3] 王丹.科技出版向“智庫出版”轉型的創新實踐——以中國原子能出版社策劃的大型系列叢書為例[J].科技傳播,2020,12(18):4-6,16.
[4] 趙彩霞,何東.少兒圖書出版與推廣的創新實踐探析——以“冒險島少年勵志成長小說”叢書為例[J].現代出版,2019(2):66-67.
[5] 王馨漪.主題出版對國家認同的建構研究[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9.
[6] 陳奮,許立.大型精品醫學圖書的策劃和出版——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臨床醫學影像學叢書”為例[J].出版廣角,2021(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