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春

父母是兒女的榜樣,兒女是父母的驕傲
母親是醫(yī)院的常客。母親再次住院時,一位主任醫(yī)師帶著實習生,來到我母親病床前詢問病情,并囑咐了許多注意事項。讓同病房的其他病友很羨慕,因為他并不負責這個病區(qū),是專門過來看望我媽的。我媽對病友說:“這醫(yī)生是我兒子的學生,他上初中時我兒子教他英語。他可是位名醫(yī)。”我明白,母親這哪里是夸醫(yī)生啊!分明是炫耀他的兒子有本事,教出這么有名氣的醫(yī)生。母親一生一直認為她的兒子是最優(yōu)秀的,我父親也這么認為。
早些年,父親在濟南園林綠化打工。他們中午吃飯很簡單,就在附近的包子鋪買點吃的,蹲在工地上吃完后繼續(xù)干活。那個時候方便袋還不普遍,客人買飯要是需要,老板會加收一毛錢,這可是父親舍不得的。老板會用一張舊報紙,把包子簡單包一下遞給民工。盡管我父親識字不多,還是喜歡用報紙,一是他可能不知道報紙包食物對人有害,更主要的是他想在報紙上看到我寫的文章。
有一次周末,我騎摩托車去看望他時,他拿出半張滿是褶皺的《齊魯晚報》高興地說:“兒子,這張報紙上有你的文章。”看他那高興勁兒,是有多驚喜!我聽他的一位工友說:“這張報紙你父親給我們讀過好幾遍了,他經(jīng)常對大伙說,他兒子是中學教師,寫文章全國的報紙都上過,連外國報紙都上過。”我想,我爹是跟不知道的人吹吧,我有那么大本事嗎?文章上報紙那是偶爾的事。這分明是父親在向工友們夸耀自己的兒子有出息。
去年,母親走了,只留下父親孤零零的一個人,我便成了他的陪伴,也是他唯一的依靠。有一天我跟他半開玩笑說:“我把您送養(yǎng)老院吧,你自己在家里我不放心。”“有什么不放心的?你工作單位離咱家二里地,早晨晚上你在家。”父親說,“等再過上幾年,你退休了,你走到哪里,我就跟你去哪兒。”
一個旅行社的朋友給我打電話,讓我周末幫她帶一次一日游團,我說,我想帶上老父親,她答應了。在大巴車上,我不時聽到父親在跟身邊的人說話:“老伴去年剛走,兒子孝順,還有兩個丫頭,不怎么常來。”我還聽他說:“孩子不在多少,有一個跟我兒子這樣的就行。”我看不到他說話的樣子,但我料定他在說這話時肯定是眉飛色舞的。
我背著大水壺,時刻看護著他注意安全。等到了旅游區(qū)人多的時候,他會拽著我的衣襟,就像小時候趕集擁擠的時候我拉著他的手一樣。由于父親出門少,看到什么都覺得新鮮,當他見到一幅毛主席畫像,從不同的角度看卻是周總理或朱老總時,高興得像個孩子。我估計他回家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又多了與鄉(xiāng)鄰交談的新話題,無非是跟兒子出游見到的世面,肯定還會吹噓他的兒子不僅教書寫文章好,還會做導游呢。
小的時候,父母是我們的驕傲;長大了,我們一定要活成父母的驕傲。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