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友智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021年2月10日,在武漢一家商場附近。一個小男孩向一個坐在地上的流浪漢說道:“爺爺,新年好!”流浪漢臉上流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愣愣地盯著小男孩,漸漸地臉上洋溢起慈祥的笑容。接著,流浪漢慌張地在身上的包里翻出來一個紅包,又在碗里翻找,拿出里面最大面值的錢,塞進紅包里,這是他給孩子的壓歲錢。孩子拿著紅包看向媽媽投去問詢的目光,不知道該不該收下紅包。媽媽示意他可以收下時,孩子開心地接過紅包。流浪漢臉上露出更燦爛的笑容。接下來,孩子的媽媽包了一個更大的紅包,讓孩子給流浪漢送了過去,流浪漢的眼圈一下子紅了。
接受老人的紅包是平等和尊敬,再回贈老人是敬重和善良,中國好媽媽以這樣的方式教化小孩,小孩長大一定會尊重弱勢群體。純真的孩子,善良的流浪漢,睿智的媽媽,繪就了新年里溫暖幸福的畫面。
我要給這位年輕媽媽點贊,她懂得在春天里播種。春雨瀟瀟,春風送暖,她不失時機地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尊重、善良的種子。我有理由相信,這種子必將在孩子的心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培根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培養良好的習慣,將使孩子終身受益。
人心向善,世代相傳,功德圓滿,福報多多,世界就變得越來越美好。我能想象,這位年輕的媽媽一定長相柔美,因為善良讓她內外兼修,定然是笑如陽光、貌美如花。
有句名諺:“性格比知識重要?!泵绹鸫髮W教授羅伯特在《兒童道德智慧》一書中,論述了在不同階段培養孩子性格的問題,從而使孩子具備道德智慧。有一次,他開車送9歲的女兒上醫院。孩子不聽話,在車廂里玩一些工具,結果把手劃了一個很深的口子,需要到醫院包扎。他當時對女兒不聽父母的勸告惹下大禍很惱火。那天早上還下著雨,他車開得飛快,把路上的水都濺到了便道上。路口已經變了紅燈,他也沒注意到,仍繼續往前開。忽然女兒對他說:“爸爸,如果我們不小心的話,我們會遇到更大的麻煩。本來我們是想擺脫麻煩的,而不是想找更大的麻煩?!彼浅s@訝,孩子用尊重人的語氣很巧妙地指出了他的問題。孩子的這句話讓他的頭腦清醒了。庫爾斯認為,有的孩子在自己處境很困難的情況下,并不只想到自己,而是能夠想到別人。說明這個孩子具備了一定的道德意識——善良。凡有善良意識的孩子,能為別人著想,在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方面,都表現得非常聰敏。
我喜歡主持人王小丫,她不像其他的主持人百般“折騰”參賽者。王小丫恨不得讓所有答題者都能過關獲獎,特別是如果有人第一題就答錯,她會婉轉地問一句:“確定了?”這時,聰明者則會趕緊糾正答案。其實,她從未違規,但她的表情總是那么善解人意,急人之所急,喜人之所喜。這種淳樸善良的自然流露,正如陽光,淡淡無香,卻可以使一個人的心境頓然燦爛起來。
一個人即使沒有錢,也可給予別人七樣東西——顏施:微笑處事;音施:多說鼓勵贊美安慰的話;心施:敞開心扉誠懇待人;眼施:給予別人善意的眼光;身施:以行動幫助別人;座施:謙讓禮讓;度施:有容人之心。這是一段平實而美好的文字,我記在心中,時時反省。
善良并不那么遙遠,有時就是一次舉手之勞,它可以是瑣事,比如贊美一個嬰兒、感謝出租車師傅、提醒食客點的菜夠了、排隊時不緊貼別人等。這樣,也許我們自己可能不覺得什么,可是對于別人,卻好像驕陽下的一片綠蔭,荒漠中的一汪清泉,黑夜中的點點繁星,帶給我們希望,帶給我們感動,而這希望和感動,會無限傳遞與延伸,永遠也沒有盡頭。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