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向東

你以為的常常不是你以為的
24歲、快大學畢業的女生黃雨蒙決定去冒險,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這個地方景物非常優美,可是這里的夜晚會異常寒冷,野狼等一些野生動物經常出沒覓食。這里也被稱為“死亡地帶”,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野外徒步愛好者想要挑戰自我,因此來到可可西里。黃雨蒙只身一人,又沒有戶外經驗,結果進去后失聯了。之后青海格爾木警方進行了地毯式搜索,也動用了藍天救援隊以及其他一些民間救援力量,最終發現了她的遺骸。
記得孩子們在看動畫片時,常羨慕臨危不懼、英勇頑強的英雄,因此,有些孩子會模仿英雄的行為,常做出一些危險舉動。主持人汪涵小時候很調皮,一次小朋友打賭,說:“誰敢從二樓跳下來,我們叫他大王。”汪涵就真的從二樓跳了下去,然后喊道:“叫我大王!”說完汪涵就站不住了,跪了下去,他骨折了。我們很多人做事雖然看起來大膽勇敢,什么都不怕,從不考慮后果,這實際上是魯莽的表現。
很多青年總把魯莽當勇敢。比如很多學生去未開發的溶洞探險,去原始森林遠足,追求刺激,可是身體素質不過關,臨行前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沒有受過專業技能訓練,沒充分了解其危險性,沒有相應的自救安全知識,憑借好奇和沖動就深入一些無人區。這都是魯莽的極不負責任的自私行為,使得悲劇一次次發生。
魯莽往往以勇敢的名義出現,讓人熱血沸騰,但勇敢不是魯莽,那什么是勇敢呢?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即智、仁、勇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勇敢必須包含正義的目的,為了心中的信仰、探求真理和社會正義,挺身而出。它是從責任心出發,而不是從別的動機出發,諸如虛榮心、好奇心、貪心,讓生命赴險。盲目的、無知的勇敢等同于愚蠢,做事講方法,用策略,是智者之勇,而絕非匹夫之勇。勇敢讓人想清楚前因后果,會考慮有沒有危險,機智、細心地應對挑戰,不輕舉妄動。哲人說:“最大的一種勇敢就是‘勇于不敢。”有敬畏之心,“不敢”對人類、自然犯罪,守護著理想、信念和原則底線。蘇子瞻也說“大勇若怯”,勇敢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方式,勇敢不僅指不怕死,視死如歸,還知道不做不值得、不仁不義的事,能夠自律、止損,好好地活著,勇敢地活著。
勇敢、魯莽兩者有著本質區別。勇敢的基礎是膽識,先有“識”,對人對事對生命產生獨特的見解;魯莽不是膽大,是沒心沒肺沒有頭腦。若是輕信人言,黑白不辨,逞匹夫之勇,那是魯莽!勇敢需要強健的體魄、健全的心智、強烈的責任心、頑強的毅力、精湛的技能、優良的品性,是高智力下的敢作敢為,而不是毫無準備、頭腦發熱。
魯莽是一種本能沖動。勇敢是選擇,魯莽是沖動;勇敢是人性,魯莽是獸性;勇敢是權衡之后的行動,魯莽是不經大腦的輕率、性急,條件還不太成熟就貿然行事,不顧后果一味蠻干無益于事。冷靜、機智、細心是勇敢,膽大妄為、輕舉妄動、意氣用事是魯莽。《獅子王》里老獅王對小辛巴說:“勇敢不代表到處闖禍。”魯莽會對家庭和社會造成很大傷害,有一個說法是:“登山時萬一出事就會破產。”
為此,我們要對大自然、對生命有敬畏之心。正如一位作家說的:“別把無知當求知,莫把誘惑當機會;別把幼稚當激情,莫把偏激當執著;別把無畏當智慧,別把任性胡來當勇敢。”杜絕魯莽行為,才能成為真正的勇者。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