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珍

正本清源,學問自來
林順權是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的院長。1988年,林順權作為公派留學生去日本留學。在日本,他發現家鄉的枇杷被叫作“日本山楂”,更令他震驚的是,這一名字不光被國際學術界認可,國際上還一致認為枇杷原產地就是日本。作為從小吃著枇杷長大的福建人,作為福建農業大學園林專業的高材生,林順權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枇杷正名。
為了證明枇杷原產于中國,林順權先后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和文學典籍,最終確認枇杷確實原產于中國,現四川漢源、瀘定、會理,湖北長陽、恩施等地,尚有野生枇杷。根據《周禮》記載,枇杷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2000多年。唐朝時,大量的日本遣唐使去長安學習中國文化,枇杷也隨遣唐使傳入日本。1784年傳入法國,1787年由廣東傳入英國,1889年由日本傳入美國。
林順權因為這件事,開始專注于枇杷的種質資源和生物技術研究,并寫了多篇論文,先后在日本、德國、荷蘭、美國和西班牙的國際知名專業刊物上發表,在這些論文中,他都在努力地為枇杷的原產地正名。1998年,他參與撰寫的論文《枇杷:植物學和園藝學》刊登于《園藝評論》,林順權在這篇論文中明確提到,枇杷的日本名字“biwa”,發音是源于中國的“枇杷”,這也說明日本栽培的枇杷是從中國引進的。2006年,日本承認枇杷原產于中國。
林順權教授用一輩子專注于枇杷研究,用自己的人生踐行著“一輩子只做一件事”,這種專注的學術精神,也恰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