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 王曉梅 王青
【摘要】目的:對比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中選用阿卡波糖、米格列醇兩種藥物的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阿卡波糖組(45例)患者給予阿卡波糖治療,米格列醇組(45例)患者給予米格列醇治療,觀察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控制及總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米格列醇組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紅蛋白均顯著低于阿卡波糖(P<0.05);與阿卡波糖組比較,米格列醇組治療后TG、TC水平顯著更低(P<0.05);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卡波糖、米格列醇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均表現出良好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米格列醇治療可獲得更理想血糖、血脂調節效果。
【關鍵詞】2型糖尿病;阿卡波糖;米格列醇;血糖;血脂;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5-0049-02
目前,2型糖尿病尚無有效根治方法,患者須長期服藥控制血糖水平,延緩或避免并發癥發生,改善生活質量。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格列齊特、米格列醇等是2型糖尿病臨床治療中常用血糖控制藥物,在血糖水平控制方面發揮一定療效。既往研究顯示及臨床實際應用結果顯示,選用藥物不同,獲得的療效及安全性均存在明顯差異性[1]。本研究主要對比兩種藥物(阿卡波糖、米格列醇)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90例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時段入院診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并獲得批準前提下,按隨機數字法將入選者分為兩組開展研究。米格列醇組45例,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46~79歲,平均年齡(64.8±2.4)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病程(3.22±0.42)年。阿卡波糖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45~77歲,平均年齡(63.4±2.1)歲;病程5個月~4.8年,平均病程(3.25±0.27)年。入組對象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中2型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并經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水平檢測獲得確診;②入組前3個月未接受過任何對療效評估產生影響治療;③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其他類型糖尿病;②存在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③伴有其他內分泌疾病;④存在嚴重并發癥;⑤對研究中所用相關藥物過敏;⑥伴有精神性疾病,無法良好配合相關檢查及治療。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堅持適度運動鍛煉,嚴格控制飲食。使用二甲雙胍緩釋片(山東齊都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374)治療,口服藥物1次/d,1.0g/次。米格列醇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再給予米格列醇片(四川維奧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403)治療。藥物使用方法:口服3次/d,100mg/次。再給予阿卡波糖組患者阿卡波糖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05)治療。藥物具體使用如下:口服3次/d,100mg/次。兩組患者持續服藥治療時間均為12周。
1.4觀察指標 ①總療效評估[5]:顯效:血糖水平恢復至正常范圍,相關臨床癥狀及體征均完全消失;有效:血糖水平有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及及體征基本消失;無效:血糖水平、臨床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均無明顯改善或加重。(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總有效率。②觀察患者腹脹、腸鳴、排氣增加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③治療前、后檢測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紅蛋白含量。④治療前、后檢測患者相關血脂指標水平,測定指標具體為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通過SPSS 22.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計數、計量數據描述形式分別為百分率、標準差,相比比較分別進行c2、t檢驗處理。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總有效、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經相應治療后不良反應、總療效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比較、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水平均明顯降低,且米格列醇組均顯著低于阿卡波糖組(P<0.05),詳見表2。
2.3兩組患者血脂控制效果比較 兩組治療前TG、T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米格列醇組兩項指標水平均顯著更低(P<0.05),詳見表3。


3 討論
2型糖尿病是現階段內分泌科臨床診治中一種常見疾病類型。中老年人為疾病高發群體。患者臨床癥狀通常表現為乏力、肥胖、口渴等。現階段,臨床上主要通過口服降糖藥物,同時配合飲食控制、合理運動等綜合方式給予糖尿病患者治療,以促進胰島素分泌獲得有效恢復,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3]。但臨床上用于2型糖尿病治療的藥物較多,臨床應用結果顯示,選用藥物不同,獲得的療效、安全性、預后等均存在明顯差異性[4]。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強研究,為該病治療有效、安全方案的明確提供更多可靠參考依據。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引用過程中主要通過可逆性競爭對小腸黏膜刷狀緣的α-葡萄糖苷酶產生抑制作用,使寡肽或多糖水解成為單糖的速度延緩,進而降低葡萄糖吸收[5]。本研究給予兩組患者相應藥物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84.44%、88.89%,組間差異對比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有部分患者出現相比藥物不良反應,癥狀主要表現為腸鳴、排氣增加等,但隨著藥物使用時間的延長,患者均逐漸耐受,總體治療及療效評估均未受影響,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患者出現肝腎功能損傷、過敏反應、血壓升高、低血糖等嚴重不良反應,相關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分別為33.33%、31.11%,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知,米格列醇、阿卡波糖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均可獲得良好有效性和安全性。米格列醇屬于脫氧野尻霉素衍生物,口服用藥后小腸上段便可良好吸收入血,對α-葡萄糖苷酶、胰淀粉酶均表現出高親和力[6-8]。米格列醇與阿卡波糖比較,其與葡萄糖的結構更接近,抑制作用更顯著,對乳糖酶、海藻糖酶、蔗糖酶均表現出較強抑制作用。因此米格列醇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可更好促進患者餐后GLP-1分泌,增加患者飽腹感,有助于患者飲食控制[9-10]。此外,米格列醇可使患者血糖波動明顯減少,促進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水平及E-選擇素水平顯著降低,減少患者血管疾病發生危險因素。研究中,患者服用米格列醇治療后,其血糖、血脂水平控制效果相比阿卡波糖治療患者均顯著更優。
綜上所述,給予2型糖尿病患者阿卡波糖、米格列醇治療均可獲得良好療效和安全性,但米格列醇治療可獲得更理想血糖、血脂控制效果。
參考文獻
[1] 魯肖飛, 戚忠林, 左躍鋼, 等. 二甲雙胍與吡格列酮兩種2型糖尿病藥物在親水作用色譜上的保留機理研究(英文)[J]. 分析科學學報, 2019, 31(6): 790-796.
[2] 莊建榮, 鄭培英, 陳惠萍, 等. 米格列醇與阿卡波糖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經濟學研究[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20, 20(4): 453-455, 462.
[3] 黃河, 房樹華, 王娜, 等. 米格列醇對比阿卡波糖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抗感染藥學, 2019, 16(1): 20-25.
[4] 何昆, 王憲娟. 二甲雙胍聯合米格列醇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J]. 醫學綜述, 2016, 22(19): 3906-3909.
[5] 吳萍, 趙江, 李富昌, 等. 米格列醇聯合格列吡嗪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分析[J]. 藥物評價研究, 2020, 43(7): 1375-1377.
[6] 何昆, 劉利紅, 吉淑敏. 米格列醇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32): 1-2.
[7] 解英楠. 米格列醇與伏格列波糖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 中國醫藥指南, 2020, 18(9): 178-179.
[8] 張帆, 宋滄桑, 董洪強. 米格列醇與阿卡波糖降糖療效及安全性對比的系統評價[J]. 海峽藥學, 2019, 31(1): 96-99.
[9] 闞積榮, 張麗云, 王清媛, 等. 米格列醇聯合二甲雙胍、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價值對比[J]. 中外醫療, 2018, 37(17): 99-101.
[10] 呂肖鋒, 于德民, 孫子林, 等. 米格列醇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多中心、開放、隨機、平行對照試驗[J].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7, 9(7): 423-427.
作者簡介:董麗(1985-),女,甘肅省永昌縣人,大學本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