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育
【摘要】目的:思考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患者在臨床治療方面的具體應用與價值。方法:以100例CAG患者為研究對象,結合具體的治療方案對其進行平均分組,一組為參照組,接受基礎治療方案;另一組為研究組,在基礎治療的同時選擇替普瑞酮給予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的臨床總有效率(72.00%)、幽門螺旋菌轉陰率(78.00%)大于參照組(90.00%)、(34.00%);在6個月的跟訪調查中發現,實驗組的復發率是0例(0.00%),遠遠不及對照組是11例(22.00%)。結論:結合此次實驗的數據分析能夠發現,CAG患者在基礎用藥的作用下聯合替普瑞酮能夠大大提升臨床總有效率,防治復發,促使幽門螺旋菌轉陰等發揮積極作用,值得臨床廣泛實施。
【關鍵詞】CAG;消化內科;療效
[中圖分類號]R57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5-0064-02
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指胃黏膜已經出現明顯萎縮的一種慢性消化系統疾病,根據其類型分類,則包括兩種,即:多灶萎縮型和自身免疫型。對于CAG的發病原因來說,相對復雜,一般多見于動脈硬化、胃血流量受限、日常飲食不規律、嗜煙嗜酒等,以上不良生活習慣是誘發胃黏膜萎縮的關鍵影響要素。需要注意的是,Hp感染也是誘發CAG疾病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誘因,那么在臨床治療中,促使Hp轉陰也是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目的。由于CAG患者的臨床癥狀相對非典型,所以病情輕微時極易察覺,若病情嚴重的話,很有可能誘發胃出血等,這是誘發胃癌的一個重要疾病,若患者延誤治療,或者并未接受專業化、規范化地醫治,則會造成病情快速進展,由此導致病情愈發嚴峻。那么,關于CAG的治療來說,西醫藥是主要的選擇路徑,例如: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關于相關藥物的選擇及配伍必須要按照患者的病情變化、身體體質等來確定。那么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以100例CAG患者為實驗對象開展相關研究活動。
1 對象及方法
1.1基本資料 根據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期間的消化科接受的CAG患者中隨機抽出100例病患,并按照選擇的藥物對其分組,兩組患者相關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詳見表1。

篩選原則:①全部患者滿足WHO對CAG的臨床診斷要求;②全部患者的臨床依從性較強,
非常清楚這一次的實驗目的及具體流程,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1]。
篩除原則:①存在相對嚴重的內臟器官障礙疾病者;②胃黏膜組織發生嚴重癌變者;③拒絕接受臨床實驗者。
1.2方法 參照組選擇基礎藥物進行醫治,所選擇的治療藥物有四個,即:奧美拉唑、枸櫞酸秘鉀、克拉霉素、克拉霉素。3次/d,藥物劑量的設置一定要按照患者的實際病情的變化來調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在臨床醫治過程中,胃部反酸癥狀有所減緩可調整奧美拉唑的服用劑量,將其改為2次/d或1次/d。另外,奧美拉唑的服用劑量一般控制在500g/d以內,如果患者病情相對嚴重的話,需要增加服用劑量至750g/d。
研究組不僅要接受基礎藥物治療,而且還必須要同時選擇替普瑞酮藥物,50mg/次,3次/d,分別于早中晚餐后30min內服用。全體病患的治療周期是14d。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藥期間患者不要吃辛辣等食物,禁止抽煙飲酒,同時不能服用降血壓等之類的藥物,調整好日常生活作息,確保正常休息[2]。
1.3診斷標準 CAG的臨床診斷方法是:結合胃鏡觀察、臨床癥狀分析等方式給予診治。對于胃鏡觀察來說,需要對病灶分布、萎縮面積等情況進行評估。對于正常人來說,胃黏膜組織呈現出正常的鮮紅色,假若有萎縮性變化,則變成暗黃色或暗灰色等,當萎縮程度加大的話,局部會出現一些紅白相間的異常斑點。另外,對于局部血管而言,若出現萎縮的話,則會形成深紅色的網格小動脈或出現上皮組織增生等,并由此形成粒徑較大的結節等,個別患者具有惡心、胃出血等反應。另外,對于一些老年患者來說,因為存在長期的食欲不佳、胃出血、腹脹、貧血等病癥,當然關于診治來說,必須要按照臨床表現、實際病癥等全面考慮來診斷[3]。
1.4療效觀察及指標評價 ①對患者臨床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腹部脹痛、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變化情況進行評估,其標準有三個: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顯效是指臨床各種異常癥狀完全不見,經胃鏡觀察胃黏膜異常形態完全消失,并恢復正常形態。有效:通過臨床治療,病患的所有臨床不適之癥都得到一定地改善,經胃鏡觀察胃黏膜異常形態逐步恢復;無效: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患的臨床不適之癥并未改善或好轉,通過胃鏡檢查發現胃黏膜并未緩解[4]。②對比所有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幽門螺旋菌轉陰率和后期的復發情況。

2 結果
2.1對比兩組的臨床總有效率 通過療效評價及指標觀察能夠得出,實驗組療效(72.00%)遠超過對照組(90.00%),存在統計學價值(P<0.05)見表2。

2.2對比兩組幽門螺旋菌轉陰率及復發情況 經過為期2周的臨床治療,實驗組的Hp轉陰率(78.00%)大于對照組(34.00%);實驗組的復發率(0.00%)小于對照組(22.00%),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價值(P)<0.05.詳見表3。

3 討論
CAG是一個常見的慢性疾病,其在發病初期,臨床特征并不明顯,一般有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一些病患甚至會有胃出血、身體無力、體重驟減等表現,若不引起警惕,并給予及時醫治和控制,很容易進展為胃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另外,由于該病在臨床治療中具有復發率高、治愈綿延等特點,如果沒有得到規范、及時地抑制則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很大的威脅。通過臨床研究能夠發現:現今,CAG的高發群體的已發群體一般以中老年人為主,探究其原因,則是由于這一群體的自身免疫力隨著年齡的提升有所減弱,對此,很多中老年CAG患者一般會服用常規胃藥來改善病癥[5]。不過對于潛在的CAG患者而言,極易引起自身的胃黏膜及其它內臟組織遭到嚴重的損害,進而引起貧血、消化不良等問題,所以,患者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務必要按照醫生要求正確服藥,當然還需要調整好心態,定期鍛煉身體,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通過臨床研究能夠得出:CAG的發病原理是因為在胃黏膜出現萎縮變化的情況下,進一步引起TM與ATP等異變。這一研究結論已經在臨床實驗中得到證實和確認,由此來看,IM與ATP所引起的胃黏膜萎縮則是誘發胃癌的一個基礎性、根本性的組織學異變。目前,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大幅度提升,CAG的發病率卻不斷提升,并且具有年輕化的發展態勢,經研究發現,由于CAG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所以在臨床治療中,必須要查明病因,其中,幽門螺旋菌感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誘發因素,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值得注意的是,CAG患者具有典型的個性化特征,所以在臨床治療方面,由于患者的具體病情不同,所以選擇的藥物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對于胃粘膜潰爛、萎縮及消化不良等臨床不適癥狀來說,治療藥物主要有甲硝唑、克拉霉素、奧美拉唑等,這對于幽門螺旋菌感染者來說,也是有一定療效的。對于胃脹、惡心、嘔吐等癥狀的病患,則需要對其實施抑酸藥進行治療,由此能夠達到保護胃黏膜的功能。所以,醫生在制定相關臨床治療方案的過程中,必須要參照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所需要的藥物。并且,在接受規范化治療的過程中,還要戒煙戒酒,避免胃部發熱等現象的出現。
替普瑞酮能夠促進胃黏膜的全面恢復,所以,適用于胃黏膜萎縮、受損等之類的病癥。根據臨床實驗能夠得出,如果能夠結合基礎治療的話,在按照病患的實際患病情況選擇替普瑞酮給予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表現,其有利于促進患者的胃黏膜愈合、改善局部血流情況等。對此,在本文的研究中發現:研究組的治療效果、幽門螺旋菌轉陰率等數據是比較理想的,另外,其復發率也明顯地優于參照組,由此來看,這兩者存在差異性(P<0.05)。這說明,此研究結論和其他研究資料中的結果是相同的。
經過此次實驗研究能夠看出,關于CAG的臨床治療而言,在結合基礎治療的前提下,運用替普瑞酮是能夠發揮一定的療效的。其能夠大大地提升臨床總有效率,并且對于降低復發率、提高Hp轉陰率等發揮積極作用,所以,對于CAG患者而言,盡早地到醫院接受正規篩查與診治是極其關鍵的,治療方案必須要體現出個性化的特點,方可真正地發揮顯著療效。
參考文獻
[1] 鄭佳, 金波. 42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消化內科臨床治療體會[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4, 22(7): 113-113, 121.
[2] 孫萍, 王海靜. 試論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消化內科臨床治療的觀察[J]. 飲食保健, 2019, 27(16): 30-31.
[3] 張楠. 益氣養陰化瘀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觀察[D]. 湖北中醫藥大學, 2017.
[4] 李前寬. 對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分析[J]. 求醫問藥(下半月), 2011, 9(10): 198-198.
[5] 周小戈, 楊克戈, 周思君, 等. 埃索美拉唑+抗生素對HP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療效觀察[J]. 黑龍江醫藥, 2019, 32(1):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