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多媒體宣教模式在胃癌患者術后早期進水進食中的應用效果評價。方法:將行胃癌根治術的6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取傳統的口頭及文字宣教方式,實驗組采用多媒體宣教形式,細化、量化術后進水、進食的指導方案,對兩組患者術后進水進食的完成率,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排便時間,術后胃腸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均進行了資料收集。結果:實驗組患者術后早期進水進食的完成率高于對照組;與常規宣教模式相比,實驗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2.57±0.42)d vs (2.98±0.70)d,P<0.05]和首次排便時間[(3.42±0.46)d vs (3.70±0.57)d,P<0.05]早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胃腸道并發癥的發生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對護理滿意度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多媒體宣教模式,形象生動,能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在胃癌患者術后早期進水進食中的應用安全有效,提高了完成性,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利于患者康復,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胃癌術后;多媒體宣教;早期進食;胃腸道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5-0152-02
胃癌為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高,占我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化療及生物療法等,臨床以手術治療為主。術后早期經口進水進食能夠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免疫功能,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康復[1-2]。多媒體宣教是指[3-6]利用聲、像、圖、文等信息,最大程度的展現各種情境,展現方式直觀、形象、生動,簡單易懂,利于宣教對象對知識的掌握,作為網絡新型宣教方法被廣泛應用于醫療護理相關領域。我科采用多媒體宣教形式,有效提高了胃癌患者術后經口早期進水進食的完成性,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F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普外科擇期胃癌手術患者60例,按納入、排除標準隨機信封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實驗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9~63歲,平均年齡(44.5±10.5)歲;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學文化19例、初中文化5例、高中及以上者4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7~66歲,平均年齡(41.5±7.9)歲;文化程度:文盲1例、小學文化17例、初中文化7例、高中及以上者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所患疾病病理分期、手術方式等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胃鏡、病理確診為胃癌,擇期行遠端病變切除的患者;無其他較嚴重的精神疾患障礙;具有良好的家庭支持體系;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癥狀,溝通交流障礙患者;患者病情不穩定,合并有嚴重心肺疾患;術后經鼻、胃管或吻合口管等喂養方式營養支持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術前1d由責任護士實施傳統的口頭及文字宣教,宣教內容包括飲食、運動、用藥,具體指導患者術后第1d進水量500 mL,第2d進水量1000 mL,第3d進水量1500 mL。實驗組:自制問卷,調查住院患者對于術后進水進食情況的認知需求,調查發現98%的患者及家屬有術后早期進水進食的知識需求。針對資料收集到的患者問題及需求,科室全體護理人員群策群力,團隊多次討論確立執行方案,自制視頻,針對不同患者的理解接受能力,提出的不同問題,錄制針對性的視頻指導,并對所有參加本研究的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以保證方案實施過程的準確性及記錄的及時性。具體視頻內容包括:飲食要領、活動與運動、并發癥的識別、藥物知識等,視頻中簡單的語言描述,明快的動畫設計,讓患者和家屬更方便記憶與理解,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參與性。對術后早期經口進水進食進行了細化、量化,術后第1 d進食流質,第2 d進食半流質飲食,第3 d起逐步過渡到易消化普食;第1d飲水量500 mL,每小時30 mL;第2d飲水量1000 mL,每小時60 mL;第3d飲水量1500 mL,每小時90 mL。床邊懸掛自制的進水進食記錄單,完成后及時記錄,讓患者在進水進食過程提高自律性,確保既定目標量的有效完成。宣教實施過程如下:①播放健康宣教視頻,讓患者及家屬對術后早期進水進食的內容和方法有基本的了解。②現場示范指導,指導者針對患者觀看過程遇到的問題,如對進水進食過程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的演練及應對措施,通過個體指導、小組討論形式,幫助患者及家屬解決問題。對提出問題的患者給予肯定,激發患者術后康復的信心。③觀看效果評價,患者能掌握宣教的內容,確定術后可以按宣教標準執行,則該輪宣教結束。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干預后術后進水進食的完成率,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排便時間比較,術后胃腸道并發癥的發生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調查。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運用SPSS19.0軟件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性分析,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第1、2、3d進水進食完成率比較患者每日飲水量達到既定目標為完成,沒有達到既定目標為未完成。實驗組患者進水進食完成率高于對照組,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2.57±0.42)d vs (2.98±0.70)d,t=2.723,P=0.009]和首次排便時間[(3.42±0.46)d vs(3.70±0.57)d,t=2.110,P=0.039]早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
2.3術后胃腸道并發癥的發生 術后實驗組患者胃腸道并發癥的發生少于對照組(c2=23.146,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2.4患者滿意度 出院當天發放自行設計的滿意度問卷,分為滿意和不滿意。與對照組比,實驗組滿意29例(96.6%),高于對照組滿意21例(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胃癌患者術后具有營養風險的比例高達50.15%,這與患者惡性腫瘤的消耗、手術創傷刺激及術后原有胃腸道解剖結構改變有關[7-8]。傳統胃癌切除術后禁食至患者腸道功能恢復,期間靜脈途徑全腸外營養支持,加重了患者術后營養不良的發生。加速康復外科中國專家共識暨路徑管理指南(2018)指出[9],早期經口進水進食為胃腸道手術快速康復重要措施,可以避免經鼻胃管、經鼻腸管或吻合口腸管等營養支持方式引起的并發癥,如營養管的留置過程防堵管、防移位、防拔管、防誤吸、防錯接、防污染,鼻粘膜壓力性損傷等。早期經口進水進食能夠促進患者術后腸道功能的恢復,縮短排氣時間,改善患者術后營養指標和免疫功能,減少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
臨床健康宣教指導多為護理人員口頭及文字宣教方式,護理人員花費大量講解時間,宣教的效果受被教育者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影響,且為護理人員單方面的信息傳遞,患者被動的接受,枯燥乏味,實際患者術后實踐過程對宣教的內容不能很好落實,需護理人員重新反復指導,既增加護理工作量,同時又增加了患者及家屬的焦慮不安情緒。多媒體宣教方式生動有趣、形象直觀,可反復觀摩,加深患者對宣教內容的理解,能夠幫助患者起到緩解心理焦慮和恐懼的作用,同時能最大程度地讓護理人員從繁忙的工作中節省傳統口頭教育反復宣講的時間,并保證了宣教內容的同質性[10-11]。我科多媒體宣教內容制作完畢,患者和家屬觀看視頻宣教,具體步驟及效果更加生動的呈現給患者,使患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能夠了解術后早期經口進水進食的內容和方法,細化、量化進水進食的量,幫助患者完成每日的目標量。本文研究所示,實驗組患者術后進水進食的完成率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術后胃腸道并發癥的發生,僅1例發生腹瀉,在改變患者飲食種類,調整抗生素的應用后好轉;對照組患者術后1例主訴惡心,1例發生嘔吐,2例出現腹瀉不適,實驗組患者胃腸道并發癥的發生低于對照組;患者及家屬觀看視頻宣教后,對有疑問的地方,護理人員現場示范指導,教學互動,增進了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情感溝通,對護理滿意度優于傳統口頭及文字宣教。由此可見,多媒體宣教,能夠提高患者對宣教內容的重視度,促進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與護理,通過增進康復行為的方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從而加速疾病的轉歸過程。
綜上所述,多媒體宣教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在胃癌患者術后早期進水進食中的應用安全有效,提高了完成性,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利于患者康復,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林木. 早期經口進食在胃癌術后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藥, 2018, 13(2): 113-115.
[2] 楊洋, 夏燦燦, 江志偉, 等. 多模式健康宣教在ERAS胃癌病人術后早期飲水進食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腸外與腸內營養, 2018, 25(1): 24-27.
[3] 張慶芬, 趙岳, 李之華. 多媒體健康教育對胰腺癌化療患者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焦慮及應對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18, 33(2): 171-174.
[4] 馮碩, 豆艷明. 多媒體健康宣教對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術前焦慮的效果評價[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6): 149-150.
[5] 戴婷婷. 視頻宣教結合回授法在創傷性腦損傷偏癱患者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9, 12(1): 134-136.
[6] 張加榮, 丁玉琴. 術前視頻宣教對經橈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完成性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8): 191-192.
[7] 郭婭東, 辛樂, 閻玉礦. 早期經口進食在胃癌術后應用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 2017, 23(2): 271-280.
[8]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機器人與腹腔鏡外科專業委員會, 胃癌胃切除手術加速康復外科專家共識(2016版)[J].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7, 16(1): 13-17.
[9] 加速康復外科中國專家共識暨路徑管理指南(2018):胃手術部分[J]. 中華麻醉學雜志, 2018, 38(1): 24-28.
[10] 孔寧華, 昊迪, 吳軍樓, 等. 多媒體宣教干預對口腔種植手術患者牙科焦慮和疼痛的影響[J]. 口腔頓面修復學雜志, 2018, 19(6): 335-339.
[11] 張紅芳, 吳璐寧, 王知非, 等. 術前結合多媒體宣教對GERD患者的心理干預及臨床意義[J]. 浙江臨床醫學, 2018, 20(4): 762-763.
作者簡介:沈怡,本科,護師。E-mail:455532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