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宋小武
【摘要】目的:對2009年至2019年在京某機關工作人員健康體檢中超重肥胖人群檢出情況進行分析,并予以健康干預。方法:選定2009年至2019年我單位參加健康體檢的共計8 799名在職人員,分析超重肥胖人群的檢出情況,并予以保健干預。結果:2009至2019年參加健康體檢在職人員共8 799例,2009年超重與肥胖率分別為30.15%、12.25%;2010年年超重與肥胖率為32.06%、11.35%;2011年超重與肥胖率為30.31%、12.20%;2012年超重與肥胖率為29.95%、14.45%;2013年超重與肥胖率為29.37%、12.48%;2014年超重與肥胖率為29.10%、11.17%;2015年超重與肥胖率為30.95%、14.80%;2016年超重與肥胖率為28.74%、13.78%;2017年超重與肥胖率為42.52%、11.95%;2018年超重與肥胖率為41.87%、10.79%;2019年超重與肥胖率為41.50%、12.76%。結論:11年間在職人員超重肥胖檢出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且呈上升趨勢,應予以高度重視,避免引發各種慢性疾病,做好保健干預對超重肥胖的預防、控制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健康體檢;肥胖;健康干預
[中圖分類號]R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5-0189-02
受各種因素影響,人們飲食發生了很大變化,再加上活動量降低,導致超重肥胖人群越來越多,超重肥胖已經成為全球性重點關注問題[1]。超重肥胖對機體造成危害巨大,如誘發各種慢性疾病,同時也有研究顯示,超重肥胖人群是癌疾病高危人群[2]。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健康體檢中超重肥胖人群數據資料,并提出針對性健康干預,以保證超重肥胖人員身體健康。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 選定2009年至2019年期間我單位參加健康體檢的共計8 799名在職人員。
1.2方法 對2009年至2019年間在職人員體檢總體狀況進行分析,并分析在職人員體檢超重與肥胖檢出率。超重肥胖判定標準[3]:超重為>28~≤24 kg/m2;肥胖為≥28 kg/m2。
1.3統計學處理 將此次研究所得數據納入到SPSS19.0軟件中,使用(例, %)表示研究獲取單位數據,組間數據在對比時采用卡方檢驗,各數據之間具有差異為P<0.05。
2 結果
2.1在職人員體檢總體狀況 2009年共832例,2010年共809例、2011年共841例、2012年共902例、2013年共1 018例、2014年共737例、2015年共605例、2016年共813例、2017年共827例、2018年共808例、2019年共607例,共計8 799人。詳見表1。
2.2在職人員體檢超重與肥胖檢出率狀況 除2013年外,其余年份男性超重、肥胖檢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趙芳紅[4]等人在“北京市3類職業人群超重肥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的報道中指出,在北京市4個城區內共選擇6家單位,分析18~60歲職工超重肥胖情況,職業分別為公務人員、科技人員、企業人員,其中男性共985例、女性為898人,公務人員、科技人員、企業人員分別為1 106例、432例、360例。得到以下幾個結果過:①總超重率、總肥胖率分別為29.8 %、9.2 %;②公務人員超重率、肥胖率分別為31.5 %、9.0 %,企業人員超重率、肥胖率分別為22.8 %、11.8 %,科技人員超重、肥胖率分別為31.1 %、7.4 %;③女性工作人員超重肥胖率較高、女性科技人員與企業人員超重肥胖率較低;④公務員超重肥胖率主要集中在34~50,科技人員超重肥胖主要集中在31~50,企業人員超重肥胖率主要集中在41~50。在本次研究中,超重肥胖情況較為嚴重,且男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女性,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①相較于女性而言,男性健康觀念較薄弱:沒有意識到超重肥胖的潛在危害、對自身健康缺少關注,體重在有所增加后并沒有重視;②缺乏有效運動:在職人員以腦力工作為主,上下班以乘坐公交、開車為主,身體消耗量遠遠低于攝入量;③心理因素:機關工作人員長期處于“5+2”、“白+黑”工作狀態,不僅工作量較重,工作壓力也逐漸增加,身心俱疲,身體的疲勞再加上心理上的不良情緒,進而造成情緒低落、焦慮,往往通過進食或吸煙、飲酒等方式緩解;④性別與年齡因素:有學者指出,男性超重肥胖率是比較高的,女性在絕經后超重肥胖率會逐漸增加,分析其原因為雌激素分泌。也就是說男性與絕經后女性是肥胖超重高危人群[5]。⑥遺傳:肥胖不僅是后天形成的,也是先天的,也就表示肥胖示可以遺傳的。
目前我國經濟有了很大提升,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再加上生活、飲食發生了變化,如工作量增加、運動量減少、食用重油食物等,這些都會導致肥胖。大量研究證實,對于多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來說超重肥胖均是主要危險因素,超重和肥胖雖然帶來危害重大,但是超重和肥胖是可逆的,一旦發現超重肥胖應及時予以健康干預:①提高對超重肥胖危害認識:在職人員受工作、家庭等影響,長期處于高壓狀態,單位定期組織體檢,根據結果做健康評估,重視異常檢查結果;②加強宣傳:提高保健意識,制作張貼宣傳畫報,強調超重肥胖危害、運動重要性、健康小常識等,重點關注體檢超重肥胖人群,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進行隨訪,并詳細收集有關情況,進行針對性宣教;③提倡良好飲食習慣:定期組織健康講座,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作為依據指導在職工作人員形成合理膳食結構,使干預具有規范性、科學性;④以單位為主體組織開展體育活動,鼓勵在職人員積極參與,養成長期有效的運動習慣;⑤充分重視體檢結果,監測超重肥胖人群指標變化情況,做好健康宣教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導;⑥心理指導:定期展開心理指導,學會自我調解,保持積極、樂觀心態。
基于上述健康干預方式,近年來我單位對職工健康予以了高度重視,通過健康講座、健康歌手冊傳授健康知識,加強健康生活理念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知識的宣傳;堅持體檢后個性化的體檢報告解讀及針對性健康輔導;聯合工會定期舉辦健步走、球類競技、廣播操比賽等體育活動,組織成立長跑俱樂部等運動項目團體,吸引更多的在職人員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形成持續的運動習慣;指導機關食堂調整配餐、改善在職人員的膳食結構;關注職工心理健康,不定期聘請專家開展心理講座及咨詢,指導職工自我壓力疏解。
總之,本單位在職人員超重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應予以高度重視,避免引發各種慢性疾病,做好保健干預對超重肥胖預防、減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夢雅. 河北省某綜合性三甲醫院醫務人員連續五年健康狀況研究及相關因素分析[D]. 河北: 河北醫科大學, 2017.
[2] 陳芳. 對超重肥胖人群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 3(10): 167, 174.
[3] 王隴德. 健康管理師[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21-22.
[4] 趙芳紅, 李英華, 劉敏, 等. 北京市3類職業人群超重肥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健康教育, 2014, 30(3): 202-207.
[5] 鄭國蓮, 龔薦俠, 張順瓊. 2016年健康體檢超重肥胖人群的分析與健康干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76), 3-4, 6.
*通信作者:宋小武,農業農村部機關服務局門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