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中,敘事心理治療方法論和交互式閱讀療法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通過對大學生的敘事心理閱讀干預和交互式閱讀的文本認知和精神感知系列程序分析,嘗試構建大學生敘事心理閱讀療法的機制模型,并以華東理工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兩所高校圖書館進行實踐,提出高校圖書館在突發公眾事件中閱讀推廣的建議。
【關鍵詞】公共衛生事件;敘事心理;閱讀療法
【中圖分類號】G25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1)33-0126-03
基金項目:2020 年廣東省圖書館科研課題“高校圖書館線上服務模式及績效評價研究”(編號GDTK2035)。
一、引言
(一)公共衛生事件的“閱讀療法”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復雜性、交互性、專業性及影響力的日益增強。[1]面對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閱讀推廣人需調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讀者的心理素質。然而,閱讀療法作為一種新穎的輔助心理療法,國內理論研究和實踐積累均較薄弱,特別是公共衛生事件下的閱讀療法應急服務研究尚未引起重視。[2]基于公共衛生事件的視角開展交互式認知閱讀敘事心理療法探索與研究,采用線上和線下交互式敘事心理閱讀模式和將應急網絡化閱讀方式與傳統閱讀方式的優勢結合,有助于大學生人格結構的修復。
(二)敘事心理治療方法
二十世紀中期,敘事心理治療作為一種后現代主義心理咨詢與治療模式應運而生, 它是對現代心理治療模式的解構。[3]《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被認為是敘事心理治療誕生的標志。Parry和Doan在《故事再視覺》中提倡一個解構和重新審視故事的過程,對敘事和意義建構的關注在一些領域正在發展敘述性方法論。[4]
在國內,馬一波、施鐵如、楊廣學等從后現代視野角度介紹了敘事心理治療的現狀及特點。李明與楊廣學的《敘事心理治療導論》是國內專門系統介紹敘事心理治療的專著。[5]
二、公共衛生事件中交互式敘事心理閱讀范式分析
(一)敘事閱讀心理流程
交互式敘事閱讀心理療法重視讀者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狀態和常態化時期的差異性,設計兩個不同時期的閱讀方案,建構一個新的閱讀文化場、主導積極影響的人生故事,創建有利于大學生 “對話”與“交流”的平臺。
本研究以敘事心理治療方法論為指導,以交互式閱讀療法為主要手段,根據大學生在的不同時期身心特點,挖掘大學生的隱性知識和顯現知識,設計了一套交互式的敘事心理閱讀療法活動程序,并實施一套敘事心理干預方案,探討閱讀療法對提升大學生心理的作用及其起效因子,構建了一個閱讀療法作用機制模型,并設計了公共衛生事件敘事閱讀心理流程范式(見圖1)。
在敘事心理閱讀活動中,通過文本認知、文本解構、交互對話、文本重構、持續互動幾個步驟,重新建構讀者的心理結構,知識結構,故事結構,從而探究讀者對問題的解構和自我價值的重新認知,健全人格的自我完善。
(二)閱讀平臺系統規劃和實驗設計
公共衛生事件充斥著一種不確定性,大學生越來越表現出“異質性”,產生綜合性的心理應激狀態,對釋放壓力類書目需求較大,他們需要通過閱讀來消除焦慮情緒,以祛除抑郁情緒、提高心理調節能力,如選擇“勵志類”和“科普類”圖書。[6]
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狀態和常態化時期的臨床表現不同,根據閱讀療法的“認同、凈化、領悟”原理,閱讀治療原則為“疏郁安神,移情易性”,設計不同時期的閱讀步驟,即治病先治根,要能直抵人的內心世界。通過相關閱讀,誘導人們發泄出心中的郁結和憤怒,排空不良情緒,轉移注意力,自發修正錯誤的認知,徹底擺脫負面情緒,重新恢復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華東理工大學圖書館慧讀講堂和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紫荊慧讀為學生提供公共衛生事件敘事心理閱讀空間,打造一個閱讀文本交融、地域文化交融、背景知識交融的交互式平臺,書目的開列是閱讀療法的重要環節,采用線上主題書目推薦模式、云閱讀和線下專題讀書活動模式相結合的綜合閱讀療法,讓學生讀者在集體文化氛圍里重新構建自己的敘事文本,加強自我效能,培養積極心理。如圖2所示,公共衛生事件敘事心理閱讀療法平臺實施如下:
(1)應急狀態敘事心理活動開展線上“心理學類”“抗抑郁類”等書目導讀。微信平臺上開展《愿你我皆有美好心靈》和《心智與情緒管理》主題導讀,實施“云”閱讀服務模式,云閱讀具有個性化、開放化、跨平臺無障礙等特點,讀者可以分布于不同的地理位置。
華東理工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讀者通過騰訊會議提供閱讀服務分享會,輔以微信群作為讀書會準備的溝通平臺,29名分布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的讀者參加本次活動,讀書會是“云”閱讀結構式泛讀模式:在主題書目下選擇自己心儀的書目,分享了《心理韌性的力量》《槍炮,病菌與鋼鐵》等書籍。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狀態現狀敘事心理活動開展“情感類”書目導讀:微信平臺上開展《尋找你內心深處的芳香》和《自我管理與成長》主題系列書目導讀,線上開展“云”閱讀非結構泛讀模式:根據書目自由選擇自己心儀的書目,開展了“自律,遇見更好的自己”主題讀書會,31名讀者參加本次活動,分享了《生命的重建》《奇特的一生》《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有序:關于心智效率的認識科學》等書籍。
(2)常態化敘事心理活動開展線上和線下聯動微信平臺上開展“勵志類”和“科普類”書目導讀:《探究科技,夢幻未來》和《走近人工智能》主題導讀,線下開展結構式精讀模式:在主題書目下精選一本書共讀,41名讀者參加本次活動,開展《未來簡史》和《人工智能簡史》讀書會活動。
(3)根據被推薦的書目文本,探索自我發展的不同階段。敘事心理閱讀療法干預大學生的敘事心理實驗過程設計可分三個階段:敘事心理閱讀活動前測階段,閱讀活動干預,敘事心理閱讀活動后測階段。
從公共衛生事件大學生心理視角出發,不再把穩定統一的心理結構作為心理健康的標志,注重大學生在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狀態和常態化時期所處的背景環境和內心世界,交互式敘事心理閱讀活動前調研大學生的地域文化背景、知識結構以及不同時期的心態。敘事能幫助讀者發現非常有意義的例外事件和經驗,從文本的主題提供新的切入點,重新調整讀者的情緒,選擇生活中的材料,重寫人生探索,在探索問題中重新調整視野進行自我救贖。訪談法探索敘事閱讀療法的起效因子,目的性抽樣,異質性抽樣進行《敘事心理問卷》調研,調查自我完善、自我效能、心智平衡、自信樂觀四個因子構成,經信度和效度檢驗,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和內部一致性信度。閱讀前后測出結果進行比較,得出實驗結論。利用質性研究發掘閱讀方法的作用機制,完善敘事心理閱讀療法的理論基礎,拓展敘事心理閱讀療法的適用領域,激發大學生的心理敘事動機,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實驗差異比較
公共衛生事件敘事心理總分包括自我救贖,自我效能,心智平衡,希望樂觀四個維度。對照組閱讀活動前后測的結果比較,為了解在不經閱讀療法干預的自然狀態下,對照組成員在敘事心理及其各維度上的變化,對該組成員實驗前測、后測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如下(見表1)。
表1敘事閱讀心理療法實驗前測后測差異比較
注:數據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顯著性p<0.05表示差異顯著,用*號表示。
敘事心理閱讀活動的前后測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閱讀后測得敘事心理總分和自我調整、自我效能、心智平衡、自信樂觀分維度分數顯著高于閱讀活動前得分。
(四)實驗結論
(1)根據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狀態和常態化時期的不同設定了回憶敘事組活動方案、現狀敘事組活動方案、未來敘事組活動方案。讓學生讀者在不同的閱讀環境下發展個性,根據文本的主題選材重新立意建立心靈閱讀空間和思維空間,從而解決面臨的問題。在文本認知基礎上,引發學生讀者交互對話,讓讀者對作品產生認知和感受兩個方面的共情,深度挖掘作品的精神內涵,指導學生從自我出發,調整閱讀情感,恰當選擇生活中的材料,構建新的文本。
(2)公共衛生事件視角下的敘事心理閱讀療法對學生讀者有顯著的干預效果,能夠有效調整自我意識、加強自我效能、促進心智平衡、完善學生讀者的知識結構、改善學生讀者的心理結構和提高學生讀者的心理健康。敘事閱讀心理療法作用機制模型如圖3所示。
圖3敘事閱讀心理療法作用機制模型
三、公共衛生事件中敘事心理閱讀療法展望
公共衛生事件視角下的敘事心理閱讀療法可以生成一個良性生態循環:① 審美評價;② 內外對話;③ 自我調整;④敘事建構。通過敘事心理功能的呈現,觀察到學生的心靈和思維空間,促進大學生人格的修復與成長,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以及推動個體心理持續的良性的內在和外在心理環境的平衡建構。
公共衛生事件視角下敘事心理閱讀療法引發學生讀者的共情包括認知和感受兩個方面,注重學生讀者在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應急狀態和常態化的心態的差異性。閱讀活動中因為諸多因素影響不可控制的變量,因而還有少量因素沒有得到具體分析。公共衛生事件敘事心理視角下的閱讀療法服務的建議:敘事心理交互式主題隨著公共衛生事件發生過程變化,要選擇相適應的形式和內容,讀者的數量也要適當控制,以便每位讀者得到心靈的舒展,從而使讀書會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喻夢倩.面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公眾科學應用探索及平臺體系構建[J].情報資料工作,2021,(01):99-104.
[2]馬杰.試論音樂治療[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2):138.
[3]方必基,張櫻櫻,童輝杰.敘事心理治療述評[J].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6,6(1):76-78.
[4]Brian Brown,Peter Nolan,Paul Crawford.Interaction,language and the "narrative turn" in psychotherapy and psychiatry[J].Soc.Sci.Med1996,43(11):1569-1578.
[5]汪新建,朱艷麗.敘述方式,自我視角與自我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0,(12).
[6]王景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圖書館閱讀療法應急服務研究——基于后疫情時期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閱讀療法需求與應用調查[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0,38(6):28-36.
作者簡介:
季頻,女,漢族,湖南華容人,碩士,館員。研究方向: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