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艷軍
摘要:數學這門學科最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思考能力。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針對性,要展現小學數學課程的實際應用價值,就要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本文從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出發,論述在課堂教學環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字: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培養策略
隨著教學不斷的探究和改革,小學數學教材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教材內容銜接更緊密,由于小學生的心智發展還不健全,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數學知識,還能夠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2)教材內容突破以往枯燥的知識,有了更強的創新性,與生活結合較為密切,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對生活和數學都有更好地理解。教師如果能夠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教學思維能力,能夠使學生的整體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重視數形結合
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要重視數形結合教學,不斷優化小學生的思維深度,加深其對各類知識點之間聯系的了解,讓學生將不同類別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周長計算的過程中,計算方式一般可以分為三種:①長+寬+長+寬;②長×2+寬×2;③(長+寬)×2。雖然這三種計算方式得到的結果是相同的,但是它們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思維方法。第一種計算方式是一種線性的思維方式,將長方形每條邊的邊長作為獨立的個體進行求和;第二種方式是一種歸納總結的思維方式,將相同類型的物體合并,將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求和后進行計算;第三種思維方式則是典型的數形結合思維,先求長方形的長和寬的和,再求其二倍,將邊長和長方形的特性相結合,是培養小學生在了解長方形性質的基礎上結合數字運算的一種思維深化,可以將學生原本的抽象化思維進行具象化的體現,不斷探索相關知識點的核心本質。在分析問題、觀察問題、解決問題、深化思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強調思維模式的轉變,讓學生在理解不同計算方式的過程中發掘每種計算方式的優點和缺點,并將這種優點靈活地運用在適當的解題需求上。
二、重視情境構建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還需要教師重視情境化教學,將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在小學生進行各類知識點學習和數學類型題解答的過程中,情境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難點。而要讓學生更加靈活地將不同類型的知識點和數學思維相結合,就需要為學生構建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將單純的公式定理和自身的親身體驗相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并有目的地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學習各類幾何形體的過程中,我可以組織學生做幾何形體的搭建游戲,讓學生使用教學道具將正方體、長方體、球體等不同的幾何體進行趣味圖案的組合。這種教學方式類似于中國古代的傳統游戲———七巧板,讓學生利用規則的幾何形體,結合自身豐富的想象力對不同形狀和圖案的可能性進行探索。有些學生會利用現有幾何體拼搭成建筑物、汽車、飛機、動物等,在了解了幾何體邊長、周長、形狀、位置等特性的基礎上,能夠創造出無數種可能性。而有些學生由于缺少對實際生活的觀察,缺少對各類事物的感受,則很難將幾個形體和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物進行有機關聯,這就說明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邏輯分析能力有所欠缺。為此,在創建相應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仔細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事物,找到共性,和已經學過數學知識相關聯,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并將各類知識點進行靈活多變的應用。
三、重視實際應用
例如,雞兔同籠問題就是最為典型的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數學計算的題型之一,通過不同條件的構建讓學生去了解雞和兔子之間存在的生物差異性,將雞和兔子的腳的數量作為一種隱性的已知條件,就是拓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優化實際生活問題解決應用的一種嘗試和探索。另外,教師也可以在各類應用題解答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將數學思維和實際生活進行緊密關聯。
四、重視因材施教
小學生數學方面的能力發展通常極不平衡,一方面,他們年齡較小,心理和生理還不成熟,在理解能力、注意力、精力方面都相對較弱;另一方面,學生個體之間的智力和能力發展有較大差異,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能力發展受年齡影響較大。基于此,教師在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時不能一概而論,而應因材施教,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數學教學,將學生按照數學基礎、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等分層,然后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例如,在學習“折線統計圖”內容時,可以分層設計教學目標和內容,對于基礎水平不是很高、學習能力不是太強的學生,只需能夠按照數據統計表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并進行簡單分析即可。在此過程中重點發展學生的統計思維,對于中等學生則需要進行較為深入全面的數據分析,并進行一定的數據預測,重點發展學生的分析思維,對于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預測后能提出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側重發展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可以大大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效率。
五、結語
總而言之,思維能力是推動學生個人素質穩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要學會“辭舊迎新”,在舊的教學制度中尋找可用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帶動學生的思維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達俊.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分析[J]. 成功(教育),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