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舞蹈劇目主要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達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人物是舞蹈劇目中描寫和表演的主要對象。可見,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舞蹈劇目創作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是舞蹈劇目創作的精神寄托和靈魂。本文通過研究如何在舞蹈表演中有效塑造人物形象,為以后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奠定理論與實踐基礎。
【關鍵詞】 舞蹈;人物形象;塑造
【中圖分類號】J71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35-0089-02
舞蹈是通過舞者姿態萬千的肢體語言,進行動態敘事的一種藝術形式。刻畫和塑造人物的生動形象是舞蹈演員的首要任務,舞蹈敘事的主題,通過舞蹈演員靈動的肢體語言在舞臺直觀呈現。所有成功的舞蹈劇目,必然在作品中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正如歌德所說:“人對人最感興趣。”所以,如果塑造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形象,那么這個舞蹈曲目就成功了一大半。舞蹈劇目中的人物應該如何塑造呢?主要有以下六種形式。
一、人物形象塑造中的情境想象
李澤厚先生在《略論藝術種類》中說:“舞蹈主要不是對人物行為的復制,而是對人物內心的表達。不是為了再現事物,而是為了表達性格,不是為了模仿而是為了比較。”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一定要有鮮活的性格。即使是小舞或者小品舞蹈,也要刻畫人物的性格。只有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面貌,才能產生感人的效果。
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一定的情境想象。比如:一個微笑,一句話,主角的一個動作等。再加上藝術的強化,創造出具有典型人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一個舞蹈演員只能在情境想象中模仿或探索,這樣的人物形象具有特定的、生動的、獨特的人物特征和藝術效果。《中國媽媽》主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把握上抓住了“母親”的特點和本質,重點講述了日本兒童的教育和中國母親的生活場景,表現了一位偉大的母親對日本孤兒的愛。所有這些都需要舞劇的表演者在自己的情境中進行想象,使表演生動細膩。
二、人物形象塑造中的情節設計
劇情是舞臺表演所必需的,是舞蹈演出的命脈。舞蹈作品中“情節”的設定非常重要,表達了舞蹈的主題,明確了舞蹈的內容,促進了情感的發展,是動態敘事的演變發展過程。舞蹈從開始、發展、高潮直到結束皆受其指導。在舞蹈演出過程中,人物情感必然產生并且會發生變化。劇情發展中的矛盾,有時為人物情感的表達創造了條件,循序漸進為舞臺環境營造氛圍,最終實現舞蹈情感思維的外化。
在抒情舞蹈中,人物形象有時不是很清晰,他們可能是人,也可能是風景,但他們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感同身受,進而塑造生動形象的表現;在這種敘事舞蹈中,必須有生動的情節、指定的動作和音樂、特定的主題和事件來塑造和表達人物,從而表達舞蹈的主題情感。
比如《爬坡上坎》中為了表達這樣一個活潑開朗的人物形象,特意選擇了適合人物形象的輕快動作,最簡單的日常動作就是主題,因為主題非常貼近生活,符合人物性格。而且和節奏很合拍。基于此,根據形象的需要,運用夸張等藝術手法進行發展。在《爬坡上坎》中,表演者以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的形象出現,表演了奔跑、跳躍、扭動等夸張的動作,表現出一個開朗快樂的女孩形象。它由幾個場景組成,都是以舞蹈為基礎的,劇情設計給人帶來輕松的笑聲和愉快的心情。
三、形象塑造中肢體情感的語言化
舞蹈表演的物質材料是舞者的身體,演員的身體具有藝術表現和情感表達的功能。身體的運用是演員表達情感最重要的方式。在舞蹈作品的創作和傳播過程中,舞者成為舞蹈美的創造者。在舞蹈作品的創作中,演員的肢體動作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舞蹈肢體語言的構成也決定了舞蹈作品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意義。
在舞蹈作品的創作中,演員的身體動作極其重要,舞蹈身體語言的構成不僅決定了舞蹈作品的外在形象,還決定了舞蹈作品的內在意義。
作品《鵲橋仙子》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對象,主要動作素材取自古典舞《韻》,將古典詩詞融入動作之中。舞蹈動作“如流水般行走”是連續的,動作風格滲透著身體節奏的“圓”。在作品中,結合古典韻腳結合情感表達,塑造了一個柔和悲涼的舞蹈形象。在凄美蒼涼的古典詩詞中,人物的情感變化貫穿其中。
四、人物形象塑造中的音樂感悟
舞蹈曲目和音樂緊密相關,密不可分。舞蹈和音樂是一對暹羅兄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舞蹈依靠身體來表達人物形象,音樂依靠洞察力來理解曲目的主題、思想和感情。
音樂直接把舞蹈的節奏和情感傳達給觀眾。舞者必須具備感受、理解的能力,捕捉并表現音樂情感的能力,和控制節奏的能力。在聽音樂時,必須能夠靈敏地辨識音樂中所包含的情緒和情感。同時,演員必須具備與音樂節奏和旋律合拍的能力,才能準確把握音樂中的情感。就像舞蹈《老伴》,音樂是非常特殊的,有一個獨特的節奏。在表演舞蹈《老伴》時,舞者需要對音樂的節奏心領神會,才能準確感受到“老太太”形象的特點。比如,音樂一開始,歡快輕松,情緒的醞釀,再結合身體動作,讓舞者瞬間進入所要表達的角色。最后一段,音樂節奏變得緩慢,以抒情為主。當音樂響起時,它很快代替了“我”在夕陽下,與妻子相依為命。那一刻,這位老人感受到了妻子的愛,他們彼此相依為命。
因此,音樂的力度和速度能讓觀眾產生意想不到的感受,使舞者更好地體驗角色,融入角色,準確地傳達情感,它能將舞者的情感與角色融為一體,啟發角色。舞蹈的情感表達了舞蹈的主題,氣氛將被觀眾替換成故事。
五、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內心臺詞
舞蹈是一門綜合表演藝術。在舞蹈人物的創作中,必須表現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無論是聽對手臺詞時的內心語言,還是內心感受的表達,這種內心語言豐富多彩,可以是一個句子,也可以是一個單詞,甚至是一個感嘆號,在句子形式上有時完整,有時殘缺。舞蹈演員們使用內心獨白,使得劇中人物豐富的思想在舞臺清晰呈現。
內心臺詞影響舞蹈表演的心理因素,也是演員用于塑造角色的重要工具。內心臺詞的構建需要演員分析理解舞蹈中人物的情節和性格,在舞蹈情節中捕捉人物當下的內心感受,進而才能更好地用舞蹈來呈現。演員必須把自己放在情節中,調動自己內心的感情。這豐富了人物的情感,進一步完善了人物的內心獨白,實現了由內而外的表演。
建立人物之間的關系,必須構建人物的內心獨白,讓舞者能夠更準確快速地把握人物性格,塑造出更貼近舞蹈主題的人物形象。
比如舞蹈《中國媽媽》,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母親撫養日本孤兒的感人故事。它表達了中國母性的偉大和母愛的博大,展示了一個民族的博大胸懷。因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成千上萬的人失去了生命,但當這位中國母親看到這個孤獨的小女孩時,它向世界上每一位母親展示了這座城市本身的偉大母性,最終在每個人憤怒的目光下接受了這個日本小女孩。
六、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個性化服飾
如今,舞劇作品呈現多樣化、數量化的趨勢。在千姿百態的舞劇作品中,要想突出自己的作品,就必須想方設法從各個方面在舞劇中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服裝是舞劇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在舞劇作品中,應該如何運用服飾的個性化來呈現呢?在設計個性化服裝之前,必須明確舞劇中的人物,根據人物形象設計個性化的舞劇服裝,并運用色彩、剪裁、風格等來呈現個性化服裝。例如色彩。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含義。一個好的色彩組合,不僅可以給舞蹈角色一個生動的生命,而且可以渲染舞臺。
比如《紅色娘子軍》,作為我國第一部舞劇,紅色舞裝的設計突出了娘子軍的個性特征和作品想要表達的主題。畫面中,女主人公身著紅色服裝,帶領革命女兵抵抗反動勢力,戰勝地主和霸凌,展現了女性的勇敢,同時也突出了紅色娘子軍主題舞的創作,使舞蹈人物血肉相連,觀眾更有能力體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舞蹈背景后面的橫幅也用紅色來增強氣氛,包括士兵手臂上的紅色緞子。紅色代表激情,代表憤怒,代表希望,代表紅軍,設計巧妙地呼應了紅色娘子軍的主題。
七、結論
一個成功的舞蹈劇目首先要塑造非常優秀的角色。這些著名或經典的舞蹈角色,會超越時空和國界的限制。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每一部舞蹈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舞者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再創造是非常重要的。舞者必須對自己塑造的角色進行思考并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更加夸張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完成情感轉化,從而激發內心豐富的情感,在表演中完美呈現角色的立體形象。人物塑造與故事敘述相結合,使觀眾身心沐浴在舞者建構的情感世界。
參考文獻:
[1]平心.舞蹈表演心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
[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5.
[3]胡爾巖.舞蹈創作心理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7.
[4]隆萌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5]平心.舞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葉寧.舞論集[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
[7]于平.舞蹈文化與審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8]李錦云.表演心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陳彥汀,女,甘肅蘭州人,本科,蘭州歌舞劇院,中級職稱,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