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震宇
【摘要】 流傳于人類社會的各類童話傳說與人類的精神世界有著緊密聯系,因此常常表現出某種固定的敘事模式?!袄^母型故事”就是其中之一。除了體現人類一直以來懲惡揚善的道德取向,以繼母繼子間的沖突作為主干的“繼母型故事”還揭示著原始人類對生命與生殖的無意識崇拜。榮格將體現這種無意識的原型意象命名為“大母神”,以兇惡著稱的繼母正是這一原型的形象化呈現。繼母形象的固化與改寫,側面反映出人類對母性的認識以及人類文化的流變。
【關鍵詞】 繼母型故事;繼母;大母神;原型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32-0029-03
1950年,《灰姑娘》動畫電影的上映,成功地將華特·迪士尼從資金緊缺的困境中拯救出來。自此,灰姑娘成為了繼白雪公主之后,又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公主形象。然而,當代思潮的蓬勃發展推動了對經典的重新闡釋。近幾年,人們試著將目光由美麗的灰姑娘轉向了一直躲藏在黑暗中的繼母。在當代藝術家們的筆下,以往無端的繼母子沖突被改寫成一場場溫情喜劇。人們這才發覺,看似千篇一律的童話傳說無處不與人類的精神世界產生著聯系。繼母型故事顯現出的普遍性與相似性,提醒了人類曾經對生命與生殖的無意識崇拜。這種被稱作“大母神”的原型體驗,隨著時間的沉淀慢慢以繼母的形象留存在了人類的故事之中,并將隨著文化的流變改換自己的面目。
一、繼母型故事的結構主義分析
想弄清繼母型故事的敘事結構,首先要從故事的基本內容入手。盡管格雷馬斯的符號學已不再風光,但它為研究文本而建立一套通用的分析框架的努力,倒很適用于具有一定敘述框架的童話傳說。在符號學的二元對立原則的基礎上,格雷馬斯提出的“行動元模式”包括三組“二元對立”的行動位,它們分別是:主體/客體;發送者/接受者;輔助者/反對者。借助“符號矩陣”的幫助將繼母等人物套入其中,可以知曉不同人物間的邏輯關系及其在故事中發揮的作用。
(一)繼母子間的沖突
繼母型故事的故事沖突主要集中于繼母與繼子之間。起因通常是繼母不愿繼子占有家庭中的部分利益,并對繼子率先采取極端的壓迫與驅逐行動,最終導致繼子不得已的反抗。但是,繼母子間的沖突只是整個故事的高潮,而非故事的唯一環節。故事的完整呈現,通常以“繼子失去生母”為開端。繼子因失去親生母親的庇護,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這一情節預示著家庭內部的平衡被打破;隨后,“繼母的到來”使得人物間的權力徹底走向不平衡。此時,繼母與繼子在權力上處于完全的不對等地位。繼母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壓迫乃至驅逐繼子;最終,繼子不得不通過“獲得家庭外部的成功”來戰勝繼母,將權力重歸于平衡。
在《中韓日繼母型故事比較》一文中,作者對“繼母型故事”做出如下定義:“繼母型故事不僅僅是指繼子受到繼母虐待的單純事件。它一般是指幼小的孩子失去親生母親之后,隨著繼母進入家庭并受到其各種虐待,最后得到貴人的相助戰勝逆境,獲得成功,并得到幸福的婚姻,而繼母則受到懲罰等具有一定框架的口傳故事的總稱。”可見,對繼母型故事的分析不能僅局限在繼母子間的沖突上,而要統攝故事發展的三個階段。
對人物的關注也不能僅停留于繼母子?!袄^母型故事”中的人物通常有以下五類:狠毒的繼母、受欺凌的繼子、為繼子提供幫助的動物或仙子、繼母的孩子以及繼子的生父。一些以女性為主人公的童話中,還會有一個最終與主人公相愛的“王子”。但是細讀文本后不難發現,“繼子”與王子之間往往缺乏互動。尤其當女權主義思潮興起后,童話所宣揚的真愛觀也遭到了質疑。“王子”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逐漸弱化,僅僅是繼子理想追求的象征。所以,暫且將這一人物排除在行動位之外。以上五類人物,盡管有些人物在故事之中顯得可有可無,他們卻依然普遍存在于各個地區、各個時期的繼母型故事之中??梢姡麄冸m是小人物,但對于故事的完整構成仍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善與惡的二元對立
繼母繼子間的沖突只是表層的故事情節。通過尋找三組行動位在故事中的對應關系,才能得知故事之下的內在話語。
首先確定主客體關系。在繼母型故事中,繼母子沖突是核心情節,故將繼子作為故事的主體。而繼母作為實施壓迫的一方,一直在阻礙繼子的正常發展。她是繼子的對立面,也就是故事的客體。繼母與繼子的對立構成故事的基本邏輯。其次,關于發送者和接受者,羅蘭·巴爾特建議把“發送者”改為“力量”。
結合上文所舉的例子,由于繼子面對繼母所處的弱勢地位,所以每當繼子受到阻礙時,便會出現一些具有神力的動物、仙子或者巧合為之提供反抗的力量。他們均是力量的發送者,暫且概括為“神力”。而作為主體的繼子,自然獲得了主體與接受者的雙重身份。這種同一人物指向兩個行動位的情況并不違反符號矩陣的規則。最后,輔助者和反對者在敘事中分別起著幫助和阻撓主體的希望和目的實現的作用。輔助者即“神力”,他們在繼子與繼母的斗爭中不斷出現并為其提供幫助。而小說中的反對者,根據其阻力的大小,也可分為主要反對者與次要反對者。除了繼母這個主要反對者,繼母的孩子以及繼子的生父承擔起了次要反對者的身份。他們或是對繼子的苦難無動于衷,或是與繼母一同向繼子施暴。他們的行動在一定程度上也發揮了阻礙繼子發展的作用。
三組行動位清晰地將故事中的人物劃分為兩派,一方是以繼母為代表的惡人;另一方則是以繼子為中心的善人。善與惡的對立作為文學的經典主題,在童話傳說傳播的過程當中被不斷加強,以幫助人類形成對道德觀念的基本認知與判斷。但此時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如果童話傳說就是為了傳遞善終將戰勝惡的價值判斷,那讓“神力”直接懲治惡毒的繼母不就行了?為什么偏要好事多磨,讓繼子經歷反復的斗爭。這難道只是為豐富情節所需嗎?
(三)生與死的深度對抗
深入文本,超越繼母與繼子的沖突,超越善與惡的對立,繼母型故事其實揭露的是人類個體的成長體驗?!吧窳Α敝荒転閭€體的成長提供幫助,絕不能代替個體成長。
生母的退場與繼母的出現,將繼子的人生被劃分為了三個階段。起初,繼子在生母的懷抱中無憂無慮地成長著。隨后,繼母來臨阻斷了繼子一切發展的可能性。但繼子也因此獲得了自我意識的覺醒。與擺脫繼母相比,繼子更重要的是獲得了自由的權利。
不妨設想,假如繼子沒有反抗成功,他的結局會是怎樣?他可能會被狠毒的繼母殺死,可能會被繼母拘禁一生以充當家里的奴仆……繼母則一直在扼殺繼子的生存欲望,而繼子則一直在致力于爭取生的權力。對生命而言,最重要的是成長。因此,“神力”的每一次登場,都不是為了直接抹殺“死亡”而存在。它的意義是幫助生命成長,而非代替生命成長。
西方童話中的灰姑娘進入了正常人的社交圈,與王子相識而擺脫家庭的束縛;中國神話中的舜成功地開墾了荒地,養活自己的同時又實現了自立門戶;格林兄弟筆下的六只天鵝擺脫了女巫的詛咒,恢復人類的形體……每一個個體都通過對抗“繼母”,從而獲得成長,迎來新生。此時,一個圍繞著生命與死亡,以成長與非成長力量為支撐與阻礙關系的符號矩陣便形成了。
回顧個體的成長體驗,成長的過程總不會一帆風順。一些“非成長”因素時不時地給“生命”的成長增添阻力。依靠“成長”助力的“生命”永遠處在與那個以遏制“成長”為伴的死亡相對抗的境況之中。蘊含著死亡意味的繼母,反而為生命帶來了成長的契機。
二、繼母面具下的大母神原型
繼母的可怕與強勢,暗示了慈母的缺位。然而,故事雖然缺乏對生母的描寫,讀者卻總能在腦中勾勒出那位早逝的生母形象。她一定是善良的、慈愛的,是繼母的反面。母親為何會擁有如此矛盾的兩幅面孔?榮格認為,這與原始人類的生命意識與生殖崇拜有著密切聯系。為了將之與一般的人類母親區別開來,榮格賦予了她“大母神”的稱號。
原型一般是正面與負面的對立統一體,“大母神”原型也不例外。它既是孕育萬物的創生之母,又是吞噬一切的死亡之神。其產生的心理機制正源于原始人類地對生殖的崇拜。而原始人以為,只有母親才掌握著生殖的秘密。作為生命的孕育者、哺育者,母親創造生命,并為生命提供養料與庇護。這體現著她的以生命為代表的正向能量。該能量在具體的故事中體現為生母尚未去世的時期,孩子在生母良好的照料下得以健康成長。生命在初始時與母親形成一種相互羈絆的關系,她們誰也離不開誰。不過,這種情況不會也不能夠持續一生。當生命進入成長階段,母親的反向能量便逐漸顯現。此時,慈愛的母親換上了恐怖、專制的面具?!按竽干瘛睆姶蟮谋幼o力阻礙著孩子的獨立,甚至會將孩子逼入精神死亡的深淵。生命失去成長的機會,慢慢走向凋亡。因此,從某一時刻開始,孩子就必須脫離母親,爭取以獨立的姿態在世界中生存。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大母神”原型揭示了一個人類必經的心理過程,那就是個體必須從順從母親的無意識中分化出來,直至獲得自我意識。
對于個體而言,獲得“自我意識”的過程是艱難的。作為主人公的孩子離家出走的情節,是這種艱難在故事中的經典呈現。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指出:“在這些離家出走的背后,存在著孩子自立的意志和作為個體的主張。”孩子會在某一天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產生自己的主張并開始將這種主張付諸行動。而他曾經對母親的依賴,使得母親很難輕易放下對孩子的控制權。
一方面,得知國王要求全國的未婚少女都得試穿水晶鞋后,繼母仍堅持不懈地想盡一切辦法阻礙灰姑娘走出家門。另一方面,在母親無微不至的嬌寵之下,繼母的親生女兒們更是一事無成?!按竽干瘛焙荻镜募倜嬷碌恼嫦嗍撬龑⒆幼晕乙庾R的壓制,她既是壓制孩子生命力的力量,某些時候也成了孩子成長的催化劑。繼子與親生子的結局,暗示了在“大母神”反向能力的影響下,孩子所能做出的兩種努力。
繼母形象并非“大母神”原型的唯一面孔。親生母親、可怕的女巫、甚至是某些男性形象都可能表現出其特征。這些千面“母神”的共性是生命與死亡、成長與停滯、善良與兇惡的統一,它們是人類原初體驗的形象化變形。在物質充沛、精神疲乏的當代社會,理解故事中人類精神的普遍性意義,有助于我們重新審視現代人的精神世界。
三、結論
河合隼雄認為,“在經歷原型性體驗時,人力圖直接地將這種體驗傳達給別人,便產生了故事?!倍@種符合人的普遍心理的體驗,使得故事跨越時空,一直流傳至今。“大母神”是繼母型故事的靈魂,存活于文字當中的“她”仍將繼續喚醒人類成長過程中的體驗。不過,原型還處于長期的置換與變形之中,文化的演變讓故事生長出新的枝杈。以往單一化的繼母形象,在當代創作者的筆下逐漸脫下兇惡的面具。她們的兇與惡,或因愛而不得,或因自卑自負……戴著生命與死亡兩種面具的“大母神”已然向多面性轉變。繼母形象的轉變是人類文化流變的象征。只要人類社會還在,她就將長久地保留在人類的故事當中。
參考文獻:
[1]金毅.中韓日繼母型故事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4.
[2](日)河合隼雄.孩子的宇宙[M].王俊譯.北京:東方出版中心,2010.
[3](日)河合隼雄.童話心理學[M].趙仲明譯.??冢耗虾3霭嫔纾?016.
[4](德)埃里希·諾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M].李以洪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