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超
摘 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在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建設不斷提速的當下,軌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通過對當前軌道交通運營過程中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論述,明確影響交通安全的因素和現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工作模式,以此來幫助工作單位提升工作質量,保障工作效率,為其未來健康平穩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中圖分類號:U298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獲得大量機遇,現已成為我國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其管理體系和技術手段的不斷優化,相對應的風險渠道也增添了許多。安全管理工作的壓力隨之提升,因為我國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便是管理不完善,所以優化安全管理體系變成為了主要的優化方向,工作單位應該認真對待,以便于更好的服務社會,服務群眾。
1 安全管理在軌道交通運營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軌道交通是否頻繁做好險情預估工作,并針對性的制定相關對策是必要的。不能等到事故發生后再進行損失挽救,應該避免事故發生,現階段有很多極其嚴重的安全事故,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后果,也同樣也為軌道交通行業帶來警示。總的來說,事故發生的原因,就是由于管理模式不當導致的,具體的情況分為以下幾種。
1.1 運營模式不合理
現階段的軌道交通已經成為居民出行必不可少的設施,每天的客流量非常多,各個設備也在不停的運轉,每天會帶來昂貴的成本造價。這就使得工作人員更多的將重心放到了營收上,軌道交通本身其行駛的道路和工作系統的運行都需要特定的條件,所以其工作模式不能像其他產業一樣,需要考慮的不僅是經濟營收問題,更要對安全性進行全面保障,將設施優化和應收提升同步進行。僅考慮營收的運營模式,只會使得軌道交通工作系統功能停滯不前,隨著經年累月的使用設備會出現老化等現象,安全事故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嚴重制約行業發展。
1.2 工作人員操作不當
軌道交通中大部分的設備都是自動化的,但指令發布者和直接操作者還是工作人員本身。所以工作人員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便決定了軌道交通的安全上限,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工作系統會自動收集列車多方面的動態數據,然后反饋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根據數據情來制定工作計劃,及時調整異常,確保列車穩定前進。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部分工作人員會過分的依賴信息化設備,喪失了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應變能力,使得很多隱晦的數據沒有被及時發現,很多異常第一時間沒有得到解決。慢慢的造成了隱患堆積,進而誘發嚴重的安全事故,更可怕的是,這種情況在軌道交通行業中非常常見,甚至近幾年,因為工作人員操作失誤導致列車脫軌,系統短路等現象屢見不鮮,這也是工作帶給行業的啟示,如果不及時改正,當前工作模式強化人員綜合素質,安全事故發生的頻率會越來越高,危害也會越來越大。
1.3 安全設施檢查不完善
因為當前軌道交通涉及很多電力裝置和安全防護裝置,所以工作人員都會定期對所有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判斷其內部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及時的進行優化和改良,以此來確保工作系統的穩定運行。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因為工藝流程所規定的檢修間隔非常短,并且軌道交通是一項工作量巨大的檢修任務,所以工作人員會出現懈怠的情緒,按照自身意愿調整檢修日期。而且這些大型精密設備輕易是不會出現嚴重的損毀問題的,所以在檢查時也只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入內部,很多零部件的質量問題未被發現,導致在繼續使用過程中,特別容易出現突發狀況,導致整個生產線停滯,造成大量的成本損失,嚴重者還會出現設備問問題,影響周圍工作人員身心健康。
1.4 安全管理缺乏目標
我國提倡各行業在選拔人才時,要優先培養其安全防護知識和應變能力,在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下進行工作。最常見的便是在工作過程中,優先培訓理論知識,要求工作人員能夠根據設備數據來判斷異常來源和相對應的解決方法。然后對簡單的質量問題予以自助維修,嚴重的問題記錄上報,以此來保障工作系統的穩定。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管理層人員對安全知識的考核制度不完善,沒有以身作則的要求,工作人員學會安全防護知識,在其眼里,安全知識考核也只是走過場,無法達到應有的效用。
1.5 宣傳力度不足
軌道交通站點內部會有大量的LED屏幕和插畫等裝飾物,絕大部分情況下的軌道交通,內部裝飾都會尋找合作商來實現商業化價值,在地鐵內部張貼圖文廣告,使用音響設備播放商品廣告。這類情況非常常見,同時也是軌道交通主要的一個營收來源,但工作人員要明確在地鐵內部最直觀展現給乘客的辨識裝飾物圖案,所以它本身具有更重要的職責,除了廣告宣傳以外,定期播放安全防護知識和應急策略,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幫助工作人員和社會群眾穩固安全防護知識,在真正面對災難時可以合理的撤離。
1.6 缺乏法律法規
法律法規是對工作內容的規范,也是約束,以此作為基礎,可以保障整個工作系統穩步前進,不會出現失衡的現象。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沒有相關完善的法律法規來約束所有的問題,都是依靠工藝流程來進行判斷。針對上述問題,我國多個城市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安全管理方法,其內容各不相同,但理念都以確保安全為核心指導思想。給我國省會城市北京為例,其安全管理手段還是以安全性作為終極目標,以風險預估為實施手段,防患于未然,大幅提升了管理機構的組織運營能力[3]。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我國必須樹立安全理念,將原有軌道交通中存在的缺點彌補,明確其管理機構的職能,利用現有的技術手段來提升工作系統的安全性,并間接的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另外還要注意在工作過程中加大宣傳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將安全防護知識推送給內部其他人,加強監督效果。
2 影響軌道交通安全的因素
2.1 線路
現有的軌道交通線路復雜,但其特點為居民出行帶來了諸多便利。單一就軌道交通而言,其整體是一個閉合的路線,并且其走向是完全由自動化系統控制的,而且軌道交通中發生的安全事故,多半都和系統控制存在某種關聯,比如在軌道密集的位置,許多不同的線路相互重疊,如果指揮者的指令不精確,便會使得各車輛之間無法有效調停,進而使得安全隱患多發[1]。
2.2 車輛
軌道交通中想要保障安全性,需要對車輛進行合理分配。眾所周知,車輛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安全管理工作的質量,因為我國現在在絕大部分車上都設置了相對完善的安全防護裝置,并且其防護設施還會定期更新,目的就是可以應對行駛過程中的絕大部分緊急情況。但很多的車輛,其年代久遠,本身就存在質量問題,而且市面上絕大多數汽車維修店都沒有相應的配套設備,這就使得使用年份過長的車無法及時維修,這也為行駛活動帶來了風險[3]。
2.3 人為
雖然很多工作都有自動化設備來幫助其進行控制,但軌道交通要注重以人為本,通過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來從根源上解決安全隱患,避免因為疏忽而引起安全事故。另外,乘客也要遵守自身的規則,在面對突發狀況時不要驚慌,要沉著冷靜的應對,以保障自身安全。我國現階段的法律法規對軌道交通約束力不強,很多模棱兩可的問題,缺少唯一的衡量標準,這就使得管理人員在工作時缺少原則,極大的制約了行業發展。
3 安全管理的模式
軌道交通在課內交通事故中總結出了許多經驗,要以此建立了相對應的管理機制,同步做到對工作人員行為進行約束和安全性的保障。現有的安全管理系統要從保障信息和控制三方面入手,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將列車行駛的各項動態數據進行統籌收集,然后儲存到數據庫中,再將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加工后將轉換所得的信息入控制系統以此來完成對工作內容的指令發布。至于保障系統則是管理工作開展的基礎,為工作人員提供培訓目標,提高企業素養,減少工作過程中的錯誤次數,合理開展工作,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模式,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頻率,為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條件[4]。
在現代企業科學管理理念的指導下,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1)生產與安全脫節。個別員工以及部分一線生產部門對安全工作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總認為安全管理是安全員、監察員、領導層的事,這使得地鐵運行無法同安全管理緊密結合。(2)對安全問題的處理不全面、不徹底。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安全管理部門不能按照既定的系統、結構、功能追溯原因,也不能將安全問題與管理工作相統一,軌道交通安全管理長期處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面。(3)沒有抓住信息流進行安全指導工作,安全管理的總體思路仍然以靜態管理為主,這已經不適應現代企業安全管理的理念。(4)安全管理日常工作的重心仍停留在“事故處理”上,缺乏“事故預測”。(5)軌道交通安全管理仍存在安全考核不到位、規章制度不健全等問題,軌道交通運營企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安全標準和制度進行修改、補充或重新制定。
4 結束語
通過對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在經濟體制不斷改革,城市化建設層出不窮的當下,科學的建立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是必要的,同時也是保障居民出行安全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對軌道交通運營過程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論述,明確了影響因素和工作模式,旨在幫助工作單位明確管理難點和優化方向,為未來行業發展和社會進步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朱劍.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及應急管理研究[J].信息周刊,2018(13):1.
[2]金淮,劉永勤,鐘巧榮.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風險管理現狀與展望[J].工程勘察,2008(S2):216-220.
[3]潘金平.地鐵車輛段檢修工藝設備管理分析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775.
[4]劉丹丹.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及應急管理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9(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