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 奎瓊 魏秀英 趙慧眾 楊婧
(青海省人民醫院 1肝膽外科,青海 西寧 810000;2膽胰脾外科;3肝包蟲病區)
肝膽疾病是臨床常見的多發性疾病,主要包括肝囊腫、肝包蟲、膽囊炎、膽石癥等〔1,2〕。隨著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發生變化,肝膽疾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尤其是在老年群體,身體功能都出現衰退,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出現不同程度下降,手術治療和恢復效果相對比較差,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3〕。近年在臨床治療此類肝膽疾病的主要方式是手術治療〔2,4〕,雖然具有比較好的療效,但由于手術屬于損傷性治療方法且恢復期較長,且老年人對手術的心理接受能力也相對較差,在手術治療后也會對患者造成一些不良影響,如患者會在手術治療后的一段時間內出現活動性疼痛〔5,6〕。術后活動性疼痛是由于活動或其他刺激引起的疼痛,和無其他外在刺激時的自發性疼痛相對比,這兩種疼痛無論是在疼痛強度還是產生原因均存在明顯差異〔7〕。據報道,活動性疼痛是術后常見的疼痛類型,約有半數以上者在經歷手術治療后出現中到重度不等的疼痛,且在這些患者中80%左右反映手術治療后有鎮痛不足的現象〔8,9〕。美國急性疼痛協會推薦將活動性疼痛的治療有效性作為術后疼痛管理的重要衡量指標〔10,11〕。治療后如果可以有效控制活動性疼痛有利于患者術后早日下床活動,可減少患者長期臥床而導致的肺炎等并發癥,對患者的恢復有顯著促進作用〔12〕。有研究報道,患者術后肢體功能的快速有效恢復必須要通過減輕運動時造成的疼痛〔13〕,且還有報道稱基于活動性疼痛評估施行疼痛護理可更有效緩解患者疼痛〔14〕。
快速康復理念干預服務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康復干預理念,這種干預方式將看護實施和循證醫學結合,旨在減少患者創傷應激反應和手術治療后的并發癥,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促進患者身體恢復期縮短〔15〕。本研究旨在探討快速康復理念結合社會支持干預對老年肝膽疾病治療后活動性疼痛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月青海省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肝膽疾病患者200例,按照入院時間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干預,對照組實施快速康復理念結合社會支持干預。入選標準:(1)年齡≥65歲;(2)符合肝膽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3)手術治療后可以進行深呼吸、緩和下床活動、咳嗽等一般活動;(4)無其他重大疾病史。觀察組男62例,女38例,年齡67~74歲,平均(72.45 ± 1.81)歲。對照組男59例,女41例,年齡66~75歲,平均(73.04±1.96)歲。觀察組膽囊疾病45例,膽管疾病35例,肝臟疾病20例;對照組膽囊疾病44例,膽管疾病37例,肝臟疾病19例。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常規干預 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手術治療前后向家屬和患者講解手術注意事項,叮囑飲食和作息要求;術后評估患者活動性疼痛,并采取適當的鎮痛措施,并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
1.3快速康復理念結合社會支持干預 觀察組采用快速康復理念結合社會支持干預,在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后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手術治療的相關注意事項及快速康復理念結合社會支持干預的主要目標,實施手術前1天低脂飲食,在手術前2 h飲食口服清飲料(含糖的飲料);手術過程中為患者做好保溫措施,將治療室的溫度調到適宜的溫度,手術治療后對患者是否出現活動性疼痛及疼痛等級進行評估,鼓勵患者多下床進行活動,對于出現嚴重疼痛的患者給予鎮痛劑,對患者進行心理開導和寬慰,以緩解患者的緊張和焦慮心情。對患者家屬進行培訓,使患者家屬對患者的疾病及患者在疾病中面臨的疼痛和緊張焦慮的心情產生一定了解,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到患者的康復中,給予患者積極的社會支持干預,保持患者心情愉悅,以達到緩解患者疼痛的效果。
1.4評價指標 對患者干預后疼痛控制效果應用休斯頓疼痛情況調查表(HPOI)評估患者疼痛控制效果〔16〕,對患者疼痛經歷、情緒影響、身體或日常生活影響、疼痛控制效果、教育滿意度5 個維度進行評分,其中疼痛經歷、情緒影響、身體或日常生活影響3 個維度評分越低,疼痛控制效果越滿意;疼痛控制效果、教育滿意度2 個維度評分越高,疼痛控制效果越滿意。使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估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SCL-總共包含90項目,包括感覺維度、情感維度、思維維度、意識維度、行為習慣及生活方式、人際關系、飲食睡眠方面,同時采用10個因子來反映10個方面的心理癥狀情況,用于全面評估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進行比較,各項得分越低患者的心理狀況越好,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越少,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對于干預的滿意度。
1.5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6.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干預后兩組HPOI得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疼痛控制效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疼痛經歷、情緒影響、身體或日常生活影響、教育滿意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P<0.001),見表1。

表1 干預后兩組HPOI得分比較(分,
2.2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SCL-90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SCL-90各項評分指標均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P<0.001),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CL-90各項評分比較分,n=100)
2.3兩組滿意度調查比較 觀察組滿意高達98%,其中十分滿意80例,滿意18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滿意度僅73%,其中十分滿意54例,滿意19例,不滿意23例,非常不滿意4例;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5)。
近年來肝膽疾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尤其是老年群體,由于其免疫系統的下降,一旦疾病確診,病情的嚴重程度相較于年輕人也更重〔17〕。且老年患者的心理承擔能力不足,尤其是面臨重大疾病時,身體病痛和心理壓力都會對患者的治療及治療后的恢復產生負面影響。目前嚴重的肝膽疾病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且治療后常會出現一些并發癥,如術后活動性疼痛,術后活動性疼痛是術后影響患者恢復的重要原因,這種疼痛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一般活動性疼痛在術后患者最開始活動時強度最大,隨著病情的恢復疼痛強度逐漸減低〔18,19〕。據報道目前活動性疼痛的發生率在半數以上,且至今患者的術后仍存在嚴重鎮痛不足的現象,這不僅是因為醫護人員對于鎮痛的疏忽,還有部分原因是患者和家屬醫學知識缺乏,患者自行忍痛,而家屬對患者的疼痛沒有給予重視,這對患者的恢復極為不利,因而對患者治療后采取一定的干預變得極為迫切。
本研究提示實施快速康復理念結合社會支持干預對肝膽疾病患者治療后活動性疼痛的改善具有一定積極作用。且對患者的心理狀況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另外,對患者治療滿意度有提高作用。
綜上,基于快速康復理念結合社會支持干預對老年肝膽疾病治療后活動性疼痛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有一定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