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宓 蘇州
(1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四川省精神衛生中心)腫瘤科,四川 綿陽 621000;2四O四醫院腫瘤科)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1,2〕。主要由于生活質量提高,飲食種類過于豐富導致〔3〕。胃癌早期確診率極低,一旦確診為胃癌,可能已經到了晚期,因此提高胃癌的確診率和治療效果是現代醫學最主要的研究課題。胃癌患者免疫力低于正常人〔4,5〕。薄芝糖肽是由靈芝多糖提煉出來的糖肽類藥品,可增強抗腫瘤作用,增強免疫力〔6〕。本研究探討薄芝糖肽對胃癌大鼠的干預效果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1.1材料 實驗動物:選擇30只BALB/c健康大鼠,由斯貝福(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年齡5~8〔平均(7.5±0.5)〕個月,體重210~230〔平均(225.5±1.5)〕g。所有大鼠飼養在干凈籠子里,室溫(22.1±1.8)℃,相對濕度38%~42%,每天光照10個小時,喂飲純凈水,清潔級飼養1 w。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主要藥物及試劑:薄芝糖肽(北京賽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白細胞介素(IL)-6、IL-10、腫瘤壞死因子(TNF)-α(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IL-2抗體(中山康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重組人細胞信號轉導與轉錄激活因子(STAT)3抗體、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多克隆抗體、p53抗體(Santa Cruz公司);生物顯微鏡(Olympus公司);蘇木素-伊紅(HE)染色劑(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分組、建模及給藥 隨機選取10只大鼠作為對照組,另外20只大鼠參照張丹等〔7〕研究實驗,于大鼠腹部皮下注射200 mg/kg阿糖胞苷,2 d后行60CO全身照射,劑量為10 Gy,次日在活性良好的胃癌細胞株中加入Ⅰ型胰蛋白酶,進行重懸之后將細胞濃度調整為1×1010/L,在大鼠右腋皮下注射0.8 ml細胞懸液。7 d后大鼠腋下出現直徑為1 cm左右的腫塊視為胃癌模型建立成功,20只大鼠中有4只建模過程中死亡,2只建模失敗,建模成功有14只,將這14只胃癌模型大鼠隨機分為胃癌組和薄芝糖肽組各7只。薄芝糖肽組于大鼠腹腔注射2 ml:5 mg(多糖)1 mg(多肽)的薄芝糖肽4 ml,1次/d,連續注射7 d,對照組和胃癌組注射同等劑量的生理鹽水。
1.33組細胞CD4+T、CD4+CD25+T、CTL殺傷功能檢測 抽取大鼠抗凝外周血,分別加入不同熒光標記的單克隆抗體10 μl,加入100 μl EDTA抗凝的全血中孵育15 min,加入紅細胞裂解液,緩沖液(PBS)洗滌3次,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4+T、CD4+CD25+T、CTL細胞分別占淋巴細胞的百分比。
1.4切片及染色 對3組進行全麻處理,采用斷頭法處死,取其胃黏膜組織,距賁門和幽門1.5 cm離斷出全胃,在胃大彎側部開全胃,取0.2 cm×2.0 cm長條形胃組織,迅速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24 h后,石蠟包埋,HE染色檢查。
1.53組IL-6、IL-10、IL-2、TNF-α檢測 抽取大鼠尾部靜脈血,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3組胃癌模型因子IL-6、IL-10、IL-2、TNF-α表達水平。
1.63組STAT3、p53、VEGF檢測 Western印跡檢測3組胃癌STAT3、p53、VEGF蛋白表達量,取每組4份心肌組織樣本,研磨后加入蛋白緩沖液,進行常規蛋白提取,采取二喹啉甲酸(BCA)進行定量分析。50 μg的蛋白樣品上樣后行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通過蛋白電轉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使用5%的脫脂奶粉TBST中進行避光封閉1 h,洗滌之后加入一抗稀釋溶液(STAT3、p53、VEGF按照1∶1 000比例進行稀釋),在4℃的環境中過夜保存,洗滌后加入二抗稀釋溶液(STAT3、p53、VEGF按照1∶5 000比例進行稀釋),在溫床中孵育1 h后再次洗滌,加入發光液ECL,曝光2~3次,取重疊值。使用軟件分析蛋白條帶灰度值。內參蛋白是GAPDH。
1.7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
2.13組CD4+T細胞、CD4+CD25+T、CTL比較 胃癌組、薄芝糖肽組CD4+T細胞及CTL殺傷功能均顯著低于對照組,CD4+CD25+T細胞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薄芝糖肽組CD4+T細胞及CTL殺傷功能均顯著高于胃癌組,CD4+CD25+T細胞顯著低于胃癌組(均P<0.05)。見表1。

表1 3組CD4+T細胞、CD4+CD25+T細胞及CTL比較
2.23組病理組織觀察 對照組胃黏膜組織無任何變化,處于正常水平;胃癌組胃黏膜出現了排列紊亂,黏膜增厚,可見異性增生;薄芝糖肽組胃黏膜腺體排列比較規則,未見明顯的異型增生或腸上皮化生。見圖1。

圖1 3組胃黏膜病理組織觀察(HE,×200)
2.33組IL-6、IL-10水平比較 胃癌組、薄芝糖肽組IL-6及IL-10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薄芝糖肽組IL-6、IL-10水平均顯著低于胃癌組(均P<0.05),見表2。

表2 3組IL-6、IL-10、IL-2、TNF-α、STAT3、p53、VEGF水平比較
2.43組IL-2、TNF-α水平比較 胃癌組、薄芝糖肽組IL-2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TNF-α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薄芝糖肽組IL-2水平顯著高于胃癌組,TNF-α水平顯著低于胃癌組(均P<0.05)。見表2。
2.53組STAT3、p53、VEGF水平比較 胃癌組、薄芝糖肽組STAT3、p53、VEGF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薄芝糖肽組STAT3、p53、VEGF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圖2。

圖2 3組STAT3、p53、VEGF蛋白表達
胃癌主要是由氣血弱易發生的氣滯、血瘀、痰凝、耗氣傷陰、損傷脾腎導致〔8〕。有研究表明當胃癌發生時,機體免疫功能發生變化導致免疫力下降〔9〕。CD4+T屬人體免疫系統中比較重要的一種免疫細胞,簡稱為CD4細胞,主要是CD4,輔助T細胞表達〔10〕。T淋巴細胞在免疫功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指揮身體對抗微生物,比如腫瘤病毒。CD4+T細胞中表面分子CD25表達的不同,可將其分為CD4+CD25低表達的效應性T細胞和CD4+CD25高表達的調節性T細胞〔11〕。CTL是白細胞的亞部,為一種特異T細胞專門分泌各種細胞因子參與免疫功能,對腫瘤及病毒等有殺傷作用,是腫瘤免疫的重要防線〔12〕。IL-6屬于細胞因子,能刺激免疫反應的細胞增殖、分化且提高其功能〔13〕。IL-10可調節細胞的生長與分化,參與免疫反應和炎性反應,是現在醫學研究中公認的炎癥和免疫抑制因子〔14,15〕。IL-2可有效調節免疫系統中白細胞活性,能促進因子繁殖,同樣參與抗體反應,造血和腫瘤監視〔16〕。TNF-α可直接殺傷腦腫瘤細胞核,但對正常的細胞無明顯毒性〔17〕。STAT可和特定的含磷酸化酪氨酸的肽段結合。STAT被磷酸化后,發生聚合稱為同源或聚體形式的活化轉錄激活因子,進入胞核內與靶基因啟動子序列的特定位點結合,促進其轉錄〔18,19〕。p53基因含有大量的脯氨酸,電泳速度被拖慢。p53基因的失活對腫瘤形成起重要作用。p53基因突變會導致正常生物功能的喪失〔20〕。VEGF在胃癌中有極高的表達,對胃癌新生的血管形成及腫瘤轉移和生長起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