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監管“大棒”擊落的是某些行業的“惡之花”,唯有與積極向上、和諧共贏的商業生態相契合,企業才能長久發展、行穩致遠。
今年暑假,上市公司市值大跌的行業,K12教育培訓機構和游戲企業位居前列。
前陣子,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下文簡稱“雙減”)。此文一出,曾經的教育界三巨頭股價當日便嚴重受挫,好未來暴跌70.47%,高途集團跌63.36%,新東方跌54.22%。好未來市值蒸發約合607億元人民幣,高途市值蒸發約合100億元人民幣,新東方市值蒸發約合385億元人民幣,三家公司市值一天共蒸發1092億元人民幣。
《經濟參考報》在8月3日刊登了一篇名為《“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的文章。該文以騰訊旗下的《王者榮耀》舉例,說明游戲危害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共識,常常用“精神鴉片”“電子毒品”指代。文章發布后引起各方關注,隨后,騰訊、網易、中手游等企業市值瞬間暴跌超10%以上,數千億元市值就此蒸發。
乍一看,這兩則消息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思考,不難發現,無論是“雙減”意見的出臺,還是這篇文章對游戲產業的“控訴”,其背后都彰顯了國家對民生的重視,對教育、醫療、養老等涉及百姓民生領域的監管越來越嚴格,讓原本在這些領域無節操、無底線、無原則逐利的資本無處遁形。
教育和游戲行業涉及千家萬戶,無論對家長還是對孩子來說,學習、玩游戲是橫亙在面前的兩大“世紀難題”。家長們恨不得孩子能天天自覺自愿地投身學海,孩子們恨不得脫離家長管控,時時扎入游戲的天地,一個想收緊、一個想放松,其尺度難以完美把控。家長、孩子在學習和游戲時間上的爭奪賽,常常演變成諸多家庭悲劇的起源。
因此,這兩則消息一前一后發布不久,就有網友調侃:“補習班不讓上了,游戲也不讓玩了,孩子們還能干嗎?”似乎對一些人來說,要填補孩子假期的時間,要么就上補習班,要么就讓他們去玩游戲。《流動的盛宴》里有句話說:“不論是好事還是壞事,一旦停止了,總會留下一種空虛之感。如果那是壞事,這空虛之感就會自己填補起來。而如果那是好事,你就只能找一個更好的來填補。”上補習班和玩游戲,二者一旦過頭,都不是好事,國家對民生領域釋放出的強監管信號,監管的便是“過頭”的壞事。
K12學科類補習泛濫成災破壞了正常的教育生態,給家長、學生和學校都帶來極大傷害;游戲大廠為吸引玩家不擇手段,導致諸多未成年人網癮難戒,沉迷其中不可自拔。這些與促民生的大趨勢背道而馳,即便個中企業僥幸能發展壯大一段時期,但終究難逃監管的“大棒”。
對企業來說,無論所處哪個行業,沒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胸懷,一味追逐短期利益、破壞商業文明的行為均不可取。類似于此,互聯網企業在前段時期反壟斷的一系列措施和處罰下,股票市場也是連跌不休。一段時期內,以騰訊為龍頭的一批互聯網企業的股價大跌了45%以上,企業還是那個企業,僅僅依靠政策的擾動和情緒的影響,股價短期內就跌了這么多,其背后折射出相關部門對不合規經營行為的整治力度。
唯有與積極向上、和諧共贏的商業生態相契合,企業才能長久發展、行穩致遠。監管“大棒”擊落的是某些行業的“惡之花”,如同修葺樹木,將畸形的、不利于生長的部分切除之后,樹木才能更好地茁壯成長。那些行業市值大跌的背后,反映了新商業生態的重塑與新商業文明的構建,對某些企業來說是滅頂之災,但對另一部分企業而言,或許是快速發展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