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雙減”政策之后,教育培訓機構迅速調整。不少原本利用資本進行快速擴張的教培機構風光不再,或就地解散,或大規模裁員;實力雄厚的教培機構則積極尋求出路,探索轉型之道。
此前風光無限、如日中天的教培行業如今的關鍵詞從“資本”轉向“生存”。在這場生存戰中,教培機構想要在這一領域繼續活下去,轉型上馬新的教培業務,成了最好的出路。當然,在轉型之前,教培機構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把握好自身業務體系跟轉型的業務體系之間的關聯度,防止轉型后空中樓閣現象的發生。
在這場轉型生存戰中,一窩蜂地爭搶一些所謂的熱門風口或如驚弓之鳥一般倉促轉型,都會出現比較大的風險。教培機構要想順利渡過難關,需結合政策導向、自身現金流、教研形態以及客戶需求等做深度了解和挖掘,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且具有長期規模化商業價值的產品。
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勢在必行,從這點入手重新審視自身,或許是現下教培機構最應該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