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鳳

未來,金靈還將在檀香扇中植入NFC(近距離無線通信)功能,使扇子“會說話”,提高蘇扇的附加值。
夏天,手握一把精致秀美的蘇扇是極為讓人羨慕的。走在街上,輕搖折扇,既可消暑,又可欣賞。蘇扇是折扇、絹宮扇、檀香扇、紙團扇的總稱,以制作精美、歷史悠久著稱,是我國傳統手工藝品中的璀璨明珠,歷經千年洗禮,依然熠熠生輝。自2006年起,蘇扇制扇被納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獲得了大眾的喜愛和商家的關注。
作為蘇州新一代制扇技藝傳承人,90后姑娘金靈在弘揚傳統文化的路上匠心獨具,潛心鉆研,以檀香扇的研發制作為主,既注重繼承傳統蘇扇的文化底蘊,又懂得巧妙結合時尚潮流,把民族元素和時代需求相結合,立足市場、守正創新、與時俱進,使蘇扇這門傳統手藝在市場經濟浪潮考驗中脫穎而出,確立了自身的發展優勢,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開辟出一條融合文化屬性與商業價值于一體的蘇扇復興之路。
心靈手巧學蘇扇
江南佳麗地,文化遺珠多。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城,蘇州的民間工藝占據了全國手工藝的半壁江山,勤勞精致的蘇州人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如何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成了新時代的重要課題。金靈用專業所學,為傳承蘇州制扇技藝貢獻了一己之力。
金靈是地地道道的蘇州人,從小生活在婉約雅致的江南水鄉,耳濡目染之中,她對傳統文化和手工藝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去大街小巷的手工品店鋪探秘尋寶。
學習方面,金靈很刻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2009年6月,中考前夕,因為家中出了變故,金靈的情緒受到影響,發揮失常,導致成績很不理想。在父母的鼓勵和安慰下,金靈很快調整好心情,報考了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就讀藝術設計專業。
“我相信只要有一技之長,能力過硬,就能在某個領域做出成就。學歷方面,后續可以再找機會提升。”雖然沒有考入理想的高中,金靈并不氣餒。
進入學校后,金靈努力學習專業知識,苦練藝術設計。2013年3月,金靈在眾多畢業設計項目中一眼就看中了檀香扇制作這一課題,這便是她與扇子結緣的開始。學校特別重視這一課題,希望以此傳承蘇州傳統工藝,所以專程邀請了蘇州如意檀香扇廠的資深工藝師孫耀文總經理來擔任她的輔導老師,這就是她第一次接觸檀香扇。
歷經一個多月的認真學習,結合自身的專業優勢,屬于金靈的“處女作”誕生了——一把以《西游記》為主題的紅檀扇。第一個作品的成功,帶給她滿滿的成就感。
指導老師孫耀文詢問金靈是否有意繼續深入學習檀香扇的燙花技藝。自畢業設計與檀香扇結緣后,金靈就對制作檀香扇充滿興趣,不假思索地答應下來。
2014年,金靈把同班同學葉美玲介紹給孫耀文老師,希望兩人一起結伴前行。孫耀文看兩個女孩子是發自內心喜歡檀香扇制作,便爽快答應了。在孫耀文的悉心教導下,兩人持之以恒地學習,漸漸掌握了制作檀香扇的精髓。
檀香扇充滿了藝術美感,但是制扇的過程卻是艱辛和枯燥的。說起學習制扇,金靈不禁感嘆:“一根竹子或一塊木料從選材到成扇,要經過數十道工序的錘煉:選料、削邊、打磨、扇骨成形、泡水定形、修整、磨平、燙釘、烘烤定型、捆綁定型等。制扇的世界里,從來沒有速成,堅持才是最好的捷徑。”
實習期間,金靈刻苦學習扇面燙花和雕刻工藝,用鈍了無數把雕刀,磨平了無數把銼刀,手上的老繭積累了一層又一層,破損的傷口結痂了一次又一次,這樣才換來一把把形態各異的精品檀香扇。她的作品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老師們都夸她有靈氣、有天賦。
進軍文創產業
專科畢業后,金靈和葉美玲繼續在本校讀本科學位。本科畢業時,金靈依然選擇了檀香扇制作作為畢業設計。這個作品來之不易,金靈做了足足有一年,是她最喜歡的作品。這把蘇式檀香扇上刻著十幾座世界建筑,還有描金工序,每個扇片都分三層,藝術水準極高。
2015年4月,在國際乒聯博物館巡展上,金靈想試一下自己的作品是否受人歡迎,便將自己的畢業作品放在檀香扇廠的展位上。沒想到,有一位游客開出了5000元的高價想買下它。
“我激動壞了!要不是我還要拿著它畢業,真想賣了它,這可是一大筆收入啊!”這位素不相識的游客的舉動,讓金靈更堅定了今后創業做蘇式傳統工藝品的心。
2015年6月,來自學校的給優秀畢業生制作紀念品的一單生意,讓金靈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當時,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了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開辟了一個場地作為創業園,第一年免租金。金靈得知消息后,立刻和葉美玲商量,決定申請該項目。
一番籌備后,金靈與葉美玲一起成立了靈葉工作室,主要設計制作檀香扇以及研發一些創新工藝品,如杯墊、書簽、掛件、鑰匙扣等。
“個性化定制已成為工藝品市場主流,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趨勢。”金靈說,“傳統手工藝品的制作與銷售不能閉門造車,一定要結合市場形勢,迎合消費者需求,才能把蘇扇介紹給更多的人。”
很快,靈葉工作室接手并完成了第三屆長三角動漫游戲展覽會(嘉年華)官方禮品設計等項目。最讓金靈和葉美玲驚喜的是,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中,她們有幸參與國宴禮賓用品——四聯屏風的制作。盡管任務艱巨,但她們并不覺得辛苦、勞累,更多的是身為公民能為祖國出力的光榮。此后,蘇州太湖文化論壇 “16+1”會議也邀請她們參與制作禮賓用品。
經過這兩場盛會的試水,金靈和葉美玲在創業之路上走得更加穩當。除了和同學一起經營工作室,金靈還在學校兼職做輔導員老師,把自己的專業技能傳授給學弟學妹。
師古創新一脈成
在一次高規格國際會議中,金靈的工作室和檀香扇廠再度合作,完成了43套精致的屏風式菜單。金靈回憶:“我的同學從下午5點刻到晚上10點,然后我晚上10點接手刻到了凌晨3點。第二天一早,我們將所有材料帶到檀香扇廠,完成了后續的拋光、打磨、填色等工作。”
一次偶然的機會,金靈聽說姑蘇區人社局在組織舉辦“百名菁英扶持計劃”,為轄區創業者提供幫扶,于是,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在培訓過程中,金靈系統學習了企業經營發展所需的相關知識,為創業奠定了理論基礎。
隨后,靈葉工作室正式入駐滄浪街道轄區內的蘇州創夢空間。“對我們而言,產品的研發、制作不是問題,如何打開市場,才是我們面臨的大問題。現在,滄浪街道為我們搭建網絡電商銷售平臺,準備幫助我們注冊商標,為我們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這讓我們對今后的發展信心滿滿。”金靈說。
憑借專業的水準和創新的演繹,依靠創夢空間的資源,金靈打造的檀香扇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形成了穩定并不斷擴大的客戶群體,銷售量急劇攀升,獲得了可觀的收益。在精力足夠的情況下,金靈接受蘇州相城中學、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田家炳實驗中學等學校的邀請,每周去學校給學生們上課,普及蘇扇制作等知識。
金靈很喜歡做老師,一方面多了一份收入,另一方面還能傳播傳統文化,讓蘇扇走進更多人的生活之中。
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金靈和葉美玲正式注冊成立蘇州品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為了尋求新的突破,她們開始大膽嘗試將現代元素融入傳統文化之中。
傳統的檀香扇扇面多用“套畫”繪制,對消費者來說早已司空見慣。因此,金靈將結合了UV與激光的彩繪技術運用于檀香扇上,目前已制成以“生旦凈末丑”“蝴蝶”等為題材的檀香扇。“將彩繪技術用于檀香扇制作,降低了檀香扇的制作成本,又增加了檀香扇的欣賞性,使其能真正成為大眾的‘伴手禮。”金靈說。
未來,金靈還將在檀香扇中植入NFC(近距離無線通信)功能,使扇子“會說話”,提高蘇扇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