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煜
一段時間以來,圍繞反壟斷、教培治理、信息安全、共同富裕等問題,市場上出現一些片面的、錯誤的解讀,有的甚至危言聳聽,對各方預期和信心造成一定的干擾,對此要認真辨識、及時糾偏。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表示,“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十九大把“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民營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這一點,沒有變,也不會變。
當前,迫切需要引導各方正確認識和把握大政方針,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第一,國家進入新發展階段,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中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需要各類市場主體的共同參與。民營經濟是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要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國家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合法致富。中央多次強調要弘揚企業家精神,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實現共同富裕的路上,繼續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還將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的致富帶頭人。要全面準確解讀好政策信號,明確只要是守法經營、合法所得,都是安全的財產,在中國可以放心地創造財富,鼓勵企業家努力把企業做強做優。
第三,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關系,根據客觀需要加強監管。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守住安全底線。一些平臺企業的野蠻生長,擾亂了市場秩序,侵犯了個人隱私,帶來了經濟金融風險,對此要劃出必要的紅線,及時敲響警鐘。面對可能的風險隱患,健全監管體制,堵上監管漏洞,是所有國家都需要的治理改革,并不是只有中國才做的事。
第四,反對資本無序擴張,是為了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反壟斷沒有所有制之分,“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查處,恰恰是為了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的市場環境,恰恰是為了把更多的陽光雨露引入大樹之下,給廣大中小微企業創造更多更好的成長空間,而規范的環境對平臺企業自身的長期健康發展也是有益的。
第五,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是著眼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改善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這并不意味著不按經濟規律辦事,并不意味著把效率置于公平之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低效也不是社會主義。中央財經委第十次會議明確的路徑是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這就要持續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當前經濟形勢下,要格外重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近期,隨著夏季疫情反彈和其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經濟形勢嚴峻性上升,企業發展可能面臨新的困難和問題。引導民營經濟形成穩定良好預期,是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