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最近的熱詞,中財辦副主任韓文秀解讀,共同富裕不搞強制,不是“殺富濟貧”,不是平均主義,“不養懶漢”,是先富帶后富,是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雙富裕。這種表態準確、及時、權威,便于人民群眾全面、正確理解財富的第三次分配。
隨著“雙減”意見發布,學科類課外培訓班齊踩“剎車”,確實是民心所向。“孩子們負擔已到了不得不減的時候。”但是也要防范某些教培機構打著學習國學、邏輯思維、外國文學的幌子去補習語文、數學、英語等,還可能會催生更多隱秘的“一對一”家教或是小班輔導。另外也要減輕一線教師的非教學負擔,老師們不應被各種填表、評比等無關事務絆住,而應把更多精力用來提升教書育人的能力與水平。“雙減”是個好開始,當整個配套政策和措施都跟上,制度更為科學、完善,才能真正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疫情期間,去到哪里都要打開健康碼,但不熟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操作不方便。這給他們出行、生活帶來不便。而且,現在很多操作如購物、高鐵買票甚至醫院掛號都越來越網絡化,預示著老年人在運用數字化產品方面面臨很多困難。不過,這樣的情況貌似在“適老APP”出現后會有所緩解——工信部發布《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推動更多APP增設“適老版”。對互聯網應用進行適老化改造為適應我國老齡化趨勢,能夠更好滿足老齡化社會的需求。希望“適老APP”的出現能讓老人們不再被網絡所困,而是能共享科技發展成果。
新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已經啟動。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央環保督察的威力被津津樂道。2018年6月中旬,中央環保督察組建議汕頭市黨政主要領導住到臭水邊,直到水不黑不臭。此事在廣東引起巨大反響,此后廣東省內的幾條主要河流由省領導掛帥,整治取得了成效。但也應當看到,在主要河流水質變好的同時,一些小河涌的污染并沒有得到同步重視,主要原因就是治理的牽涉面大,而且往往“隱藏”在小村莊之內。環境保護,既要抓大,也不能放小,要徹底摒棄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增長的陳舊觀念,對污染保持常態化高壓態勢,方能取信于民,方能從容應對各種督察。
編輯/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