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赫翾
近日,各大省市上半年的GDP陸續公布,安徽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前十,數據十分亮眼。其中,合肥市GDP5203.46億,同比增長13.6%,在長三角各地市GDP總量排名中位列第七。
從2010年到2020年,10年間,合肥GDP增幅高達272%,“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的標簽備受關注。作為全國建市時間最短、城市體量最小的省會城市之一,合肥的存在感一直不高。那么,合肥,憑什么能穩贏?
全球顯示屏之都
中科院院士歐陽忠燦曾說,“中國大陸平板顯示有兩個里程碑,第一個是京東方建立第一條6代線,這使大陸液晶顯示有了中大尺寸;第二個里程碑是2016年展現的柔性顯示。這兩個里程碑是代表中國大陸顯示產業最明顯的特征。”這都離不開合肥。
曾經,顯示屏是日韓的天下,中國的液晶面板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為了建立強大的顯示屏市場,2007年,合肥承諾拿出一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來投資京東方,借力液晶面板為合肥電子行業壯威。
京東方落戶合肥的消息一落地,周圍一片非議。當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國外液晶巨頭的降價讓京東方備受打壓。彼時的京東方,公司5代線、4.5代線都不理想,企業運營、市場銷售也都不景氣。盡管如此,合肥仍然決定全力下注。為了引進京東方,除了在地塊配套條件、土地價格、能源供應、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京東方政策性支持外,合肥市政府承諾拿出90億元資金,與京東方共同投資175億元,敲定了國內首條液晶面板6代線項目。
京東方也沒有辜負合肥,2009年4月,合肥京東方6代線的投產結束了我國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此后的10年里,京東方8.5代液晶顯示面板生產線、全球最高世代線的10.5代線先后在合肥建成投產。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京東方的扎根引發了巨大的連鎖效應,彩虹、康寧、三利譜、住友化學、法國液空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顯示產業龍頭企業紛紛入駐。2019年9月,合肥新型顯示器件成為國家發改委首批66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目前,合肥新型顯示產業全產業鏈累計投資項目超過120個,完成投資超1550億元,面板產線規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隊。
2021年,有著“最強風投”城市之稱的合肥,又下注了OLED行業的維信諾。維信諾也不負所望,全球首款AMOLED全卷曲顯示屏、全球首款任意彎折柔性屏全模組等柔性產品,最小彎折半徑可達到1.6mm,屢次突破柔性顯示折疊技術邊界,并成為兩項柔性顯示國際標準的制定者,柔性OLED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打造“中國芯”
近幾年來,伴隨著集成電路需求的擴大,僅靠京滬深三地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已然不足以供給國內產業需求。合肥敏銳地捕捉到時機,而且作為中國家電之城,要升級家電產業,上游的半導體發展自然要跟上。
2017年,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3年之后,合肥市政府與兆易創新成立合資公司合肥長鑫,專攻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芯片研發生產。DRAM芯片主要用于存儲app運行時的緩存,是電子產品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半導體元件。
當時,中國內地的DRAM市場95%被韓國三星、韓國海力士、美國美光3家寡頭壟斷,剩下的份額被臺灣的南亞和華邦瓜分,中國內地的自主生產能力幾乎為零。而且,在三星等國外廠商惡意漲價的大背景下,2017年DRAM的價格瘋漲,內存條被網友調侃“都快漲成金條了”。
2018年,合肥長鑫的DRAM正式投片,產品的規格為8Gb LPDDR4。這應該是國內公司首次投產LPDDR4內存,此前紫光國芯計劃提供的也只是DDR4顆粒。
兩年后,光威國產內存誕生了,它采用的純國產內存顆粒就來自合肥長鑫。有人說:“自從合肥長鑫發布了光威國產內存,三星、金士頓的工廠突然就不著火了,不發大水了,員工不罷工了,產能也夠了,價格突然就降了。”
在合肥長鑫的引力下,大批半導體企業相繼來到合肥。“中國芯”的全產業鏈為合肥帶來一個千億集群,兆易長鑫上市福利估計超過1000億。
迎來新能源汽車時代
2020年初,伴隨著全球車市銷量下行,蔚來汽車一度跌入低谷,其2019年四季度財報公布后,李斌坦承:公司的現金流已經撐不過12個月。
就在這時,合肥斥70億巨資“迎娶”蔚來。蔚來中國總部項目正式落地合肥市,雙方從公布框架協議到達成投資,只用了65天。這筆錢對于蔚來來說無疑是救命稻草,而合肥下注的卻是它期待已久的新能源產業鏈。
此前,在合肥市政府會議上關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表述中,再次為合肥接下來的新興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概括而言就是“芯屏汽合、集終生智”。
無獨有偶,合肥與蔚來簽約一個月后,大眾在安徽直接落定兩筆投資。這意味著,國際汽車巨頭真正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由此,大眾-江淮-國軒高科聯盟在合肥正式形成。
2020年,蔚來不僅收獲了優異的銷量成績,更在股市上順利逆襲。至于與大眾的深度“綁定”,更使得合肥一度躍升成為了大眾集團繼長春和上海后,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截至目前,合肥已相繼實施了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江淮蔚來新能源汽車、長安汽車二期等50多個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項目,總投資超500億元,并集聚蔚來、江淮、國軒高科、華霆動力、巨一電機等上下游企業120余家,形成了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配套的完整產業鏈。
曾有一條很火的微博這樣評價合肥:“中國最牛的風險投資機構其實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拿出全市1/3的財政收入投入面板(京東方),賺了100多億;2011年,拿出100多億投半導體(長鑫/兆易創新),上市估計浮贏超過1000億;2019年,拿出100億投新能源(蔚來),結果大眾汽車新能源板塊落地合肥。
合肥以其超強的判斷力、決斷力、執行力,被稱為“風投城市”。如今的合肥,正在產業、科技、金融、外貿、人才培育等領域全面發力,力圖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抓住機遇、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