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
779
傳統遠非現成之物。
780
哪個詩人不想抄襲一棵樹?
781
魚上了樹:這意味著大水或想象力。
782
庸人沒有痛苦的能力。
783
天才與屠夫具有相似的不得體。
784
金圣嘆教我一個詞組:“瘧疾文字”。意謂寒熱交替,一會兒熱殺,一會兒寒殺。
785
兒童節屬于兒童與詩人。
786
某種意義上的不成熟之必要。
787
雪獅子向火之必要。
788
正在成長的政治家,有信仰的圣徒,青年學生,逃犯,無產者,匪徒,機會主義者:這七者組成的利益共同體叫做什么?
789
小說或傳記作家而不懂抒情詩,絕類美女未擅簫笙。
790
無風之柳,無詩,無煙之柳,亦無詩。
791
當詩人寫到火車,是寫到聚首的快馬呢,還是分手的替罪羊?
792
時代會賦予同時代詩人以某種共性,此種共性,又很難被詩人及時察覺。以維多利亞時代為例,勃朗寧夫人(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為詩,區別于其愛人(Rober Browning);羅塞蒂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為詩,區別于其長兄(Dante Gabriel Rossetti );羅塞蒂兄妹可能也自認為區別于勃朗寧夫婦。但是,四者共有的克制敘述,以及與之相表里的苛刻韻律,今天已經可以一眼看個分明。現在的問題則是,時代賦予我們以何種共性?不思考這個問題,算不得高級的自覺。
793
流派之優勢,就是不團結。
794
詩永遠不可能窮盡這突如其來的一秒虛無。
795
自由詩,格律詩,互為彼岸。
796
朱自清既是新詩的作者,又是舊詩的作者,既是新詩的學者,又是舊詩的學者,既是新文化的先驅,又是舊文化的衛士。其對古典詩的爬梳,從《古逸歌謠集說》、《詩名著箋》、《古詩十九首釋》到《十四家詩鈔》,戛然而止于《宋五家詩鈔》。聞一多亦如此,其對古典詩的爬梳,從《易林瓊枝》、《風詩類鈔》到《樂府詩箋》,戛然而止于《唐詩大系》。兩者最終都沒有完成計劃中的古典詩選或古典詩史。朱自清憑其所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聞一多憑其所編《現代詩鈔》,還試圖將古典詩的余脈導向現代詩。到了今天,治古典詩的學者,不讀現代詩,治現代詩的學者,不讀古典詩,還有誰能理解和追隨兩位先生這種文化立場?
797
支支吾吾之必要。
798
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這是天才的假象,庸人的借口。
799
快樂如飛泉,痛苦如深淵。
800
“我老了。”這是阿嘎子金的申明。她是個仙女,現年二十三歲,常年生活在暗綠色的深林。
801
米克洛什·哈拉茲蒂(Miklós Haraszti)教我一個詞組:“天鵝絨監獄”。
802
詩人絕少樂天派。
803
如何判定詩之內行?他總是致力于更好地傳導意義,而不是傳導更好的意義。
804
詩即自由?可是并非每個詩人都有自由的資格,或者說,自由的能力。
805
無機物是壓迫,詩是反抗。
806
詩只是詩意的邊鼓。
807
大多數詩人的意義都是相對的意義。
808
文字介于敵友之間。
809
非邏輯可能就是冒險的邏輯。
810
創新并非基于文學進化論,而是為了不被唐詩壓死。
811
杜甫亦有“當代性”。
812
細節之必要。
813
晦澀不過是創造和節儉的代價。
814
如果我們反復寫到某種事物,那至少說明,我們已經沉浸于某種不厭其煩的單調。
815
學者的命題,詩人的偽命題。
816
歧義是對精確度的傷害。可是誰說得清呢,有時候,歧義又體現為更高級的精確度。
817
“寫詩是向虛無行善,”車前子說,“又像與人間交惡。”
818
山水即我?不,我即山水。
819
詩是失敗者的高樓。
820
工具增加了我們的負擔。
821
豈可歸咎于詩律?詩律粗,有李白,詩律細,有杜甫。
822
忽略即衰老。猶豫即衰老。忍耐即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