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禮奎
編者按:今年4月,湖北首批選派62名干部赴滬浙學習。湖北省委書記應勇要求,認真學習借鑒上海、浙江的先進理念、發展思路、務實作風,在學習中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提升能力,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對標先進、尋找差距,各地跟班學習干部從中取得哪些真經?如何將學習成果付諸發展實踐,奮力譜寫湖北新篇?本刊約請跟班學習干部“論學”,集中刊出,敬請關注。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跟班學習,學出了緊迫感、增強了責任感、強化了方向感。2018年以前,西湖和漢陽兩區的經濟總量相差并不明顯。2020年,西湖區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高出漢陽區一倍多,差距不斷擴大。作為“標兵”的西湖區,站上了數字經濟新風口、駛入了科創發力快車道;作為“追兵”的漢陽區,趕超發展壓力加大。
漢陽區市場意識相對落后,創新創業氛圍不濃,科技創新不夠。西湖區的領導干部對資本市場、金融科技、數字技術等專業性很強的知識,能做到愿學、能懂、會用、可溝通。
西湖區的發展經驗,為漢陽區跨越趕超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向和路徑——必須堅決破除理念、思路之冰,善于運用市場機制和市場方法,敢于著眼全球全國配置資源、開拓市場,真正依靠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三輪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形成符合新發展理念的決策思維和行為方式。
在對標對表中學實招、取真經。一學政治站位。浙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托,始終把“八八戰略”作為引領浙江發展的總綱領、推進浙江各項工作的總方略,全面踐行“兩山”理論,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全域推進數字化改革,打造數字變革新高地、數字中國示范區。二學創新理念。西湖區突出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云創、科創、文創“三創”融合,傾力打造“數字科創引領地”,深入挖掘名人、名校、名企資源優勢,借船出海,孵化培育招引中小科技企業,補強產業鏈生態,科創企業鋪天蓋地。三學發展思路。西湖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落細招商、供地、服務全鏈條工作,為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力賦能。大力發展樓宇經濟,通過“兩老”(老樓宇、老商圈)改造不斷提升環境和樓宇吸引力。善用市場機制解決發展問題,通過市場化機制推進改造攻克了難題、減少了政府投入,實現了良性發展。四學服務意識。西湖區牢固樹立崇商重商意識,通過“雙千服務”活動、“親清在線”小程序,把領導包企業、包樓宇、常態走訪形成機制,真心實意安商留商、助企發展。持續優化政務服務,借用科技支撐改革的辦法,不斷完善數字政務、數字社會和數字生活等便民利企措施。五學務實作風。西湖區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歸根結底是干部群眾干出來的,體現了西湖區干部唯實惟先、真抓實干、善作善成的務實作風。
在求新求進中拓思路促發展。一要深化思想破冰。圍繞區域發展平臺建設、科創企業培育、數字化改革和市場化機制等重點,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實效。不定期組織轄區領導干部、企業高管赴西湖區交流考察,不斷提升能力、形成思想共識。二要推動發展突圍。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進一步深化政校企合作、產學研融合,支持大橋局、省交投爭創更多國家和省級創新中心,鼓勵高科技企業加大研發創新力度。加強科技企業培育,全方位優化科創人才服務,鼓勵支持企業和人才帶著項目、帶著技術落戶,努力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三要錘煉務實作風。堅持“拼搶實”的狀態和作風,對標先進地區提升擔當務實、大干快上、善抓落實的能力水平,堅決以干在實處推動走在前列。同時,緊扣漢陽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培訓,提升干部專業素養和執行能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系武漢市漢陽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