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謹言
“對共產黨人來說,‘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奉行好人主義的人,沒有公心、只有私心,沒有正氣、只有俗氣,好的是自己,壞的是風氣、是事業。”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重要論述,旗幟鮮明地對黨員干部中那些左右逢源、明哲保身、不分是非、毫無原則地充當“老好人”現象,提出批評和反對。
“好好先生”看似好人,實為精致的利己主義。他們樂于與人方便,想的是日后可能與己方便;他們愿意“吹鼓抬轎”,盼的是將來也許多得“一票”;他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怕的是萬一哪天自己犯錯。他們的“好心好意”,不過是給自己未來埋些伏筆,好保護這一身漂亮羽毛。
這樣的利己主義,實為黨性的缺失。黨內的這些“好好先生”,在其崗位想的不是為民、為國、為黨,心中把人民賦予的權力,國家分配的任務,黨交給他們的使命當成了自己的小生意。他們謀的不是人民幸福、國家富強和黨的事業,而是自己所謂的“前程”“口碑”,把公器當成了謀私利的工具。
“好好先生”的骨子里,缺了中國共產黨人應有的一份精神之鈣。中國共產黨風雨百年,革命先烈面對過無數艱難挑戰、歷經多少生死存亡。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人靠的正是一身錚錚鐵骨的擔當,不懼犧牲的斗爭才換得事業的延續和發展。新的時代同樣需要偉大的擔當和斗爭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這些“好好先生”,面對不公、不正、不法、不平,依然不聲不響,正是缺乏擔當和斗爭精神,患上了“軟骨病”。
要想根除這一現象,必須在思想和制度上,同樣施力、同頻共振。當下,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在思想上,黨員干部應深刻學習體會先輩們走過的信仰之路,進一步提高黨性修養和責任擔當意識。在制度上,要進一步加大從嚴治黨力度,營造好老實做事、干凈做人的政治生態,讓有為者有位,無為者讓位,讓“好好先生”徹底失去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