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組

紅色資源承載著紅色基因、紅色文化,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潛江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要求,立足紅色資源稟賦,堅持將開發利用紅色資源與開展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
突出規劃引領,精心謀篇布局。潛江市委高度重視紅色美麗村莊建設,遵循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原則,深度對接潛江全域旅游規劃和村莊國土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做到精準定位、精準施策。全面調研評估。市委組織部會同市財政局、市文旅局等部門對全市紅色資源開發利用情況實地調研,逐一摸清紅色資源稟賦,開展全面評估。堅持先行先試。立足放大示范效應,選取漁洋鎮拖船埠村和園林街道袁橋社區(村改居)作為全省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成立項目建設指揮部,聘請專業公司圍繞推動落實“六個一”措施,制定紅色美麗村莊近期與遠期規劃設計,精心制定建設方案,倒排工期強力推進,為全市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樹立標桿。上下聯動發力。市委主要負責人堅持靠前指揮,以上率下,將省級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漁洋鎮拖船埠村作為黨建聯系點,帶頭領辦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項目。市委組織部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整合項目資金和資源要素支持建設,推動形成領導帶頭、部門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深挖紅色底蘊,汲取奮進力量。堅持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厚植紅色底蘊,充分用好豐富鮮活的紅色資源,推動紅色資源挖掘保護與黨性教育、產業發展有機融合,讓黨員干部在接受紅色教育中錘煉黨性,踐行初心使命。盤活紅色資源。突出用足用好“家門口”紅色資源,通過串點成線、連片成面,形成“兩李”(李書城、李漢俊)故居——市博物館——市烈士陵園——漁洋鎮拖船埠——老新鎮劉赤生革命精神陳列室——熊口鎮紅軍街——田關紅軍閘——五七油田會戰指揮部舊址紅色教育線路,打造本土“紅色課堂”。同時把鄉鎮黨校規范化建設與打造紅色教育教學點結合起來,統籌謀劃黨性教育基地現場教學內容,強化黨建引領和系統思維,開發紅色研學精品課程,引導各地打造1-2個現場教學點,不斷提高紅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激發紅色力量。組織引導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參與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成立紅色攻堅工作專班,帶頭沖鋒、帶頭攻堅,為項目推進創造良好環境。積極挖潛人才資源,大力實施“三鄉工程”,鼓勵本地能人及在外客商回鄉創業,發展美麗鄉村共享經濟。做好紅色文章。因村施策,定制度假養生、農業觀光、休閑垂釣等有水鄉特色的生態旅游產品,引進旅游發展公司,打造“綠色生態+紅色文化”旅游專線,不斷放大“周末經濟”效益,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