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斌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國民綜合素質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而不斷提高,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行動力不斷增強。隨著鄉村振興計劃的落實,農村人均收入的快速提高和農民生活環境的改善,我國農村體育工作普及取得了豐碩成績?;@球運動既鍛煉了身體,又豐富了文化生活,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因此,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普及籃球運動十分重要。
[關鍵詞]籃球運動;農村體育;素質發展
國民體育事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設新型農村的必要基礎。農村體育事業的普及工作要以農村學校體育事業為基礎,通過農村學校體育事業的良性發展,進而實現農村學校體育事業快速發展。通過農村小學體育活動的開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一、發展農村體育運動的意義
體育活動作為一種大眾喜愛參加的廣泛群體(百姓)活動,不但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更有助于培養老百姓的抗挫毅力、團結奮進的精神和勇于超越自我的優秀品質。特別是競技體育可以豐富農村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培養新時代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我國體育健兒在世界大賽中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拼搏精神,激發了國人民族自豪感,鼓舞了國人不怕困難、積極奮發的斗志,為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全民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素質也在不斷提高。隨著農村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減少和避免了很多不文明活動的出現,使農村整體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尤其是以籃球運動作為農村體育工作的突破口,開展農村體育競賽工作,對提高農民的身體素質,豐富農民的業余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新農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開展農村籃球運動的途徑
1.轉變觀念,走出思想誤區
樹立正確的思想,解決農民對體育的認識問題,是發展農村籃球運動的重中之重。一些地區農民對體育事業存在錯誤認識,主要表現為:一是對健身活動與體力關系的認識誤區。他們認為長時間在地里干農活已經鍛煉身體,但實際上體力勞動是代替不了體育活動的,雖然體力勞動可以改善人的機能結構,幫助人的身體發育,甚至可以使勞動者身體強壯,可那只是體力勞動的副產品,并不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二是對體育功能的理解不全面。在傳統觀念看來,體育就是蹦蹦跳跳,休閑度假,不需要組織,更不需要花錢消費,這種對體育認識的偏見至今還存在于一部分人的思維中,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一些人對體育活動缺乏熱情,甚至對自身保健漠不關心。
轉變農民的思想意識,在農村積極開展籃球運動的益處:一是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去除農村農閑不良聚集習慣,提升農村整體文化素質,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農村精神文化氛圍。二是增進村民之間的鄰里關系、親友感情,增強村屯的凝聚力,形成良好村風。三是培養村屯之間的競爭意識,促進農業勞動生產力的提升。
2.利用假日、傳統節日開展籃球比賽活動
一般情況下,農村聚會都是選擇在重要節日或農閑時,各地政府,村委會要抓住重要節日和農閑時節人多、閑置的契機,積極開展各種群眾體育活動,把他們自發地聚集到一起,讓籃球運動成為人與人聯系、交往、競爭的紐帶,使農民的業余生活過得更加豐富精彩,起到提高農村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作用。開展籃球運動的時機有很多,如每年的“五一”“十一”小長假,組織村屯之間或鄉鎮之間的籃球比賽,以此促進村屯、鄉鎮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能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每年的“開江節”“元宵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活動中,加入籃球表演賽、排名賽等。每年度在縣(區)級全民運動大會上,增加村屯為單位的籃球競技賽,民間團體賽等項目,以此激勵農村籃球運動的普及化。
3.加大和改善體育設施
認真貫徹執行《體育法》,改善農村體育場地、設施,保障農村體育經費的投入,推進農村全民健身路徑建設,各級政府應因地制宜,針對各鄉鎮特點加大支持力度,做好農村體育先進縣和先進鄉鎮的評比工作。農村體育設施建設現狀堪憂,最基層的村屯里大部分的籃球場地被閑置或私自占用,籃球架大部分老舊破損嚴重,上級政府部門應加大農村體育設施的投入力度,同時各村屯村委會應成立體育設施管理小組,加大監管力度,讓體育設施有投入、有管理、有利民實效。
4.建立健全農村體育工作站
鄉鎮文化站是開展農村體育活動的重要機構,但是大部分都組織開展廣場舞活動。文化站應加大推動農村體育工作的開展,做好宣傳工作,推動農村體育工作開展的前提必須建立健全鄉鎮文化體育站,由專人負責,定期開展活動,大力推行運動健身,體育強國的政策,促進農村籃球運動的開展。
5.農村體育應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
如果說農村成人籃球運動難以開展,農民的思想不好轉變,那么我們就轉化思維,從農村的娃娃抓起。一娃帶一家,一家帶一族,一族帶一村,一村帶一鎮……我國目前農村鄉鎮實行集中辦學,平均每個鄉鎮有小學1-2個,中學1個。青少年是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重點對象,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昌盛,所以農村體育應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讓農村的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尤其是在農村學校普及籃球運動,意義重大。以我校為例,具體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成立校教職工籃球隊、校學生男女籃球隊,廣收隊員,讓籃球運動在學校組織化、規范化。二是我校充分利用各種軟硬件的優勢作為籃球運動開展和普及的基礎,盡管我?,F在體育硬件設施還不夠完善,但是我們在有限的范圍里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籃球運動的場地;在軟件方面,把籃球的配備放在第一位,每年花大量的體育資金用于購買籃球器材。三是我校正式將籃球教學作為校本課程,從一年級開始開設籃球課,每一位體育教師都參與其中,保證每班每周至少一節籃球課,使每位學生在課堂上了解并初步掌握基礎的籃球知識,能說出基本籃球術語,各年級段完成各自不同要求的基本籃球動作。四年級以上每班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體育任課老師的指導下組織三人籃球隊,每學期舉辦籃球比賽,使學生對于籃球的愛好推向了高潮,也推動了我?;@球運動的普及與提高?;@球運動的開展和籃球課的開設促進了班集體建設,促進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這幾年,我校體育課合格率、國家體鍛達標率、學生體質檢測水平穩步提高,同時也促進了學校其他工作的開展。四是學校確保每位學生每天參加一小時的體育活動(包含體育課),陽光體育活動、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必須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指導,大力培養優秀的籃球運動愛好者,從而實行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的形式來促進籃球水平的提高,讓學生從實踐中去體會籃球運動的快樂,激發出學生對籃球的熱愛。
6.在校園做好籃球運動的宣傳
體育的魅力在于它具有觀賞性、對抗性、凝聚力的功能,更有振奮精神、活躍身心的娛樂和表現健、力、美的藝術性,使觀賞者心曠神怡、興奮陶醉。借助體育運動的這個魅力,組建校級男女籃球隊及班級籃球隊,提出“以球明志、以球健身、以球育人”的口號,讓學生樹立“班班有球隊,人人會打球”的理念,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性別來開展活動,簡化規則,激發學生對籃球的興趣。?;@球隊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和兄弟學校進行友誼賽。一方面提高球隊的實戰能力,豐富比賽經驗;另一方面,檢驗訓練成果,吸取別人的優點,找到不足,及時彌補。初步建立評價機制,建立積極的獎懲、評價機制,特別是加大對農村學生體育鍛煉的提倡力度,為農村體育事業特別是籃球事業助力。只有兩者齊頭并進,才能使學生真正在掌握籃球技術的同時享受體育的樂趣。
總之,籃球運動是眾多農村體育運動中最容易開展的一項活動,應把籃球運動作為農村體育工作的突破口,以學校為載體,大力發展農村體育教育,充分體現體育事業為人民服務的基本方針。
參考文獻:
[1]楊平.偏遠山區籃球教學個案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報, 2014,(01).
[2]劉玉林.現代籃球運動與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3]薛嵐,金賽英.我國籃球運動理論的若干基本問題[J].體育與科學,1994,(04).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