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逸蕓
摘 要:在寫字教學中,本著學生自主探究為目標,在合作為前提下,采取一些措施使學生書寫美觀度低的問題得以和緩地解決。結合教學實踐,概括總結出提高小學寫字教學效率三步走:組建學習伙伴,激發興趣為橫;尊重發展規律,方法應用為縱;放大學生長處,緊抓評價為線。
關鍵詞:軟著陸 合作教學 寫字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4-0021-02
【Abstract】In writing teaching,in line with the goal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inquiry and under the premise of cooperation,some measures are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aesthetic degree of students writing gently.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summed up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imary school writing teaching three steps:to form learning partners,stimulate interest for horizontal;Respect the law of development,and apply the method vertically;Zoom in on students strengths and hold the evaluation as a line.
【Keywords】Soft landing;Cooperative teaching;Writing
新課標對于學生的的寫字方面有明確要求:感覺漢字之美;掌握基本筆畫;掌握常用部首偏旁;掌握正確的寫字順序;能在寫字過程中注意漢字的上下、左右、全包圍、半包圍等結構。對于剛進入小學學習的低年級學生,要注意間架結構,寫字前能分析并轉換成筆下能讓自己感受到形體美的方塊字,是件不簡單的事情。讓孩子愛上寫字,明確“提筆皆練字”的道理,這也是每個老師想要達到的目標。教育專家竇桂梅說得很對:一個語文老師,要教給孩子三件事——寫一手好字,有一副好口才,寫一篇好文章。而寫一手好字就是一二年級孩子最先要培養的一種能力。
1.溯源頭,尋病根
那么,在現實的寫字教學中,又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呢?首先,很多孩子的作業本上的字根本與形體美毫無聯系,一些甚至傾向于“狂草”的姿態,即使上面打著正確的勾。其次,學生在田字格中的書寫沒有達到標準,很多筆畫并未寫在指定的位置上,更別提間架結構,雖然有些學生字的筆畫很清楚,給人柔美之感,但是如無根的浮萍,到處“飄游”,沒有落腳點。
針對以上現象,筆者深入課堂進行分析思考,發現以下問題:
第一,教師對書寫的要求比較低,更多的時候我們聽到的都是諸如“把字寫清楚”“橫平豎直”等等,與課程目標相差甚遠。實際上,這并不是教師不想達到目標要求,只是因為在寫字教學中不得法,致使教師本身對全體學生都達到寫字優秀失去信心,并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降低要求,從而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學生也在教師要求的基礎上再次降低了要求,那么,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結果就不容樂觀了。
第二,單純地要求學生按照范字進行臨摹,讓孩子中規中矩地進行書寫,這不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事實上,耳目一新的教學符合孩子的認知需要。
第三,缺乏梳理、反芻的過程。“教,是為了不教。”《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要會寫2500字,這么多的字不可能一一教授,那么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一部分字,并常進行總結梳理書寫的規律,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能舉一反三,達到“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的效果。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深入課堂進行了一些嘗試,找到學生“最近發展區”,帶領他們走進中國的方塊字,讓寫字“軟著陸”。
2.找方法,促成長
(1)找到學習的小伙伴,激活興趣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只有激活了學生興趣才能讓他們全神貫注去做一件事,才能帶著快樂去學習。可見,“學”與“樂”不分。所以,教育的目的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只有對某件事興趣越高,才能越專注學習,也才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喜歡有趣的、形象的教學活動,只要有興趣就會有更高的關注度。這樣學生才能對寫字抱有極大熱愛,對于提升學習效率十分有好處。但興趣培養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一步一步層層遞進。
第一,與生活緊密聯系,給予漢字的感悟。
我們的孩子是這個社會的人,每天遇到不同樣的信息,將信息與文字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生活中不停的接觸各種漢字,如公車站牌、店鋪招牌、電視字幕等等,慢慢熟悉對學生寫字有好處。
第二,編寫故事,誘發無限創造。
我們的教學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時代,孩子們被各種各樣的信息包圍著,我們沒有辦法要求孩子走向我們的教學,我們卻可以從容地回到生活中去,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學習。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具有大語文觀,整體看待這門課程,并敏感地捕捉生活中正能量的一面,挖掘孩子心中無限的創造力,鏈接到教學活動中,成為孩子們學習最好的能量。
第三,融入歷史,找漢字起源。
漢字文化歷史悠久,由出現至現在,發展過程漫漫而艱辛,但無論如何去變化,漢字在最開始造字時,卻被賦予了非常豐富含義,這一點,從象形文字就可以看出。可是,面對現在的楷書,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其文字所蘊含的內容是蒼白的,在不斷地演變過程中,我們的漢字失去了一些“力量”,有的字開始讓人看不明白,只有變成了繁體字才能真正了解它們的由來,所以這給了我們發現的良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