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泓丹
摘 要:每個孩子都在不同的家庭和生活環境中成長,受到的教育方式以及接觸的人都是不一樣的,因而每個孩子對于來到新環境的適應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使得人們對于孩子的早期教育極為重視,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有些孩子家長很早就讓孩子接受各種各樣的早期教育,或者是參加一些親子班及社會的活動等等,但是家長都陪同參與,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前從沒有離開過父母。因此,為有效的幫助幼兒擺脫依賴,本文將針對家園攜手方面的策略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家園合作;擺脫依賴;策略方法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2-0039-02
【Abstract】Each child grows up in a different family and living environment. The way of education and the people they contact are different. Therefore,each child's adaptation to the new environment is also different. With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peopl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hildren's early education. In order to make children better adapt to kindergarten life,some parents let their children receive all kinds of early education very early,or participate in some parent-child classes and social activities,etc.,but the parents accompany them,Children never leave their parents before they enter kindergarten. Therefore,in order to effectively help children get rid of dependence,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strategies of home hand in hand.
【Keywords】Home cooperation;Get rid of dependence;Strategic approach
現在孩子進入校園的時間越來越早,大部分的幼兒在3歲時就已經開始進入幼兒園適應校園生活,對于從未離開過父母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開始,一向習慣了家長陪在身邊,良好的生活環境圍繞的孩子讓他們一下子脫離父母適應新環境,陌生和無助是可想而知的,但這是進入校園必須經歷的一步,因此,幼兒園有必要和家長開展相互之間的協作,以幫助幼兒更好的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新時代的教學應該是開放的、互知的、包容的,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通過相互之間的合作取得更好的效果,這樣才不至于產生孩子無法適應的情況出。在開展合作時,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家長都應該充分的新人和努力,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讓孩子既快又好的適應幼兒園而努力。
1.入園時造成幼兒不適應的因素
(1)家長的焦慮情緒造成幼兒的情緒不穩定。由于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身邊,對于入園的生活所有的家長也是百般的不習慣,總覺得孩子進去后吃不好、睡不好、害怕出事,在孩子入院前總是一副戀戀不舍的深情,長時間駐足園區門口或者窗口張望,生怕出現個意外。加之在家里家長對于孩子的過分呵護造成孩子入園后的緊張不適應。不少家長在教導幼兒的過程中會走入一個誤區,認為家長對學生的呵護是對幼兒負責任的表現,將幼兒的“每一次”都當成是“第一次”般重視。幼兒在這個階段雖然還不能夠很清晰地表達個人的想法,但是在他們的心中對幼兒園的憧憬和對未知的期待,會逐漸在這種過度呵護的氛圍中轉化為莫名的抗拒和焦慮。
(2)幼兒自身的生活習慣未養成。從出生到入園前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護之中,受到所有人的關心和寵愛,使得所有的幼兒都會有一些自私、挑食、偏食、不聽教師引導的任性、專橫的性格。因此在幼兒入院后面對一群不認識的孩子或者大人就會產生抗拒心理,如不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等等。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幼兒的自理意識幾乎為零,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導致現在的幼兒都比較“嬌貴”,更不用說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家長在呵護孩子的過程中需要明確什么是“應該”什么是“必要”,而呵護幼兒的限度又在哪里,在明確了這些內容之后,家長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個人的動手能力與自理能力,例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疊被子,聽家長講道理等。
(3)新的生活環境影響著孩子的情緒。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兒童期有最基礎的兩種需要,一個是安全需要,一個是滿足需要。幼兒在進入幼兒園后周圍環境的變化使得孩子心理的平衡被打破,產生了極強的不安全感和不適應感,從而出現哭鬧情緒或者各種各樣的焦慮情緒產生。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之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安全區域和舒適區域內—衣食住行都有家長安排,自己就像是世界的中心。但是一旦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不少幼兒發現突然出現了許多和自己一樣的“中心世界”,幼兒自然會擔心有這么多的孩子共處一室,自己不再是他人的“中心”,所獲得的安全感、關注以及愛也會相對減少。在進入新的環境之后,幼兒需要逐漸開始獨立地面對這個世界,在不斷嘗試的過程當中學會與他人交流,并通過溝通和妥協逐漸融入社會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幼兒的心境自然會受到影響。
2.有效幫助幼兒擺脫依賴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