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耿,李甜甜,文勇,代冰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發展得十分迅速,市政道路橋梁施工項目越來越多。鑒于市政道路橋梁工程重要性,對工程設計以及施工裂縫等問題展開研究,成為了現代道路橋梁工程研究重點內容之一。本文通過對市政道路橋梁工程設計及其問題的分析,對施工裂縫成因以及相應處理方式展開全面性探討,期望能夠為工程設計水平提升以及施工裂縫處理工作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市政;道路橋梁;設計;施工;裂縫成因
0 引言
市政道路橋梁是交通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及城市發展有關鍵性作用,因此道路橋梁安全性及穩定性不可忽視。在道路橋梁質量問題及安全問題中,裂縫問題是關注的重點,同時也是工程的焦點問題。在實際工程中,裂縫問題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進行針對性分析,并制定預防措施,以此來提升橋梁的耐用性及使用壽命。
1 市政道路橋梁工程施工裂縫的危害性
(1)如果道路橋梁工程施工遭遇陰雨天氣,道路橋梁中會滲入雨水,當雨水的滲入量較大時,則會進入工程的主體結構中,會直接引發道路橋梁的表面出現裂縫現象,并逐漸擴散到主體結構中,因此直接降低工程項目的整體安全性與穩定性,甚至引發交通事故,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
(2)通常情況下,道路橋梁工程都是由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如果道路橋梁的底部出現裂縫現象,在外部荷載不斷增大的條件下會對道路橋梁的主體結構造成相應的影響,加速裂縫問題的擴大化,引發道路橋梁工程中鋼筋出現變形,甚至引發主體結構的變形或坍塌現象。
(3)道路橋梁工程施工裂縫如果不能及時被發現并處理,不僅會引發交通事故,還會直接降低道路橋梁工程的安全使用期限與經濟效益。如果當裂縫問題擴大化再處理,還會增加維修補救工作的難度與強度,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給道路橋梁工程的正常使用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2 市政道路橋梁設計與施工中的裂縫成因
通過研究與分析發現,裂縫成因較為復雜,但主要集中在選材、荷載以及水壓等幾個方面:①材料。工程建設中,材料選擇會對工程最終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橋梁主體結構施工需要使用大量混凝土,所以需要根據標準對混凝土材料進行選擇,如果在選擇過程中沒有注意顆粒大小或選擇混凝土與設計要求不符,很容易會對澆筑施工質量以及最終結構成型質量產生影響,進而造成結構表面凹凸不平問題,引發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裂縫。②荷載。在車輛經過道路橋梁時,會產生一定的荷載,會在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引發路面出現變形問題或滲水問題,而滲水問題的出現,會直接造成路面基礎結合料發生流失狀況,材料強度會出現明顯下降,進而造成網狀開裂或脫空等狀況,會對工程正常使用安全產生嚴重影響。③水壓。水壓的出現,會引發瀝青膜脫落,造成瀝青混合材料黏結力出現變弱狀況,進而使瀝青混合料孔隙結構受到影響,引發坑洞以及松散等問題,會嚴重縮短工程正常使用壽命,也會對車輛行人正常通過安全造成威脅。除上述幾點之外,地基處理不當以及路面基層裂縫也會造成裂縫問題。
3 市政道路橋梁設計與施工中的裂縫控制和預防
3.1 施工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及原材料的質量需求,在控制原材料質量過程中,應從原材料性能、質量等角度進行綜合評估,從源頭上解決道路橋梁工程施工的裂縫問題。
研究水化熱的程度與混合料之間的關系,減少水泥的用量,降低混合料的水化熱。對水泥進行水化熱處理的過程中,應妥善水泥、骨料等材料,在對骨料的含泥量進行檢驗的過程中,應從原材料選擇、原材料應用等角度分析,保障原材料的質量可滿足道路橋梁施工的實際需求,避免道路橋梁出現裂縫問題。
從骨料級配的角度分析,對混凝土質量進行優化與控制的過程中,可通過混凝土質量管理與優化,降低道路橋梁施工裂縫的出現概率,提升實現施工質量。
3.2 重視并強化設計階段的監管與指導
保障道路橋梁施工設計的科學合理性是降低其裂縫現象發生概率的基礎和關鍵。為此,相關部門的技術人員要重視并落實道路橋梁施工方案的審核工作,尤其是在裂縫現象高發環節,更要進行精準完善的檢查與審核,保障各項參數的精準性與完善性。此外,在道路橋梁工程的具體施工過程中,設計部門要加強與其他部門工作人員的溝通與交流,尤其是設計方案中較為模糊的問題要進行重點探討,保障設計方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
3.3 改進施工方法
道路橋梁需要長期承載巨大的重量,因此必須要有穩定性極強的結構,否則就會遭到損壞,從而給人們的出行安全造成威脅。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分析道路橋梁的受力情況,選擇最佳施工方法。為了避免混凝土結構在長期的使用中被腐蝕,需要根據施工現場的情況增厚混凝土的保護層。另外,為了保護內部鋼筋結構,減少腐蝕,延長使用壽命,可以在鋼筋表面添加防腐涂層。在內部的鋼筋編制工作中,應盡量使用小直徑的鋼筋,調整好間距,提高鋼筋結構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3.4 道路橋梁施工中的溫度控制
對溫度裂縫進行控制過程中,應結合施工的實際情況,調整施工過程、施工溫度等方面,可進一步提升施工質量。
對混凝土的施工溫度進行控制過程中,應優化混凝土配比、溫度裂縫等環節,結合道路橋梁的施工標準,強化溫度控制,降低混凝土內部與外部間的溫度差,減少水泥水化熱對施工質量產生的負面影響。
應綜合控制道路橋梁施工中的混凝土結構、含水量、力學性能等方面,保證混凝土的綜合施工質量,例如降低混凝土的厚度,保證混凝土的基本散熱功能,在縮小混凝土內外部溫度差異的前提下,降低混凝土的裂縫出現概率。
3.5 加強基層的養護
在混凝土結構完成施工后,應重視早期水養護工作,對提升混凝土結構的強度有重要作用,有效預防混凝土結構裂縫問題的產生。例如:若是混凝土結構的水灰比較小,且小于0.4時,可采用濕麻袋養護方式予以養護,依據水灰比的大小,確定養護時長,即水灰比越小,養護時長越長。若是在混凝土配比中含有膨脹劑,應重視養護方式的改變,滿足膨脹劑的水分需求,以降低混凝土結構裂縫的產生。一般來說,道路橋梁混凝土結構的養護時間在7 d~15 d,提升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若是混凝土結構不重視早期水養護,在完工后直接暴露在日光下,則會增加混凝土結構裂縫發生的風險。現階段,道路橋梁混凝土施工中可采用的潮濕養護方式有濕麻袋、灑水養護及防水紙、塑料布養護等。
3.6 裂縫修復
以灌漿修復技術為例。此種修復技術主要用于寬度較大、深度較深裂縫修復,裂縫修復效果較為理想。在進行修復過程中,會通過對壓力的運用,將修補原液灌入到路面或橋梁的裂縫之中,進而達到關閉裂縫的效果,可對道路、橋梁結構完整性形成有效修復,保證結構防水性以及耐久性。不管使用何種修復方式,都需要按照裂縫深度以及長度等具體情況展開規劃與修復技術選擇,不可出現隨意使用狀況,以防修復效果無法達到預期。
4 結語
綜上所述,道路橋梁施工中的裂縫現象不僅影響道路橋梁工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還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所以,要高度重視裂縫問題的科學預防與控制。相關部門要在客觀分析道路橋梁工程裂縫現象引發原因的基礎上,充分結合施工項目的具體情況制訂科學完善的應對措施,才能降低裂縫現象對道路橋梁工程的影響,從本質上提升道路橋梁工程的綜合效益,促進交通運輸行業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袁衛.橋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縫成因及控制技術[J].工程與建設,2020(3):53-54.
[2]齊尚輝.道路橋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及對策[J].住宅與房地產,2020(15):205.
[3]葉爾豐.道路橋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縫成因分析及應對措施[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7):242-244.
[4]齊文軍.道路橋梁施工中裂縫的成因與防治措施[J].工程技術研究,2020(4):188-189.